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臭气增效洗涤喷淋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995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臭气增效洗涤喷淋塔,包括储液罐、喷淋塔、将储液罐中液体抽入喷淋塔的抽液组件,喷淋塔的下部为进气端、顶部为出气端,喷淋塔自下而上依次安装均流组件、第一喷淋管、吸附床、第二喷淋管和生物填料床,第一喷淋管与第二喷淋管均与抽液组件连通;均流组件包括旋转轴、安装在旋转轴顶部的旋流板,旋流板包括与旋转轴固定安装的法兰盖和安装在法兰盖外沿的若干组涡轮式叶片,旋流板位于进气端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下而上设置均流组件、第一喷淋管、吸附床、第二喷淋管和生物填料床,使得臭气的去除更加彻底、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臭气增效洗涤喷淋塔
本技术属于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臭气增效洗涤喷淋塔。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中,污水和分离出的污泥中臭气的物质源自消耗有机物、硫和氮的厌氧生物反应,市政污水含有足够的有机硫和无机的硫酸盐而导致臭味的产生。有臭味的化学物质包括有机和无机分子。构成臭味的无机气体主要是硫化氢和氨,而有机气体是在降解有机物时产生的多种极其复杂的臭味物质,包括吲哚、粪臭素、硫醇和胺。为了符合环境排放标准,需要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收集进行净化处理,常用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其中化学方法就是使用化学药剂通过喷林等方法和臭味气体中的硫化氢或氨气进行反应进而消,这也是目前污水臭气处理的最普遍、最广泛的方法。喷淋吸收法是通过液体处理剂喷淋臭气,将臭气中水溶性和大颗粒成分沉降下来,达到污染物与洁净空气分离的目的。现有的喷淋装置对臭气的吸收效率不完全,使得其去除不彻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与难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污水臭气增效洗涤喷淋塔。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污水臭气增效洗涤喷淋塔,包括储液罐、喷淋塔、将储液罐中液体抽入喷淋塔的抽液组件,喷淋塔的下部为进气端、顶部为出气端,喷淋塔自下而上依次安装均流组件、第一喷淋管、吸附床、第二喷淋管和生物填料床,第一喷淋管与第二喷淋管均与抽液组件连通;均流组件包括旋转轴、安装在旋转轴顶部的旋流板,旋流板包括与旋转轴固定安装的法兰盖和安装在法兰盖外沿的若干组涡轮式叶片,旋流板位于进气端的上方。进一步地,在第二喷淋管和生物填料床之间增设折流板。进一步地,喷淋塔的底部设置布气管与其进气端密封连通,布气管上开有若干个喷气口。进一步地,在布气管与旋流板之间增设一组滤网。进一步地,储液罐内设搅拌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包括:(1)本技术自下而上设置均流组件、第一喷淋管、吸附床、第二喷淋管和生物填料床,使得臭气的去除更加彻底、高效。(2)本技术设置均流组件使得液体与气体更均匀、全面接触,臭气气流从上向上流动通过轮式叶片时产生旋转和离心运动,吸收药液自上而下喷落至轮式叶片上形成薄液层,与旋转向上的臭气气流形成旋转和离心的效果,喷成细小液滴甩向塔壁后,臭气气流与吸收药液在塔内作相对运动形成很大表面积的水膜,从而大大提高了吸收作用。(3)本技术设置布气管,使得废气进入喷淋塔中快速地在平面铺设开,可更均匀地向上传递。(4)本技术设置折流板、滤网,起到隔离过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储液罐,2-喷淋塔,3-滤网,4-均流组件,401-旋转轴,402-旋流板,5-吸附床,6-生物填料床,7-搅拌器,8-抽液组件,9-第一喷淋管,10-第二喷淋管,11-折流板,12-布气管。