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注状态监测评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898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肢体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注状态监测评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待检测肢体组织的信息;至少一个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用于承载待检测肢体组织,以配合所述信号采集单元采集信息;一台工作站,所述工作站包括:用于处理所述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的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将处理过的信息显示的显示模块;所述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包括:采集的待检测肢体组织的血液灌注荧光图像,和/或待检测肢体组织的彩色图像,和/或待检测肢体组织的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肢体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注状态的评估更加精准,具有非接触、实时、精度高、可视化、成本低、无辐射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肢体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注状态监测评估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肢体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注状态监测评估系统。
技术介绍
微循环障碍是发生在微循环水平的血管和血流的形态异常和功能紊乱。微循环障碍可导致组织血液灌流明显减少,从而引起一系列缺血和缺氧性病变,严重时可造成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微循环障碍常发生于由于创伤、手术、低灌注压、糖尿病足等导致肢体供血障碍过程中。例如,断肢(指、趾)再植,它是指将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肢体在光学放大镜的助视下,重新接回原位,恢复血液循环,使之成活并恢复一定功能的高、精、细手术。断肢再植术在我国创伤领域日臻完善,成为挽救离断肢(指、趾)、恢复断肢(指、趾)功能的有效措施。断肢再植通常采用近端的动脉及断指的静脉吻合。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是断指再植存活及功能恢复的最大障碍,一般发生于术后1~3天,据报道,总发生率为24%,救治存活率63%,因此,术后的综合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以及恰当的功能锻炼是避免断指再植术后并发血管危象,最大限度地恢复指体功能,适应工作、生活和美观的要求的关键。血管能否接通,主要看这几方面:皮肤的颜色、皮温、指腹张力、毛细血管返流、指端侧方切开出血等情况是否符合标准就说明再植成活。1、皮肤的颜色。再植的肢体红润则表明血流顺畅。2、皮温也就是指体的温度。术后常规应用皮肤测温仪进行接触检测,并及时记录。为了获得正确指温数据,每次对再植的指头进行检测前,应及时记录室温,先检测健指指温,然后再检测再植指指温。3、毛细血管回充盈观察。再植术后数天内指体比正常指体红润,毛细血管回充盈现象比正常指明显。测试时可用根火柴梗头或测试者手指轻轻压一下指腹或指甲,此时被压的皮肤或指甲呈苍白色,一旦移开压迫后,受压区在1~2秒钟内,由苍白转为红润,此称毛细血管回充盈试验正常。4、指腹的张力。指腹张力大致同健指或略高于健指,称指腹饱满。指腹张力很少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是比较可靠的血液循环观察指标。5、指端侧方切开放血。指端小切口放学实验是临床判断再植指体有无血液循环存在的最直接的指标。目前,医生对断指再植术后断指的组织代谢情况的评估主要依赖于上述临床经验间接粗略判断,缺乏准确、有效的评估手段,而且不能对断指进行实时观察,不利于患者后期的恢复治疗。又如,糖尿病足,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但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使其增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对于糖尿病足以及低压灌注的组织代谢情况的评估仍主要依靠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缺乏准确、有效的评估手段,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术前医学成像技术包括超声US、CT、MRI等等,通过这些成像技术,医生已经能得到很清晰的图像。为了在手术中进行安全准确的操作,医生需要成像信息以得到术中解剖学信息,但是这些术前信息很难直接转化并应用于术中情况。而利用实时手术影像系统,医生可以及时知道和掌握手术中组织的情况,如特定组织的血管分布、移植后血管通畅程度等信息,可以对多种手术操作进行实质性指导和辅助。吲哚菁绿,英文名indocyaninegreen(ICG),是三羧花氰系中的一种暗绿蓝色色素,具有水溶性和亲脂性。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经静脉注入机体内后,立刻和血浆蛋白结合,随血循环迅速分布于全身血管内。一般正常人静脉注射20分钟后约有97%从血中排除、不参与体内化学反应、无肠肝循环、无淋巴逆流、不从肾等其他肝外脏器排泄。由于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且不易被肝组织吸收的特点,因而成为一种高效的血管标记染料。吲哚菁绿具有吸收近红外光的特性,98%的吲哚菁绿可以和血液中的血浆蛋白结合,从而保留在血管腔内。吲哚菁绿吸收和发射近红外光,血液中吲哚菁绿吸收光谱是650-850nm,静脉注射后最高吸收峰在805nm;而发射光谱约在在注射后几秒内,发射峰会漂移为820-830nm,最佳发射波长为835nm左右。在765nm附近波长的红外光激发出的荧光产量最多。吲哚菁绿的荧光产量随着血液中的吲哚菁绿浓度的增加而线性的增加,直到浓度为80mg/L。当浓度在80mg/L以上时,荧光产量就会下降。因此通过检测荧光产量可以判断血液中吲哚菁绿的浓度,从而判断组织恢复情况。基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循环障碍的组织供血进行精准、有效评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肢体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注状态监测评估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对于各种原因导致肢体供血即微循环灌注障碍的组织代谢的评估,能够直接对断指目标血管显像,显示其充盈状态、狭窄程度、梗阻部位,对患处流速流量评估(半定量),为断指再植术后断指的恢复情况提供了一种实时、准确的评估手段。