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903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5
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涉及一种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目的是解决现有寒冷地区稻蟹综合种养系统养殖的河蟹规格小和成熟度低的问题。养殖系统由稻田和池塘构成,田埂上和池塘池埂上均设置有防逃墙,稻田内设置有多个蟹沟,池塘内设置有微孔增氧装置;池塘内种植芦苇、伊乐藻或黑叶轮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稻田与池塘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从河蟹的前期暂养、中间养成、后期育肥等各环节的有机衔接,避免了扣蟹的捕获和放养环节,增加了养殖时间,解决了河蟹规格小和成熟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养殖河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稻蟹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和河蟹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从生态学上讲,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引进河蟹种群后而形成的以稻、蟹为主导生物的稻-蟹共生生态系统。稻田养蟹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水稻生态种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北方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在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农家肥、环保农药使用,达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水稻品质和养殖河蟹品质的目的,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目前因缺乏科学合理的稻蟹综合种养系统,导致养殖河蟹规格小、成熟度低,严重影响稻蟹综合种养的综合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寒冷地区稻蟹综合种养系统养殖的河蟹规格小和成熟度低的问题,从而提供的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本技术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由稻田和池塘构成;池塘设置在稻田一侧,稻田四围设置有田埂,田埂上和池塘边缘的池埂上均设置有防逃墙,防逃墙为塑料薄膜,防逃墙下端埋入泥土中;在防逃墙外侧设置有多个固定桩,防逃墙上边缘用铁丝或线绳捆扎在固定桩的上端;稻田内设置有多个蟹沟,蟹沟为L形或U形,蟹沟的截面呈倒梯形;靠近田埂的蟹沟与田埂内侧的间距为3m;相邻的蟹沟之间的距离为3m;田埂中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和排水管对角设置;池塘内设置有数个微孔增氧装置;所述池塘面积为稻田和池塘总面积的6%~8%,池塘的深度为1m~1.5m,池塘内种植芦苇、伊乐藻或黑叶轮藻,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50%;防逃墙下端埋入泥土中15cm~25cm,泥土以上部分高50cm~60cm;防逃墙上边缘向内倾斜、且与地面呈80°~90°角;所述蟹沟的上口宽0.5m~0.8m,底部宽0.3m~0.5m,深0.3m~0.5m;多个蟹沟的总面积为稻田面积的4%~5%;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为直径不小于5cm的PVC管,进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稻田内并用50目筛绢包覆;排水管的排水口低于稻田田面稻田底面,排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稻田内并用聚乙烯网包覆。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该系统通过稻田与池塘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从河蟹的前期暂养、中间养成、后期育肥等各环节的有机衔接,避免了扣蟹的捕获和放养环节,增加了养殖时间,同时通过微孔增氧装置的设置,有效改善了河蟹养殖的水质环境,有效解决了现有寒冷地区稻蟹综合种养系统养殖的河蟹规格小和成熟度低的问题。本技术养殖河蟹的平均收获规格、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分别为89.17g、8.62%和3.44%。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的俯视图;图2为实施例1中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合理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由稻田1和池塘2构成;池塘2设置在稻田1一侧,稻田1四围设置有田埂3,田埂3上和池塘2边缘的池埂上均设置有防逃墙4,防逃墙4为塑料薄膜,防逃墙4下端埋入泥土中;在防逃墙4外侧设置有多个固定桩5,防逃墙4上边缘用铁丝或线绳捆扎在固定桩5的上端;稻田1内设置有多个蟹沟6,蟹沟6为L形或U形,蟹沟6的截面呈倒梯形;靠近田埂3的蟹沟6与田埂3内侧的间距为3m;相邻的蟹沟6之间的距离为3m;田埂3中设置有进水管8和排水管9,进水管8和排水管9对角设置;池塘2内设置有数个微孔增氧装置7;所述池塘2面积为稻田1和池塘2总面积的6%~8%,池塘2的深度为1m~1.5m,池塘2内种植芦苇、伊乐藻或黑叶轮藻,种植面积为池塘2面积的50%;防逃墙4下端埋入泥土中15cm~25cm,泥土以上部分高50cm~60cm;防逃墙4上边缘向内倾斜、且与地面呈80°~90°角;所述蟹沟6的上口宽0.5m~0.8m,底部宽0.3m~0.5m,深0.3m~0.5m;多个蟹沟6的总面积为稻田1面积的4%~5%;蟹沟6的面积是指蟹沟6的上口面积;所述进水管8和排水管9为直径不小于5cm的PVC管,进水管8和排水管9埋入田埂3中并夯实周围土壤;进水管8的出水端设置在稻田内并用50目筛绢包覆;排水管9的排水口低于稻田田面(稻田底面),排水管9的进水端设置在稻田内并用聚乙烯网包覆;聚乙烯网的网眼大小以不影响排水、不逃蟹为宜。