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昱岐专利>正文

一种野外张力性气胸急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948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胸急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野外张力性气胸急救组件。一种野外张力性气胸急救组件,包括穿刺针,穿刺针顶端为针头,穿刺针通过气管与装有水的透明瓶体连接,瓶体的上端有瓶口,瓶口内有十字状开口的薄膜,气管与穿刺针的连接位置有止逆阀,气管与瓶体的连接位置有单向阀。这种野外张力性气胸急救组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满足野外急救的需求,通过多个阀有效的阻止外部空气反向注入到胸腔内,能巩固使胸腔内气体从胸壁处排出,使肺组织复张开恢复功能,满足气胸急救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张力性气胸急救组件
本技术涉及气胸急救
,尤其是一种野外张力性气胸急救组件。
技术介绍
张力性气胸为危重急症,在战争中,爆震等引起的张力性气胸是第二大死因;在野外,常见的外伤如高处坠落、重力撞击等也容易导致肋骨骨折、肺挫伤,形成张力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形成是因为气管或肺组织受损后形成单向活瓣,每次吸气后肺内气体随活瓣排入胸腔,逐渐积累增多,胸腔压力增大挤压同侧的肺组织,无法正常扩张呼吸。其急救原则为在胸壁处穿刺入胸腔,使胸腔内气体从胸壁处排出,使肺组织复张开恢复功能。目前医疗机构内治疗张力性气胸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非常成熟,其技术关键在于水封瓶——既能阻隔空气逆向进入胸腔,又能通过观察水柱波动观察气胸排出进度。但其装置体积大,且因要求水封瓶绝对低于穿刺平面从而限制病患活动,难以应用于野外或战争中。目前的野外急救措施亦十分简陋,是将注射器针头插入患者胸腔膜以排出空气,但这种简易装置是双向的,极易造成外界空气反流入胸腔、适得其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野外气胸急救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野外张力性气胸急救组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野外张力性气胸急救组件,包括穿刺针,穿刺针顶端为针头,穿刺针通过气管与装有水的透明瓶体连接,瓶体的上端有瓶口,瓶口内有十字状开口的薄膜,气管与穿刺针的连接位置有止逆阀,气管与瓶体的连接位置有单向阀。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止逆阀包括卡在气管内壁的外圈,外圈上有多个连接内芯的连杆,连杆之间形成空槽,内芯与隔膜中心的固定块固定在一起。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瓶体上有卡扣,卡扣为两侧开口状,一侧卡在瓶体上,另一侧用于安装穿刺针。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穿刺针上套有保护套。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瓶体外侧上端有螺纹段,瓶盖旋入到螺纹段上,瓶盖内侧位于瓶口的上方有堵头,堵头的截面呈现为下窄上宽。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穿刺针的两侧有穿刺针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瓶体上有连接环,连接环上安装有钥匙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野外张力性气胸急救组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满足野外急救的需求,通过多个阀有效的阻止外部空气反向注入到胸腔内,能巩固使胸腔内气体从胸壁处排出,使肺组织复张开恢复功能,满足气胸急救的需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止逆阀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止逆阀的配装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薄膜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卡扣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穿刺针,2、针头,3、气管,4、瓶体,5、止逆阀,6、薄膜,7、瓶口,8、穿刺针环,9、保护套,10、外圈,11、内芯,12、连杆,13、空槽,14、隔膜,15、固定块,16、开口,17、卡扣,18、连接环,19、钥匙扣,20、螺纹段,21、瓶盖,22、堵头,23、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野外张力性气胸急救组件,包括穿刺针1,穿刺针1顶端为针头2,穿刺针1通过气管3与装有水的透明瓶体4连接,瓶体4的上端有瓶口7,瓶口7内有十字状开口16的薄膜6,气管3与穿刺针1的连接位置有止逆阀5,气管3与瓶体4的连接位置有单向阀23。