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8349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其包括车载电源、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二次电源组件、信息处理板;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包括相互独立的两组雷达探测器,并能够工作在测距测速模式以获取雷达探测数据;信息处理板能够经由采样接口从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处采集雷达探测数据;二次电源组件包括DC/DC转换电路和EMI滤波器,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经由EMI滤波器连接至车载电源,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及信息处理板以为其供电。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能够针对轨道交通系统实现高精度的速度测量,并且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实际场景和条件,具有误差小、可靠性高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系统的测速方案,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
技术介绍
高速列车的速度测量对于测速系统的测速精度,可靠性,实时性以及集成化和产品成本等多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选择合适的测速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存在的轨道交通测速方法主要有测速电机、脉冲转速传感器、GPS卫星定位和雷达测速等方法。其中,前两种方法属于接触式的测量,通过列车轮轴的转速情况间接的获得列车的速度值,但是在高速列车测量领域,由于列车运行速度非常高,因此由于车轮的空转与打滑造成的测量误差将更加明显。后两种方法采取非接触式的直接测量方式,可以避免接触式测量由于轴承磨损和空转带来的误差,其中GPS测速需要利用卫星识别列车的运行状况,但民用卫星在测量精度以及信号覆盖范围方面都有极大的局限性。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适用场景广且测量精度高、测量误差小的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的轨道交通系统的测速方案存在测量误差较大或适用场景较为局限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本技术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其特点在于,所述雷达测速系统包括车载电源、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二次电源组件、信息处理板;其中,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包括相互独立的两组雷达探测器,每组雷达探测器包括收发通道和收发天线装置,并被配置为能够工作在测距测速模式以获取雷达探测数据;所述信息处理板具有AD采样接口(即数字信号采样),并被配置为能够经由所述AD采样接口从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处采集所述雷达探测数据;所述二次电源组件包括DC/DC转换电路(即直流-直流转换电路)和EMI滤波器(即电磁干扰滤波器),所述DC/DC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经由所述EMI滤波器连接至所述车载电源,所述DC/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及所述信息处理板,以为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及所述信息处理板供电。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雷达测速系统还包括用于测距采集位移校准数据的激光测距组件,所述信息处理板还具有激光测距接口,所述信息处理板经由所述激光测距接口和所述激光测距组件通信连接,从而自所述激光测距组件处获取所述位移校准数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两组雷达探测器被配置为,具有彼此一致的调频带宽参数、脉宽参数和调频率参数,以及彼此不同的调频斜率参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收发天线装置采用微带阵列天线,所述微带阵列天线所具有的天线及馈电系统集成于一块介质基片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每组雷达探测器还包括微波探测前端部分以及零中频接收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信息处理板采用ARM芯片,所述ARM芯片设有所述AD采样接口、所述激光测距接口、SRAM缓存(即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串口通讯外设模块。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DC/DC转换电路被配置为能够将由所述车载电源提供并经所述EMI滤波器滤波处理而输入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三路直流供电电压,并将所述三路直流供电电压彼此独立地提供给所述两组雷达探测器以及所述信息处理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车载电源被配置为能够提供110V的直流电压,所述三路直流供电电压分别为12V。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信息处理板被配置为能够在上电后控制所述两组雷达探测器加电并自检,并获取所述两组雷达探测器的自检结果,根据所述自检结果控制所述两组雷达探测器工作在所述测距测速模式。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能够针对轨道交通系统实现高精度的速度测量,并且这种测量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实际场景和条件,具有误差小、可靠性高的优势,并且有助于系统硬件的集成化,以及减少系统硬件的体积和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的系统框架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的产品安装及内部布局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的信号流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的二次电源组件部分的硬件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的一种示例性工作流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的描述为示例性的,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任何的其他类似情形也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方向性的术语,例如“左”、“右”、“上”、“下”、“前”、“后”等,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参考图1-4所示,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包括车载电源、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二次电源组件、信息处理板等主要部分。此外,系统还可包括和信息处理板通信连接的车载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包括相互独立的两组雷达探测器(图示中可简称为雷达1和雷达2),每组雷达探测器包括收发通道和收发天线装置(图示中可简称为天线1和天线2,其各自包括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如图1-2所示),并被配置为能够工作在测距测速模式以获取雷达探测数据。所述信息处理板具有AD采样接口,并被配置为能够经由所述AD采样接口从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处采集所述雷达探测数据。所述二次电源组件包括DC/DC转换电路和EMI滤波器,所述DC/DC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经由所述EMI滤波器连接至所述车载电源,所述DC/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及所述信息处理板,以为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及所述信息处理板供电。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雷达测速系统还包括用于测距采集位移校准数据的激光测距组件,所述信息处理板还具有激光测距接口,所述信息处理板经由所述激光测距接口和所述激光测距组件通信连接,从而自所述激光测距组件处获取所述位移校准数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两组雷达探测器被配置为,具有彼此一致的调频带宽参数、脉宽参数和调频率参数,以及彼此不同的调频斜率参数。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收发天线装置采用微带阵列天线,所述微带阵列天线所具有的天线及馈电系统集成于一块介质基片上。优选地,每组雷达探测器还可包括微波探测前端部分以及零中频接收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信息处理板采用ARM芯片,所述ARM芯片设有所述AD采样接口、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测速系统包括车载电源、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二次电源组件、信息处理板;其中,/n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包括相互独立的两组雷达探测器,每组雷达探测器包括收发通道和收发天线装置,并被配置为能够工作在测距测速模式以获取雷达探测数据;/n所述信息处理板具有AD采样接口,并被配置为能够经由所述AD采样接口从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处采集所述雷达探测数据;/n所述二次电源组件包括DC/DC转换电路和EMI滤波器,所述DC/DC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经由所述EMI滤波器连接至所述车载电源,所述DC/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及所述信息处理板,以为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及所述信息处理板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测速系统包括车载电源、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二次电源组件、信息处理板;其中,
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包括相互独立的两组雷达探测器,每组雷达探测器包括收发通道和收发天线装置,并被配置为能够工作在测距测速模式以获取雷达探测数据;
所述信息处理板具有AD采样接口,并被配置为能够经由所述AD采样接口从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处采集所述雷达探测数据;
所述二次电源组件包括DC/DC转换电路和EMI滤波器,所述DC/DC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经由所述EMI滤波器连接至所述车载电源,所述DC/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及所述信息处理板,以为所述双通道雷达探测器组件及所述信息处理板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测速系统还包括用于测距采集位移校准数据的激光测距组件,所述信息处理板还具有激光测距接口,所述信息处理板经由所述激光测距接口和所述激光测距组件通信连接,从而自所述激光测距组件处获取所述位移校准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的雷达测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雷达探测器被配置为,具有彼此一致的调频带宽参数、脉宽参数和调频率参数,以及彼此不同的调频斜率参数。


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媛周巧莲顾明解熙段存高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通中车轨道交通运行安全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上海申通轨道交通检测认证有限公司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