4月中旬至6月中旬之间蟹种在池塘内,为暂养阶段,稻苗返青后且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池塘和稻田之间的防逃墙拆除,池塘和稻田连通;8月下旬之后将螃蟹全部自行转移至池塘,为育肥阶段,育肥阶段用防逃墙封闭稻田防止螃蟹进入稻田;在暂养阶段和育肥阶段,当池塘水体达到18℃以上且溶解氧含量低于5mg/L时开启微孔增氧装置;8月下旬,稻田排水结束后,河蟹重新进入池塘,此时进行集中育肥15~30天,可显著提高河蟹肥满度,提升河蟹品质。育肥期间投喂的饲料以冰鲜鱼、螺丝等动物性饲料为主,搭配配合饲料。本实施方式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该系统通过稻田与池塘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从河蟹的前期暂养、中间养成、后期育肥等各环节的有机衔接,避免了扣蟹的捕获和放养环节,增加了养殖时间,同时通过微孔增氧装置的设置,有效改善了河蟹养殖的水质环境,有效解决了现有寒冷地区稻蟹综合种养系统养殖的河蟹规格小和成熟度低的问题。本实施方式养殖河蟹的平均收获规格、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分别为89.17g、8.62%和3.44%。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固定桩5为木棍、竹竿或竹片。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体实施一或二不同的是:相邻的固定桩5的间距为50cm~90cm。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微孔增氧装置7为微孔增氧盘。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每亩池塘内微孔增氧装置7的总功率为0.4kw。实施例1: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例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由稻田1和池塘2构成;池塘2设置在稻田1一侧,稻田1四围设置有田埂3,田埂3上和池塘2边缘的池埂上均设置有防逃墙4,防逃墙4为塑料薄膜,防逃墙4下端埋入泥土中;在防逃墙4外侧设置有多个固定桩5,防逃墙4上边缘用铁丝或线绳捆扎在固定桩5的上端;稻田1内设置有2个蟹沟6,蟹沟6为L形或U形,蟹沟6的截面呈倒梯形;靠近田埂3的蟹沟6与田埂3内侧的间距为3m;相邻的蟹沟6之间的距离为3m;田埂3中设置有进水管8和排水管9,进水管8和排水管9对角设置;池塘2内设置有数个微孔增氧装置7;所述池塘2面积为稻田1和池塘2总面积的7%,池塘2的深度为1.2m,池塘2内种植伊乐藻,种植面积为池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由稻田(1)和池塘(2)构成;池塘(2)设置在稻田(1)一侧,稻田(1)四围设置有田埂(3),田埂(3)上和池塘(2)边缘的池埂上均设置有防逃墙(4),防逃墙(4)为塑料薄膜,防逃墙(4)下端埋入泥土中;在防逃墙(4)外侧设置有多个固定桩(5),防逃墙(4)上边缘用铁丝或线绳捆扎在固定桩(5)的上端;稻田(1)内设置有多个蟹沟(6),蟹沟(6)为L形或U形,蟹沟(6)的截面呈倒梯形;靠近田埂(3)的蟹沟(6)与田埂(3)内侧的间距为3m;相邻的蟹沟(6)之间的距离为3m;田埂(3)中设置有进水管(8)和排水管(9),进水管(8)和排水管(9)对角设置;池塘(2)内设置有数个微孔增氧装置(7);/n所述池塘(2)面积为稻田(1)和池塘(2)总面积的6%~8%,池塘(2)的深度为1m~1.5m,池塘(2)内种植芦苇、伊乐藻或黑叶轮藻,种植面积为池塘(2)面积的50%;/n防逃墙(4)下端埋入泥土中15cm~25cm,泥土以上部分高50cm~60cm;防逃墙(4)上边缘向内倾斜、且与地面呈80°~90°角;/n所述蟹沟(6)的上口宽0.5m~0.8m,底部宽0.3m~0.5m,深0.3m~0.5m;多个蟹沟(6)的总面积为稻田(1)面积的4%~5%;/n所述进水管(8)和排水管(9)为直径不小于5cm的PVC管,进水管(8)的出水端设置在稻田内并用50目筛绢包覆;排水管(9)的排水口低于稻田田面,排水管(9)的进水端设置在稻田内并用聚乙烯网包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寒冷地区大规格河蟹的稻田-池塘养殖系统由稻田(1)和池塘(2)构成;池塘(2)设置在稻田(1)一侧,稻田(1)四围设置有田埂(3),田埂(3)上和池塘(2)边缘的池埂上均设置有防逃墙(4),防逃墙(4)为塑料薄膜,防逃墙(4)下端埋入泥土中;在防逃墙(4)外侧设置有多个固定桩(5),防逃墙(4)上边缘用铁丝或线绳捆扎在固定桩(5)的上端;稻田(1)内设置有多个蟹沟(6),蟹沟(6)为L形或U形,蟹沟(6)的截面呈倒梯形;靠近田埂(3)的蟹沟(6)与田埂(3)内侧的间距为3m;相邻的蟹沟(6)之间的距离为3m;田埂(3)中设置有进水管(8)和排水管(9),进水管(8)和排水管(9)对角设置;池塘(2)内设置有数个微孔增氧装置(7);
所述池塘(2)面积为稻田(1)和池塘(2)总面积的6%~8%,池塘(2)的深度为1m~1.5m,池塘(2)内种植芦苇、伊乐藻或黑叶轮藻,种植面积为池塘(2)面积的50%;
防逃墙(4)下端埋入泥土中15cm~25cm,泥土以上部分高50cm~60cm;防逃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刚罗亮王世会张瑞郭坤刘金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