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肢体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注状态监测评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待检测肢体组织的信息;至少一个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用于承载待检测肢体组织,以配合所述信号采集单元采集信息;一台工作站,所述工作站包括:用于处理所述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的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将处理过的信息显示的显示模块;所述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包括:采集的待检测肢体组织的血液灌注荧光图像,和/或待检测肢体组织的彩色图像,和/或待检测肢体组织的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优选的,所述的信息处理模块将所述待检测肢体组织的血液灌注荧光图像和待检测肢体组织的彩色图像进行图像融合。优选的,包括:两个信息采集单元,分别同时采集病患的健康肢体组织和对应的待检测肢体组织的信息;两个工作台,分别同时用于承载病患的健康肢体组织和对应的待检测的肢体组织,以配合所述两个信息采集单元采集信息。优选的,所述的信息采集单元包括:支架1和与所述支架1自由端连接的承载部2;所述承载部2包括靠近所述工作台的端盘21和与所述端盘21连接的用于容纳第一成像结构3的容纳端22,所述支架1与所述承载部2在所述容纳端22连接;所述第一成像结构3将成像信息传输给所述工作站进行处理;所述容纳端22靠近所述端盘21处设有第一成像结构3的镜头31,远离所述端盘21处设置有第一成像结构3的机身32;所述端盘21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待检测肢体组织照射光线的光源4,以及用于将入射光过滤的滤光组件5。优选的,所述的端盘21为圆环形,所述光源4设置在所述圆环形端盘21的环形部位;所述镜头3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圆环形端盘21的中心区域;所述滤光组件5设置在所述镜头31的入射端部。优选的,所述端盘21上还包括用于对待检测肢体组织进行成像的第二成像结构;所述第二成像结构将成像信息传送给所述工作站进行处理;所述光源4包括近红外发光二极管阵列。优选的,所述第一成像结构3包括黑白相机,所述第二成像结构包括彩色相机6;所述近红外发光二极管阵列的工作波长为765nm。优选的,所述端盘21还包括测距模块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肢体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注状态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个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待检测肢体组织的信息;/n至少一个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用于承载待检测肢体组织,以配合所述信号采集单元采集信息;/n一台工作站,所述工作站包括:用于处理所述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的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将处理过的信息显示的显示模块;/n所述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包括:采集的待检测肢体组织的血液灌注荧光图像,和/或待检测肢体组织的彩色图像,和/或待检测肢体组织的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肢体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注状态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待检测肢体组织的信息;
至少一个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用于承载待检测肢体组织,以配合所述信号采集单元采集信息;
一台工作站,所述工作站包括:用于处理所述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的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将处理过的信息显示的显示模块;
所述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包括:采集的待检测肢体组织的血液灌注荧光图像,和/或待检测肢体组织的彩色图像,和/或待检测肢体组织的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注状态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息处理模块将所述待检测肢体组织的血液灌注荧光图像和待检测肢体组织的彩色图像进行图像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注状态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信息采集单元,分别同时采集病患的健康肢体组织和对应的待检测肢体组织的信息;两个工作台,分别同时用于承载病患的健康肢体组织和对应的待检测的肢体组织,以配合所述两个信息采集单元采集信息。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肢体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注状态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息采集单元包括:支架和与所述支架自由端连接的承载部;
所述承载部包括靠近所述工作台的端盘和与所述端盘连接的用于容纳第一成像结构的容纳端,所述支架与所述承载部在所述容纳端连接;所述第一成像结构将成像信息传输给所述工作站进行处理;
所述容纳端靠近所述端盘处设有第一成像结构的镜头,远离所述端盘处设置有第一成像结构的机身;
所述端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待检测肢体组织照射光线的光源,以及用于将入射光过滤的滤光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肢体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注状态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盘为圆环形,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圆环形端盘的环形部位;所述镜头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圆环形端盘的中心区域;所述滤光组件设置在所述镜头的入射端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肢体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注状态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盘上还包括用于对待检测肢体组织进行成像的第二成像结构;所述第二成像结构将成像信息传送给所述工作站进行处理;
所述光源包括近红外发光二极管阵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肢体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注状态监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像结构包括黑白相机,所述第二成像结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心睿杨坤濛刘光达胡新蕾张程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