一种麻醉药物药量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000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麻醉药物药量调节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麻醉药物药量调节器,包括漏斗状的混合筒,所述混合筒的外壁环形阵列有三个侧部螺块,且侧部螺块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支脚,所述混合筒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底筒,且底筒的底部安装有控制阀,所述混合筒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且顶盖的顶部安装有稳定架,所述稳定架的内部贯穿插入有测量筒,该麻醉药物药量调节器,药液的调节操作简便迅速,利于提高配药效率,混合筒、顶盖、底筒和支脚相互之间螺纹连接,该装置的安装操作简便,同时拆卸彻底,方便在使用后将其分开进行清洁,药液经过螺旋片可带动螺旋片及转轴的旋转,药液也产生漩涡状,可对向下的药液进行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醉药物药量调节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麻醉药物药量调节器。
技术介绍
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顾名思义,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因此,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申请号为CN201921957304.1的一种麻醉科用药物药量调节器,虽通过测量筒与装置分离的方式便于对残余药液进行清洁的,但混合斗内的残余药液不易清洗,影响后续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洁的麻醉药物药量调节器。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麻醉药物药量调节器,包括漏斗状的混合筒,所述混合筒的外壁环形阵列有三个侧部螺块,且侧部螺块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支脚,所述混合筒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底筒,且底筒的底部安装有控制阀,所述混合筒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且顶盖的顶部安装有稳定架,所述稳定架的内部贯穿插入有测量筒,且测量筒的底部延伸至顶盖的内部抵触有抵板,所述抵板顶部一侧铰接有竖直的固定杆,且固定杆的顶部与顶盖的内壁顶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侧壁与抵板远离测量筒的一侧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抵板顶部且远离固定杆的一侧抵触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顶部与顶盖的内壁顶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筒的内部底侧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且位于底筒中轴处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缠绕有螺旋状的螺旋片,将药液下放时,药液经过螺旋片可带动螺旋片及转轴的旋转,药液也产生漩涡状,可对向下的药液进行混合,提高混合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的顶部连接有弹性弧杆,且弹性的张开角度大于底筒的内径,弹性弧杆在转轴旋转时可对混合筒内部的药液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同时弹性弧杆可从混合筒内抽出,方便对其进行清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板在固定杆和限位杆的作用下处于水平状态,所述抵板的顶部卡接有硅胶片,硅胶片可提高抵板对测量筒的密封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脚为两段相互套接的柱状结构组成,支脚可伸缩且可固定,方便调节支脚的长度,对该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筒、底筒和顶盖均为透明材质制成,测量筒和混合筒的外壁均刻划有刻度线,方便对药液的量进行控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该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向测量筒的内部注入麻醉药液,进行药量控制时,只需按压测量筒使抵板远离固定杆的一侧向下倾斜,使测量筒与抵板之间产生缝隙,即可将药液下派,测量筒无下压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受到抵板的抵触而将底孔封堵,避免药液的下流,调节药量操作简便迅速,实用性更佳。2、该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混合筒、顶盖、底筒和支脚相互之间螺纹连接,该装置的安装操作简便,同时拆卸彻底,方便在使用后将其分开进行清洁。