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的聚风散热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938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气炸锅的聚风散热底座,包括壳体和底座,壳体置于底座上,壳体与底座之间形成内腔,内腔内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坐落于壳体上,支撑架内部形成有聚风腔,聚风腔内设有盆状的内壳,内壳内为聚热腔,聚热腔内设有热循环风扇,热循环风扇上方设有加热管,支撑架内部且位于内壳下方为排风腔,排风腔内设有散热风扇,内腔的内部位于排风腔下方设有电动机,热循环风扇和散热风扇与电动机同轴连接,壳体侧壁还设有换风口,换风口与排风腔连通。本方案通过在聚热腔下设有排风腔,将电动机设在排风腔的外部,从聚热腔内排出的热风不会直接吹到电动机进而向外排出,使电动机温度升高,并且为电动机的周围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炸锅的聚风散热底座
本技术烹饪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的聚风散热底座。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气炸锅中,内部都需要设有用来提供动能的电动机和用于循环空气的风扇装置,但是空气炸锅的底座内的排风散热和内部结构的布置存在问题,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炸锅通过是在外壳内设有一内壳,内壳内形成一个具有风扇和加热管的加热腔,内壳底部的外壳内形成一个排气腔,电动机和散热风扇设在排气腔内,加热腔内的热风进入底部的排气腔内并通过底部的散热孔进行排风,这就使得在排风的过程中热风从锅体的底部排出,排风时会持续吹到底部的电动机,使电动机长时间处于较热的情况下,减少电动机的使用寿命,且易造成电动机损坏,因此,需要针对排风散热和电动机的位置设置对其进行改进,防止电动机长时间收到排出的热风的烘吹,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排风效果好,且在排风时避免热风长时间吹电动机的空气炸锅的聚风散热底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一种空气炸锅的聚风散热底座,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壳体置于所述底座上,壳体与底座之间形成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坐落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撑架内部形成有聚风腔,所述聚风腔内设有盆状的内壳,所述内壳内为聚热腔,所述聚热腔内设有热循环风扇,所述热循环风扇上方设有加热管,所述支撑架内部且位于所述内壳下方为排风腔,所述排风腔内设有散热风扇,所述内腔的内部位于排风腔下方设有电动机,所述热循环风扇和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电动机同轴连接;所述壳体侧壁还设有换风口,所述换风口与所述排风腔连通。本方案所提供的聚风散热底座,通过将电动机设在排风腔的外部,两个腔体内设有两个风扇,外部气体从排风腔进入到聚热腔内对顶部的食物进行加热,并且通过风扇和加热结构对上层的食物进行加热,从聚热腔内排出的热风,再通过排风腔从侧面的通风孔排到锅体外部,将电动机与排风腔隔开,避免热风吹到电动机,使电动机温度升高,并且为电动机的周围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换风槽,所述换风槽与所述排风腔连通,所述换风槽面向所述换风口,所述换风口出入的气体从所述换风槽出入所述换风口;所述内壳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内壳置于所述内腔内时,所述进风口面向所述换风槽,所述换风口进入的气体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聚热腔内。通过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换风槽,外界的气体可通过换风口进入到所述换风槽内,进而通过所述内壳底部的进风口进入到聚热腔内进行加热,通风和排风的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内壳的上方内侧设有用于支撑食物托盘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固定在所述支撑内壳上。通过所述支撑环对所述内壳上方的食物托盘进行支撑,可以增加食物托盘放置在内壳上的支撑效果,结构更加稳定。优选地,所述内壳中心设有安装孔,所述热循环风扇通过所述安装孔同轴连接所述散热风扇和电动机。通过在内壳的中心位置设有安装孔可以对热循环风扇和底部的散热风扇和电动机进行连接,确保两风扇与电动机同轴转动。再进一步地,所述排风腔的底面为空心结构,所述排风腔的底面设有排风口,所述电动机置于所述排风腔的底面下;所述电动机悬设在所述内腔内;所述电动机上设有固定件,所述电动机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排风腔底面的排风口内。所述排风腔的底面设为空心结构,通过底面的排风口可以使得排风腔内的风也可以向下排出,可同时向底部排风和向侧面的换风口排风,增大排风效果,为排风提供了多种方式。再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底部排风槽,所述聚热腔内的排出的热风进入到所述排风腔内,进而通过排风腔底部的排风口进入到内腔内,再通过底座的底部排风槽排出。通过在底座上设有底部排风槽,可以使得聚热腔内的排出的热风通过所述排风腔向下部的内腔进行排风,再通过底座的底部排风槽排出,拓展了排风的出风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底座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座整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空气炸锅的聚风散热底座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解释和说明。