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臭气增效洗涤喷淋塔,包括储液罐1、喷淋塔2、将储液罐1中液体抽入喷淋塔2的抽液组件8,喷淋塔2的下部为进气端、顶部为出气端,喷淋塔2自下而上依次安装均流组件4、第一喷淋管9、吸附床5、第二喷淋管10和生物填料床6,第一喷淋管9与第二喷淋管10均与抽液组件8连通,用于对喷淋塔2内部喷洒吸收药液;均流组件4使得液体与气体更均匀、全面接触;吸附床5采用活性炭等吸附装置,是对初步吸收洗涤后的气体进行精处理,提高处理效率;生物填料床6用于将不易吸收的臭气部分和前端洗涤喷淋未处理完全的废气进一步处理,使得臭气去除更加彻底。均流组件4包括旋转轴401、安装在旋转轴401顶部的旋流板402,旋流板402包括与旋转轴401固定安装的法兰盖和安装在法兰盖外沿的若干组涡轮式叶片,臭气气流从上向上流动通过轮式叶片时产生旋转和离心运动,吸收药液自上而下喷落至轮式叶片上形成薄液层,与旋转向上的臭气气流形成旋转和离心的效果,喷成细小液滴甩向塔壁后,臭气气流与吸收药液在塔内作相对运动形成很大表面积的水膜,从而大大提高了吸收作用。旋流板402位于进气端的上方。在第二喷淋管10和生物填料床6之间增设折流板11,折流板11起到隔离的作用,减少喷淋的水汽进入,以保持生物填料床6的湿度可控。喷淋塔2的底部设置布气管12与其进气端密封连通,布气管12上开有若干个喷气口,使得废气进入喷淋塔2中快速地在平面铺设开,可更均匀地向上传递。在布气管12与旋流板402之间增设一组滤网3,以避免进入的废气内含颗粒杂质引起后续单元的堵塞。储液罐1内设搅拌器7,使得吸收液更加均匀,间接提高吸收效率。抽液组件8包括管道、泵体、阀门等单元,采用常规设计,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中的吸收药液采用本领域允许的液体即可,原理是利用臭气中的某些物质和药液产生中和反应的特性,如水、呈碱性的苛性钠和次氯酸钠溶液、盐酸或硫酸等酸性溶液,如臭气中氨气、硫化氢气体和水接触、溶解;利用呈碱性的苛性钠和次氯酸钠溶液,脱去臭气中硫化氢、有机酸等酸性物质;利用盐酸或硫酸等酸性溶液,去除臭气中的氨气等碱性物质。同时当恶臭气流中成分比较复杂时,通常需采用多个本技术的喷淋塔组成吸收系统,让恶臭气体渐次通过装有不同性能药液的接触塔。本技术中还包括旋转轴401转动的驱动和控制系统,进气端与出气端的引气和抽气装置,图中未标示,采用常规设计,在此不详细阐述。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臭气增效洗涤喷淋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1)、喷淋塔(2)、抽液组件(8),所述喷淋塔(2)的下部为进气端、顶部为出气端,所述喷淋塔(2)自下而上依次安装均流组件(4)、第一喷淋管(9)、吸附床(5)、第二喷淋管(10)和生物填料床(6),所述第一喷淋管(9)与所述第二喷淋管(10)均与所述抽液组件(8)连通;所述均流组件(4)包括旋转轴(401)、安装在所述旋转轴(401)顶部的旋流板(402),所述旋流板(402)包括与所述旋转轴(401)固定安装的法兰盖和安装在所述法兰盖外沿的若干组涡轮式叶片,所述旋流板(402)位于进气端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臭气增效洗涤喷淋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1)、喷淋塔(2)、抽液组件(8),所述喷淋塔(2)的下部为进气端、顶部为出气端,所述喷淋塔(2)自下而上依次安装均流组件(4)、第一喷淋管(9)、吸附床(5)、第二喷淋管(10)和生物填料床(6),所述第一喷淋管(9)与所述第二喷淋管(10)均与所述抽液组件(8)连通;所述均流组件(4)包括旋转轴(401)、安装在所述旋转轴(401)顶部的旋流板(402),所述旋流板(402)包括与所述旋转轴(401)固定安装的法兰盖和安装在所述法兰盖外沿的若干组涡轮式叶片,所述旋流板(402)位于进气端的上方。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汪源匡光辉朱占恒肖治浪张凯航肖娇婷匡生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茂盛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