3、该技术在药液下放时,药液经过螺旋片可带动螺旋片及转轴的旋转,药液也产生漩涡状,可对向下的药液进行混合,提高混合效果,弹性弧杆在转轴旋转时可对混合筒内部的药液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同时弹性弧杆可从混合筒内抽出,方便对其进行清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顶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底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混合筒、2侧部螺块、3支脚、4底筒、5控制阀、6顶盖、7稳定架、8测量筒、9固定杆、10抵板、11限位杆、12安装架、13转轴、14螺旋片、15弹性弧杆、16硅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麻醉药物药量调节器,包括漏斗状的混合筒1,混合筒1的外壁环形阵列有三个侧部螺块2,且侧部螺块2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支脚3,支脚3为两段相互套接的柱状结构组成,支脚3可伸缩且可固定,方便调节支脚3的长度,对该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控,混合筒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底筒4,且底筒4的底部安装有控制阀5,混合筒1、底筒4和顶盖6均为透明材质制成,测量筒8和混合筒1的外壁均刻划有刻度线,方便对药液的量进行控制,混合筒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6,且顶盖6的顶部安装有稳定架7,稳定架7的内部贯穿插入有测量筒8,且测量筒8的底部延伸至顶盖6的内部抵触有抵板10,抵板10顶部一侧铰接有竖直的固定杆9,且固定杆9的顶部与顶盖6的内壁顶部连接,固定杆9的侧壁与抵板10远离测量筒8的一侧之间连接有弹簧,抵板10在固定杆9和限位杆11的作用下处于水平状态,抵板10的顶部卡接有硅胶片16,硅胶片16可提高抵板10对测量筒8的密封效果,抵板10顶部且远离固定杆9的一侧抵触有限位杆11,且限位杆11的顶部与顶盖6的内壁顶部连接,将混合筒1、顶盖6、底筒4和支脚3相互之间螺纹连接,即可完成该装置的安装,操作简便,同时拆卸彻底,方便在使用后将其分开进行清洁,将该装置组合完成后,向测量筒8的内部注入麻醉药液,进行药量控制时,只需按压测量筒8使抵板10远离固定杆9的一侧向下倾斜,使测量筒8与抵板10之间产生缝隙,即可将药液下派,测量筒8无下压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受到抵板10的抵触而将底孔封堵,避免药液的下流,调节药量操作简便迅速,实用性更佳,底筒4的内部底侧固定有安装架12,安装架12的内部且位于底筒4中轴处转动安装有转轴13,转轴13的外壁缠绕有螺旋状的螺旋片14,将药液下放时,药液经过螺旋片14可带动螺旋片14及转轴13的旋转,药液也产生漩涡状,可对向下的药液进行混合,提高混合效果,转轴13的顶部连接有弹性弧杆15,且弹性的张开角度大于底筒4的内径,弹性弧杆15在转轴13旋转时可对混合筒1内部的药液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同时弹性弧杆15可从混合筒1内抽出,方便对其进行清洁。工作原理:本装置在使用时,将混合筒1、顶盖6、底筒4和支脚3相互之间螺纹连接,即可完成该装置的安装,操作简便,同时拆卸彻底,方便在使用后将其分开进行清洁,将该装置组合完成后,向测量筒8的内部注入麻醉药液,进行药量控制时,只需按压测量筒8使抵板10远离固定杆9的一侧向下倾斜,使测量筒8与抵板10之间产生缝隙,即可将药液下派,测量筒8无下压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受到抵板10的抵触而将底孔封堵,避免药液的下流。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醉药物药量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状的混合筒(1),所述混合筒(1)的外壁环形阵列有三个侧部螺块(2),且侧部螺块(2)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支脚(3),所述混合筒(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底筒(4),且底筒(4)的底部安装有控制阀(5),所述混合筒(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6),且顶盖(6)的顶部安装有稳定架(7),所述稳定架(7)的内部贯穿插入有测量筒(8),且测量筒(8)的底部延伸至顶盖(6)的内部抵触有抵板(10),所述抵板(10)顶部一侧铰接有竖直的固定杆(9),且固定杆(9)的顶部与顶盖(6)的内壁顶部连接,所述固定杆(9)的侧壁与抵板(10)远离测量筒(8)的一侧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抵板(10)顶部且远离固定杆(9)的一侧抵触有限位杆(11),且限位杆(11)的顶部与顶盖(6)的内壁顶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药物药量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状的混合筒(1),所述混合筒(1)的外壁环形阵列有三个侧部螺块(2),且侧部螺块(2)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支脚(3),所述混合筒(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底筒(4),且底筒(4)的底部安装有控制阀(5),所述混合筒(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6),且顶盖(6)的顶部安装有稳定架(7),所述稳定架(7)的内部贯穿插入有测量筒(8),且测量筒(8)的底部延伸至顶盖(6)的内部抵触有抵板(10),所述抵板(10)顶部一侧铰接有竖直的固定杆(9),且固定杆(9)的顶部与顶盖(6)的内壁顶部连接,所述固定杆(9)的侧壁与抵板(10)远离测量筒(8)的一侧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抵板(10)顶部且远离固定杆(9)的一侧抵触有限位杆(11),且限位杆(11)的顶部与顶盖(6)的内壁顶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药物药量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筒(4)的内部底侧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依夏·那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积水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