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浓度掺杂石墨烯电池结构,包括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榫头,所述电池外壳的后侧壁的内部设置有榫槽,所述榫头与榫槽相互配合;所述电池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根内板,所述内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透气膜,所述透气膜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塞,所述内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法兰,所述活塞在法兰与内板内部滑动;所述内板之间设置有极组,所述极组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层连接段,所述极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下层连接段,所述上层连接段与下层连接段的内部均设置有石墨烯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电池之间通过榫卯连接不但连接拆卸方便,而且连接得更加紧固,活塞能够排出电池内的高压气体,防止胀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浓度掺杂石墨烯电池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高浓度掺杂石墨烯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而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与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跟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是不一样的。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但是由于单个锂电池的电压较小,一般用多个锂电池组成电池模座进行充电,而多个锂电池之间的固定通常使用胶带进行固定,这样不但拆卸困难,而且电池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固;此外,还有锂电池在工作时容易在电池内部积攒,导致电池胀包,甚至使电池发生爆炸。因此,提出了一种高浓度掺杂石墨烯电池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浓度掺杂石墨烯电池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榫头,所述电池外壳的后侧壁的内部设置有榫槽,所述榫头与榫槽相互配合;所述电池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根内板,所述内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透气膜,所述透气膜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塞,所述内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法兰,所述活塞在法兰与内板内部滑动;所述内板之间设置有极组,所述极组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层连接段,所述极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下层连接段,所述上层连接段与下层连接段的内部均设置有石墨烯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活塞远离透气膜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活塞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内板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复位弹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层连接段的上侧设置有正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采用磷酸铁锂、锰酸锂或磷酸锰铁锂材料制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层连接段的下侧设置有负极极耳,所述负极极耳采用石墨材料制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法兰的侧壁设置有若干排气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电池外壳的前侧壁与后侧壁的内部均设置有排气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极组的内部高浓度掺杂有石墨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一种高浓度掺杂石墨烯电池结构设置了电池外壳,电池外壳的正面设置有榫头,电池外壳的后面设置有榫槽,两个电池通过榫头与榫卯连接起来,电池通过榫卯连接不但连接拆卸方便,而且连接得更加紧固,大大提高了连接效果。2、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一种高浓度掺杂石墨烯电池结构设置了活塞,当锂电池内部的气压过高时,气压会推动活塞向外运动,直到活塞运动到排气孔时,锂电池内的气体会从排气孔中排出,能够有效地防止电池胀包。3、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一种高浓度掺杂石墨烯电池结构设置了上层连接段、下层连接段,上层连接段与下层连接段的内部设置有石墨烯层,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池的充电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浓度掺杂石墨烯电池结构的内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浓度掺杂石墨烯电池结构的上侧斜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浓度掺杂石墨烯电池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浓度掺杂石墨烯电池结构的下侧斜视图。图例说明:1、榫槽;2、榫头;3、排气槽;4、电池外壳;5、复位弹簧;6、连接块;7、支撑板;8、活塞;9、透气膜;10、上层连接段;11、下层连接段;12、法兰;13、排气孔;14、内板;15、极组;16、正极极耳;17、负极极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包括电池外壳4,电池外壳4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榫头2,电池外壳4的后侧壁的内部设置有榫槽1,用于两个电池之间的相互连接,组成电池模组,榫头2与榫槽1相互配合,电池外壳4的前侧壁与后侧壁的内部均设置有排气槽3。电池外壳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根内板14,内板1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透气膜9,透气膜9能够限制电池内液排出,并且能使电池内的气体排出,透气膜9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塞8,内板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法兰12,活塞8在法兰12与内板14内部滑动,活塞8远离透气膜9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连接块6远离活塞8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内板14与支撑板7之间设置有若干复位弹簧5,法兰12的侧壁设置有若干排气孔13,当锂电池内部的气压过高时,气压会推动活塞8向外运动,直到活塞8运动到排气孔13时,锂电池内的气体会从排气孔13中排出,能够有效地防止电池胀包,当电池内部的气体排出后,复位弹簧5会进行收缩,使装置支撑板7向内运动,通过连接块6带动活塞8向透气膜9方向运动。内板14之间设置有极组15,极组15的内部高浓度掺杂有石墨烯,极组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层连接段10,极组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下层连接段11,上层连接段10与下层连接段11的内部均设置有石墨烯层,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池的充电速度,上层连接段10的上侧设置有正极极耳16,正极极耳16采用磷酸铁锂、锰酸锂或磷酸锰铁锂材料制成,下层连接段11的下侧设置有负极极耳17,负极极耳17采用石墨材料制成。工作原理:首先,电池外壳4的正面设置有榫头2,电池外壳4的后面设置有榫槽1,两个电池通过榫头2与榫槽1连接起来,电池通过榫卯连接不但连接拆卸方便,而且连接得更加紧固;其次,电池结构设置有活塞8,当锂电池内部的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浓度掺杂石墨烯电池结构,包括电池外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4)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榫头(2),所述电池外壳(4)的后侧壁的内部设置有榫槽(1),所述榫头(2)与榫槽(1)相互配合;/n所述电池外壳(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根内板(14),所述内板(1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透气膜(9),所述透气膜(9)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塞(8),所述内板(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法兰(12),所述活塞(8)在法兰(12)与内板(14)内部滑动;/n所述内板(14)之间设置有极组(15),所述极组(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层连接段(10),所述极组(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下层连接段(11),所述上层连接段(10)与下层连接段(11)的内部均设置有石墨烯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度掺杂石墨烯电池结构,包括电池外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4)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榫头(2),所述电池外壳(4)的后侧壁的内部设置有榫槽(1),所述榫头(2)与榫槽(1)相互配合;
所述电池外壳(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根内板(14),所述内板(1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透气膜(9),所述透气膜(9)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塞(8),所述内板(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法兰(12),所述活塞(8)在法兰(12)与内板(14)内部滑动;
所述内板(14)之间设置有极组(15),所述极组(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层连接段(10),所述极组(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下层连接段(11),所述上层连接段(10)与下层连接段(11)的内部均设置有石墨烯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掺杂石墨烯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8)远离透气膜(9)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远离活塞(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小娇,胡立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