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60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旨在提供了一种散热性能好的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及其生产工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泡棉板,所述外壳内连接有功率变换器组件,所述功率变换器组件置于泡棉板上方,所述外壳两外侧面设置有散热板组件,所述外壳底面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外壳端面设置有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与功率变换组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外壳外侧面设置的散热板组件和外壳底面设置的散热组件可分别对外壳侧面和底面进行散热,提升散热效率;散热组件设置散热风扇,通过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气流变化带动散热风扇转动进而提高散热效率;部件集成,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变换器相关
,尤其是指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新能源车用功率变换器即车载DC-DC变换器。车载DC-DC变换器特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高压到低压的变换器,车载DC-DC变换器将电动汽车配置的动力电池标称输出(一般在300V左右)直流电压变换为可变的直流电压,现已广泛应用于电机直接驱动或辅助驱动汽车(包括:电动汽车EV或混合电动汽车HEV)的二次电源模块中。一般来说,现有的车载DC-DC变换器均包括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多为单面散热,散热效果差,散热面积不足往往满足不了变换器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散热性能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散热性能好的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及其生产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泡棉板,所述外壳内连接有功率变换器组件,所述功率变换器组件置于泡棉板上方,所述外壳两外侧面设置有散热板组件,所述外壳底面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外壳端面设置有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与功率变换组件连接。功率变换器组件置于外壳内,功率变换器组件底面与置于外壳底部的泡棉板接触,泡棉板提供缓冲作用。在外壳外侧面设置的散热板组件和外壳底面设置的散热组件可分别对外壳侧面和底面进行散热,提升散热效率,保证功率变换器的正常工作。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壳盖,所述壳体形状为上端开口的矩形箱体,所述壳盖与壳体开口端连接。外壳为开盖设计,壳盖与壳体通过螺栓连接,保证连接紧固。作为优选,所述壳盖底面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侧壁连接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底面与壳体开口端面接触。密封条设置在壳盖上,在壳盖与壳体连接时保证密封性,防止灰尘进入外壳内,影响功率变换器组件正常工作。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板组件包括若干与壳体垂直设置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贯穿连接有散热连接板,所述散热连接板与壳体之间设置有散热胶。散热板与散热连接板连接构成格栅状,增大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率;散热连接板与壳体间填充散热胶,增加导热效率,提升散热效率。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板设置有散热孔一,所述散热孔一贯穿散热板上下端面,所述散热连接板设置有散热孔二,所述散热孔二贯穿散热连接板两端。散热孔一与散热孔二可增加空气流动,提升散热板与散热连接板散热效率。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与壳体底面垂直连接的散热片,若干散热片均匀布置,所述散热片设置有让位孔,所述壳体底面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置于让位孔内。散热片对壳体底面起到散热效果;让位孔轮廓大于散热风扇轮廓,保证散热风扇的安装和可正常转动;散热风扇可在汽车行驶时的空气流动使散热风扇转动,对壳体底面进行散热。作为优选,所述散热风扇包括扇叶轮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壳体底面连接,所述连接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阶梯孔,所述扇叶轮端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端部设置有凸块,所述连杆与安装孔套接,所述凸块与安装孔内壁接触。安装孔为阶梯孔,靠近壳体底面的孔径大于远离壳体底面的孔径,连杆与安装孔套接,凸块与安装孔卡接,防止扇叶轮脱落,保证散热风扇的功能正常。作为优选,所述功率变换组件包括变压器与功率板,所述变压器与功率板集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组装工艺。