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997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中央加湿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风路;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用于加湿流经所述风路的空气;烘干模块,所述烘干模块用于加热进入到所述外壳中的空气;其中,所述加湿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烘干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靠近所述进风口。通过对中央加湿装置的风路进行风干处理,以减少中央加湿装置内部发霉,提高了防霉效果,以提高空气质量和用户体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央加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中央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加湿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而采用吊顶悬挂安装的中央加湿器因其加湿能力强,被广泛的推广使用。中央加湿器通常方案为吊顶暗藏安装,通过自来水供水(部分厂商需要配备净水器或水质软化器),通过风管送风至房屋各个区域,一站式实现全屋加湿。常规的加湿器一般包括水槽以及配置在水槽中的加湿组件(常见的加湿方式有超声波式、离心式、喷雾式、湿膜式以及蒸汽式等),在使用过程中,加湿器的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利用加湿组件进行加湿。但是,在长时间使用后,加湿器的风道因在关机状态下依然处于潮湿的状态,容易滋生微生物而发霉,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并导致用户体验性较差。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防霉效果好以提高空气质量和用户体验性的技术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中央加湿装置,通过对中央加湿装置的风路进行风干处理,以减少中央加湿装置内部发霉,提高了防霉效果,以提高空气质量和用户体验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央加湿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风路;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用于加湿流经所述风路的空气;烘干模块,所述烘干模块用于加热进入到所述外壳中的空气;其中,所述加湿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烘干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靠近所述进风口。通过增加烘干模块,在加湿结束后,启动烘干模块以产生热风,利用热风能够将加湿模块吹干,同时,还可以将外壳中的其他部件吹干,以使得设备中的大多数部件处于干燥的状态,以有效的抑制内部滋生有害微生物,实现对中央加湿装置的风路进行风干处理,以减少中央加湿装置内部发霉,提高了防霉效果,以提高空气质量和用户体验性。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包括:水槽,所述水槽中设置有排水泵;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设置在所述水槽中并用于利用所述水槽中的水加湿流经所述风路的空气。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中还设置有进风湿度传感器和出风湿度传感器,其中,所述进风湿度传感器布置在所述进风口处并用于检测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湿度,所述出风湿度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出风口处并用于检测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湿度。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中央加湿装置执行防霉操作时,所述排水泵排干所述水槽中的水后,关闭所述排水泵,所述烘干模块通电对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外壳中的空气加热,热空气烘干穿过所述加湿组件以烘干所述加湿组件和所述风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值为pw1,所述进风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值为pw2;在所述中央加湿装置执行防霉操作过程中,当pw2-pw1≤a时,关闭所述烘干模块。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槽中还设置有缓释盒,所述缓释盒中填充有抑菌材料。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紫外杀菌模块,所述紫外杀菌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并用于产生紫外光照射所述加湿模块和所述风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紫外杀菌模块靠近所述出风口。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紫外杀菌模块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LED灯,所述LED灯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并用于产生紫外光。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部,所述安装支架上倾斜设置有安装面板,所述安装面板上设置有所述安装孔,所述LED灯朝向所述加湿模块方向照射紫外光。附图说明图1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的爆炸图;图4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处于拆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7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8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9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中水槽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2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中水槽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3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中锁紧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中加湿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中加湿部件与水槽的组装图;图16是图15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7是图15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8是中央加湿装置一实施例中淋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外壳100、前面板101、后面板102、顶板103、端板104、支撑板105、隔板106、密封垫107、导风板108、进风湿度传感器110、出风湿度传感器120。内折边1000、进风口1001、出风口1002、悬挂连接部1003、安装插口1004、螺纹孔1005、立板1051、滑轨1052、引导部1053、限位配合部1054、弯折边1055、贯通口1061、第一筋板1062、第二筋板1063;水槽200、装饰板201、翻边202、限位部203、侧面板204、主槽体210、副槽体220、排水口230、隔断240、排水泵250、缓释盒260、插接部270、第二锁紧部280;拉手2001、通孔2002、第一锁紧部2003、第一水位检测器2101、第二水位检测器2102、第三水位检测器2201、锁片2801、弧形导向面2802;加湿部件300、插接配合部301、锁紧孔302、盒体310、湿膜320、接水盘330、透水孔331;电控盒400;淋水模块500、淋水板510、淋水孔511、淋水罩520、进水管521、挂架530、电控阀540、挡圈501;烘干模块600;紫外杀菌模块700、安装支架701、LED灯7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央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风路;/n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用于加湿流经所述风路的空气;/n烘干模块,所述烘干模块用于加热进入到所述外壳中的空气;/n其中,所述加湿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烘干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靠近所述进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央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风路;
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用于加湿流经所述风路的空气;
烘干模块,所述烘干模块用于加热进入到所述外壳中的空气;
其中,所述加湿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烘干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靠近所述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包括:
水槽,所述水槽中设置有排水泵;
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设置在所述水槽中并用于利用所述水槽中的水加湿流经所述风路的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央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中还设置有进风湿度传感器和出风湿度传感器,其中,所述进风湿度传感器布置在所述进风口处并用于检测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湿度,所述出风湿度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出风口处并用于检测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央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央加湿装置执行防霉操作时,所述排水泵排干所述水槽中的水后,关闭所述排水泵,所述烘干模块通电对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外壳中的空气加热,热空气烘干穿过所述加湿组件以烘干所述加湿组件和所述风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德彤孟凡健刘传勇李川何明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