参照图1-图3所示,为空气炸锅中应用于空气炸锅的聚风散热底座,包括壳体1和底座2,所述壳体1置于所述底座2上,壳体1与底座2之间形成内腔11,所述内腔11内设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支撑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支撑架3内部形成有聚风腔31,所述聚风腔31内设有盆状的内壳32,所述内壳32内为聚热腔33,所述聚热腔33内设有热循环风扇331,所述热循环风扇331上方设有加热管332,所述支撑架3内部且位于所述内壳32下方为排风腔34,所述排风腔34内设有散热风扇341,所述内腔11的内部位于排风腔34下方设有电动机342,所述电动机342悬挂于所述排风腔34下方,所述热循环风扇331和所述散热风扇341与所述电动机342同轴连接;所述壳体1侧壁还设有换风口12,所述换风口12与所述排风腔34连通。本实施例通过在聚热腔的下还设有一个排风腔,通过排风腔与换风口连通实现底座内部的气体交换,将电动机与排风腔隔开,避免热风吹到电动机,使电动机温度升高,并且为电动机的周围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所述支撑架3的一侧开设有换风槽35,所述换风槽35与所述排风腔34连通,所述换风槽35面向所述换风口12,所述换风口12出入的气体从所述换风槽35出入所述换风口12;所述内壳32底部边缘设有进风口322,所述内壳32置于所述内腔11内时,所述进风口322面向所述换风槽35,所述换风口12进入的气体通过所述内壳32上的进风口322进入所述聚热腔33内,通过在所述支撑架3上设有的换风槽35,外界的气体可通过换风口12进入到所述换风槽35内,进而通过所述内壳32底部的进风口12进入到聚热腔33内进行加热,通风和排风的效果更好;所述内壳32的上方内侧设有用于支撑食物托盘的支撑环323,所述支撑环322固定在所述支撑内壳32上,通过所述支撑环对所述内壳上方的食物托盘进行支撑,可以增加食物托盘放置在内壳上的支撑效果,结构更加稳定;所述内壳32中心设有安装孔324,所述热循环风扇331通过所述安装孔324同轴连接所述散热风扇341和电动机342;通过在内壳32的中心位置设有安装孔可以对热循环风扇和底部的散热风扇和电动机342进行连接,确保两风扇与电动机同轴转动。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排风方式,所述排风腔34的底面为空心结构,所述排风腔的底面设有排风口343,所述电动机342置于所述排风腔的底面下;所述电动机342悬设在所述内腔内;所述电动机342上设有固定件3421,所述电动机342通过所述固定件3421固定在所述排风腔34底面的排风口343内;所述底座2上设有底部排风槽21,所述聚热腔33内的排出的热风进入到所述排风腔34内,进而通过排风腔底部的排风口343进入到内腔11内,再通过底座2的底部排风槽21排出;通过所述排风腔34的底面设有的排风口可以使得排风腔内的风也可以向下排出,可同时向底部排风和向侧面的换风口排风,增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炸锅的聚风散热底座,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壳体置于所述底座上,壳体与底座之间形成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坐落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撑架内部形成有聚风腔,所述聚风腔内设有盆状的内壳,所述内壳内为聚热腔,所述聚热腔内设有热循环风扇,所述热循环风扇上方设有加热管,所述支撑架内部且位于所述内壳下方为排风腔,所述排风腔内设有散热风扇,所述内腔的内部位于排风腔下方设有电动机,所述热循环风扇和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电动机同轴连接,所述壳体侧壁还设有换风口,所述换风口与所述排风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炸锅的聚风散热底座,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壳体置于所述底座上,壳体与底座之间形成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坐落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撑架内部形成有聚风腔,所述聚风腔内设有盆状的内壳,所述内壳内为聚热腔,所述聚热腔内设有热循环风扇,所述热循环风扇上方设有加热管,所述支撑架内部且位于所述内壳下方为排风腔,所述排风腔内设有散热风扇,所述内腔的内部位于排风腔下方设有电动机,所述热循环风扇和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电动机同轴连接,所述壳体侧壁还设有换风口,所述换风口与所述排风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风散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换风槽,所述换风槽与所述排风腔连通,所述换风槽面向所述换风口,所述换风口出入的气体从所述换风槽出入所述换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风散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内壳置于所述内腔内时,所述进风口面向所述换风槽,所述换风口进入的气体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聚热腔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演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