这种野外张力性气胸急救组件结构轻巧,便于携带,在对病人进行气胸穿刺急救的时候,将针头2穿刺到患者胸部,此时患者胸腔内的气压比体外大,气体从针头2位置的止逆阀5向外排,止逆阀5只能讲胸腔内的气体排出,外界的气体不能进入到胸腔内,通过气管3连接到瓶体4,瓶体4内有水,当对胸腔进行排气的时候,就会在瓶体4内的水中形成气泡,此时便于急救人员进行观察,确保为排气状态,而瓶体4与气管3之间的单向阀23只能将气管3内引导的气体排向瓶体4,瓶体4中的水是不能进入到气管3内的,确保急救的安全性,最后瓶体4内的气体从薄膜6的位置排出,利用内外的压差,将薄膜6位置的开口16顶起,形成排气通道。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止逆阀5包括卡在气管3内壁的外圈10,外圈10上有多个连接内芯11的连杆12,连杆12之间形成空槽13,内芯11与隔膜14中心的固定块15固定在一起。止逆阀5安装在气管3内,如图3所示,当右侧有气体排出的时候,气体通过空槽13的位置将隔膜14的外圈部位吹起,这样气体就能从右往左进行排气,而当左侧的气压较大的时候,气体将隔膜14压紧在外圈10、连杆12以及内芯11上,这样就起到左侧的隔离作用,避免左侧的空气通过进而进入到胸腔内。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瓶体4上有卡扣17,卡扣17为两侧开口状,一侧卡在瓶体4上,另一侧用于安装穿刺针1。卡扣17便于将穿刺针1以及瓶体4进行连接,在收纳状态下可以有效的减少该装置的体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穿刺针1上套有保护套9。保护套9对穿刺针1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在非使用的状态下扎伤人,同时也起到密闭的作用,避免污染。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瓶体4外侧上端有螺纹段20,瓶盖21旋入到螺纹段20上,瓶盖21内侧位于瓶口7的上方有堵头22,堵头22的截面呈现为下窄上宽。瓶体4的瓶口7位置有堵头22,堵头22能够将瓶口7堵住,避免瓶体4内的水流通,堵头22安装在瓶盖21上,通过旋动瓶盖21带动堵头22下移,对应瓶口7进行封堵,堵头22为橡胶材料制造,具有弹性,能够更好的封堵瓶口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穿刺针1的两侧有穿刺针环8。穿刺针环8便于将手指插入,这样在进行穿刺的时候防止滑脱的情况。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瓶体4上有连接环18,连接环18上安装有钥匙扣19。通过连接环18以及钥匙扣19的结构能够顾将该装置挂载在士兵的多功能战术背心、野战衣上,以及户外工作人员探险人员的挂钩上,便于收纳。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外张力性气胸急救组件,包括穿刺针(1),穿刺针(1)顶端为针头(2),其特征是,穿刺针(1)通过气管(3)与装有水的透明瓶体(4)连接,瓶体(4)的上端有瓶口(7),瓶口(7)内有十字状开口(16)的薄膜(6),气管(3)与穿刺针(1)的连接位置有止逆阀(5),气管(3)与瓶体(4)的连接位置有单向阀(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张力性气胸急救组件,包括穿刺针(1),穿刺针(1)顶端为针头(2),其特征是,穿刺针(1)通过气管(3)与装有水的透明瓶体(4)连接,瓶体(4)的上端有瓶口(7),瓶口(7)内有十字状开口(16)的薄膜(6),气管(3)与穿刺针(1)的连接位置有止逆阀(5),气管(3)与瓶体(4)的连接位置有单向阀(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张力性气胸急救组件,其特征是,止逆阀(5)包括卡在气管(3)内壁的外圈(10),外圈(10)上有多个连接内芯(11)的连杆(12),连杆(12)之间形成空槽(13),内芯(11)与隔膜(14)中心的固定块(15)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张力性气胸急救组件,其特征是,瓶体(4)上有卡扣(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昱岐江苏闽叶敏
申请(专利权)人:周昱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