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0001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混合装置。微生物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承重底座,所述承重底座设置在所述混合箱的上方;两个侧边架板,两个所述侧边架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底座的顶部;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侧边架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限定槽,两个所述限定槽均开设在所述承重底座的顶部;两个穿孔,两个所述穿孔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限定槽的底部内壁上;两个微生物箱体,两个所述微生物箱体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限定槽内,所述微生物箱体的顶部贯穿所述限位卡板并与所述限位卡板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微生物混合装置具有原料加注方便、减少人工、提高混合效率、清理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微生物包括有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香菇等,在微生物的培养或实验中需要将不同微生物进行混合,这就会用到一些相应的混合装置将其进行充分的均匀混合,以到达最初的使用效果。但是传统的微生物混合装置功能较为单一,一般在混合前需要人工将不同的微生物倒入混合箱中,在进行大量的混合时,这种倒入方式大大提高了操作者的劳动负担,混合效率明显降低,相应的也使工作效率降低,且微生物在排出时会残留少许的微生物,传统的排液管通常是固定在混合装置上,给后期清理带来较多麻烦,直接影响到之后的微生物混合质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微生物混合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原料加注方便、减少人工、提高混合效率、清理方便的微生物混合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微生物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承重底座,所述承重底座设置在所述混合箱的上方;两个侧边架板,两个所述侧边架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底座的顶部;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侧边架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限定槽,两个所述限定槽均开设在所述承重底座的顶部;两个穿孔,两个所述穿孔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限定槽的底部内壁上;两个微生物箱体,两个所述微生物箱体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限定槽内,所述微生物箱体的顶部贯穿所述限位卡板并与所述限位卡板活动连接;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开设在所述承重底座的顶部;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置物槽的底部内壁上;接通管,两个所述接通管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混合箱的顶部;混合杆,所述混合杆转动安装在所述混合箱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所述混合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混合箱的上方;两个顶紧机构,两个所述顶紧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边架板上。优选的,所述顶紧机构包括有螺杆、弧形顶板和限位座,所述螺杆螺纹安装在所述侧边架板上,所述弧形顶板设置在两个所述侧边架板之间,所述弧形顶板与所述微生物箱体相适配,所述螺杆靠近所述微生物箱体的一端与所述弧形顶板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座固定安装在所述侧边架板靠近所述微生物箱体的一侧,所述弧形顶板的底部与所述限位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承重底座的下方并与所述混合杆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置物槽的底部内壁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微生物箱体的出料嘴贯穿所述穿孔并与所述接通管通过固定法兰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混合箱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上设有堵头,所述混合箱的四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承重底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混合箱的下方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螺纹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的顶部与所述混合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排液管的底端通过固定法兰固定安装有外接管道。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内壁上开设有母螺纹,所述排液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公螺纹,所述母螺纹与所述公螺纹相旋合,所述混合箱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套管与所述第二出料口相适配。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微生物混合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混合装置,将微生物箱体放入限定槽内,然后转动两个螺杆将微生物箱体可靠顶紧,增强了本装置的稳定性,随后便可打开阀门,使微生物流入混合箱内,便可启动电机,开始进行混合工作,混合完毕后便可打开堵头排出即可,无需人工加注,减少了工作负担,提高了混合效率,在微生物排出后,将排液管拧出,便可对其进行清理,清理方便,减少了对之后的混合工作的影响,提高了混合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微生物混合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承重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弧形顶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微生物混合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混合箱,2、承重底座,3、侧边架板,4、限位卡板,5、限定槽,6、穿孔,7、微生物箱体,8、置物槽,9、电机,10、接通管,11、混合杆,12、螺杆,13、弧形顶板,14、限位座,15、套管,16、排液管,17、外接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图4,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微生物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1;承重底座2,所述承重底座2设置在所述混合箱1的上方;两个侧边架板3,两个所述侧边架板3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底座3的顶部;限位卡板4,所述限位卡板4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侧边架板3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限定槽5,两个所述限定槽5均开设在所述承重底座2的顶部;两个穿孔6,两个所述穿孔6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限定槽5的底部内壁上;两个微生物箱体7,两个所述微生物箱体7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限定槽5内,所述微生物箱体7的顶部贯穿所述限位卡板4并与所述限位卡板4活动连接;置物槽8,所述置物槽8开设在所述承重底座2的顶部;电机9,所述电机9固定安装在所述置物槽8的底部内壁上;接通管10,两个所述接通管10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混合箱1的顶部;混合杆11,所述混合杆11转动安装在所述混合箱1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所述混合杆11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混合箱1的上方;两个顶紧机构,两个所述顶紧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边架板3上。所述顶紧机构包括有螺杆12、弧形顶板13和限位座14,所述螺杆12螺纹安装在所述侧边架板3上,所述弧形顶板13设置在两个所述侧边架板3之间,所述弧形顶板13与所述微生物箱体7相适配,所述螺杆12靠近所述微生物箱体7的一端与所述弧形顶板13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座14固定安装在所述侧边架板3靠近所述微生物箱体7的一侧,所述弧形顶板13的底部与所述限位座14滑动连接。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承重底座2的下方并与所述混合杆1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与所述置物槽8的底部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微生物箱体7的出料嘴贯穿所述穿孔6并与所述接通管10通过固定法兰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箱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上设有堵头,所述混合箱1的四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承重底座2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微生物混合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步:先将两个微生物箱体7穿过限位卡板4放入两个限定槽5内,使得出料嘴伸出承重底座2的下方,然后依次转动两个螺杆12,使得弧形顶板13将微生物箱体7可靠顶紧,增强了加注过程的稳定性,本装置中微生物箱体7的出料嘴上设置有阀门,阀门的位置在承重底座的下方,方便调节。第二步:在进行混合时,打开出料嘴上的阀门,微生物便通过接通管10流入混合箱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混合箱;/n承重底座,所述承重底座设置在所述混合箱的上方;/n两个侧边架板,两个所述侧边架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底座的顶部;/n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侧边架板相互靠近的一侧;/n两个限定槽,两个所述限定槽均开设在所述承重底座的顶部;/n两个穿孔,两个所述穿孔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限定槽的底部内壁上;/n两个微生物箱体,两个所述微生物箱体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限定槽内,所述微生物箱体的顶部贯穿所述限位卡板并与所述限位卡板活动连接;/n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开设在所述承重底座的顶部;/n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置物槽的底部内壁上;/n接通管,两个所述接通管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混合箱的顶部;/n混合杆,所述混合杆转动安装在所述混合箱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所述混合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混合箱的上方;/n两个顶紧机构,两个所述顶紧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边架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325 CN 20202039833541.一种微生物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合箱;
承重底座,所述承重底座设置在所述混合箱的上方;
两个侧边架板,两个所述侧边架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底座的顶部;
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侧边架板相互靠近的一侧;
两个限定槽,两个所述限定槽均开设在所述承重底座的顶部;
两个穿孔,两个所述穿孔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限定槽的底部内壁上;
两个微生物箱体,两个所述微生物箱体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限定槽内,所述微生物箱体的顶部贯穿所述限位卡板并与所述限位卡板活动连接;
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开设在所述承重底座的顶部;
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置物槽的底部内壁上;
接通管,两个所述接通管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混合箱的顶部;
混合杆,所述混合杆转动安装在所述混合箱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所述混合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混合箱的上方;
两个顶紧机构,两个所述顶紧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边架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机构包括有螺杆、弧形顶板和限位座,所述螺杆螺纹安装在所述侧边架板上,所述弧形顶板设置在两个所述侧边架板之间,所述弧形顶板与所述微生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慧尚婧王璐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