作为优选,所述功率板采用厚铜PCB技术。减少通用母排数量,降低制造成本。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的生产工艺,其步骤如下:1)前置加工:功率板程序烧录,散热板组件和散热组件清洁;采用自动等离子对散热板组件和散热组件进行清洁并采用自动吸尘装置进行除尘。2)组装:功率变换器组件与壳体组装,功率变换器组件与插头连接,壳盖与壳体紧密连接;功率变换器组件与壳体底面通过螺栓连接;功率变换器组件与壳体底面之间填充泡棉板,起缓冲作用;壳盖与壳体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防止灰尘进入,影响功率板正常工作,壳盖与壳体螺栓连接,按扭力要求,使用电动扭力螺丝工具安装;插头与功率变换器组件采用排线连接。3)测试包装:对功能变换器进行功能性测试,成品包装。对组装的成品进行散热功能测试,保证满足设计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外壳外侧面设置的散热板组件和外壳底面设置的散热组件可分别对外壳侧面和底面进行散热,提升散热效率;散热组件设置散热风扇,通过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气流变化带动散热风扇转动进而提高散热效率;部件集成,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A-A剖视图;图5是图4中B处放大图。附图中,1.外壳、2.泡沫棉、3.功率变换组件、4.散热板组件、5.散热组件、6.连接插头、10.壳体、11.壳盖、30.变压器、31.功率板、40散热板、41.散热连接板、42.散热胶、50.散热片、51.让位孔、52.散热风扇、110.让位槽、111.密封条、400.散热孔一、410.散热孔二、520.扇叶轮、521.连接座、522.安装孔、523.连杆、524.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3、4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包括外壳1。外壳1底部设置有泡棉板2。外壳1内连接有功率变换器组件3。功率变换器组件3置于泡棉板2上方。外壳1两外侧面设置有散热板组件4。外壳1底面设置有散热组件5。外壳1端面设置有连接插头6。连接插头6与功率变换组件3连接。如图3、4所示,外壳1包括壳体10和壳盖11。壳体10形状为上端开口的矩形箱体。壳盖11与壳体10开口端连接。壳盖11底面设置有让位槽110。让位槽110侧壁连接有密封条111。密封条111底面与壳体10开口端面接触。如图2、3、4所示散热板组件4包括若干与壳体10垂直设置的散热板40。散热板40贯穿连接有散热连接板41。散热连接板41与壳体10之间设置有散热胶42。散热板40设置有散热孔一400。散热孔一400贯穿散热板40上下端面。散热连接板41设置有散热孔二410。散热孔二410贯穿散热连接板41两端。如图4、5所示散热组件5包括若干与壳体10底面垂直连接的散热片50,若干散热片50均匀布置。散热片50设置有让位孔51。壳体10底面设置有散热风扇52。散热风扇52置于让位孔51内。散热风扇52包括扇叶轮520和连接座521。连接座521与壳体10底面连接。连接座521设置有安装孔522。安装孔522为阶梯孔。扇叶轮520端部连接有连杆523。连杆523端部设置有凸块524。连杆523与安装孔522套接。凸块524与安装孔522内壁接触。如图4所示,功率变换组件3包括变压器30与功率板31。变压器30与功率板31集成。功率板31采用厚铜PCB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1)前置加工: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泡棉板(2),所述外壳(1)内连接有功率变换器组件(3),所述功率变换器组件(3)置于泡棉板(2)上方,所述外壳(1)两外侧面设置有散热板组件(4),所述外壳(1)底面设置有散热组件(5),所述外壳(1)端面设置有连接插头(6),所述连接插头(6)与功率变换组件(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泡棉板(2),所述外壳(1)内连接有功率变换器组件(3),所述功率变换器组件(3)置于泡棉板(2)上方,所述外壳(1)两外侧面设置有散热板组件(4),所述外壳(1)底面设置有散热组件(5),所述外壳(1)端面设置有连接插头(6),所述连接插头(6)与功率变换组件(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包括壳体(10)和壳盖(11),所述壳体(10)形状为上端开口的矩形箱体,所述壳盖(11)与壳体(10)开口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壳盖(11)底面设置有让位槽(110),所述让位槽(110)侧壁连接有密封条(111),所述密封条(111)底面与壳体(10)开口端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板组件(4)包括若干与壳体(10)垂直设置的散热板(40),所述散热板(40)贯穿连接有散热连接板(41),所述散热连接板(41)与壳体(10)之间设置有散热胶(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变换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板(40)设置有散热孔一(400),所述散热孔一(400)贯穿散热板(40)上下端面,所述散热连接板(41)设置有散热孔二(410),所述散热孔二(410)贯穿散热连接板(41)两端。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孝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郡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