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810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板,基板一侧设置有凹槽,凹槽具有底壁和环绕底壁设置的侧壁,底壁上设置有第一电极,侧壁的第一预设区域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上覆盖有第一绝缘层;向凹槽注入预设体积的亲水液滴,使得亲水液滴分别与第一电极和第一绝缘层接触;将光源元件的一部分置于间隔块上,另一部分置于凹槽上方;调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根据电压的变化使光源元件转移至凹槽内。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Micro LED发光芯片的巨量转移技术的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源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光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面板是新一代的显示面板,与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相比,具有分辨率更高、对比度更好、响应时间更快及能耗更低等优点。MicroLED发光芯片在制备完成之后,需要将几万至几十万个MicroLED发光芯片转移到驱动电路板上形成LED阵列,这一过程被称为“巨量转移”。由于MicroLED发光芯片尺寸较小,同时保证转移的效率和良率,成为MicroLED产业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现有技术中用于巨量转移的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所以,目前的MicroLED发光芯片的巨量转移技术手段仍有待改进。1875年,一直致力于电学与表面科学研究的法国科学家GabrielLippmann发现:两个不混溶电介质之间的界面张力可以通过在这些电介质间施加电势来控制,当给固体电极加电后,存在于固体上的液体的接触角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润湿程度的变化。这一现象就被称作电润湿。该方法常用于自适应透镜设计与光学器件设计中和基于电润湿技术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光源及其制备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MicroLED发光芯片的巨量转移技术的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光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板,所述基板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底壁和环绕所述底壁设置的侧壁,相邻两个凹槽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隔块,所述底壁上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侧壁的第一预设区域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上覆盖有第一绝缘层;向所述凹槽注入预设体积的亲水液滴,使得所述亲水液滴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一绝缘层接触;将光源元件的一部分置于所述间隔块上,另一部分置于所述凹槽上方;调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根据所述电压的变化调整所述亲水液滴的形状,以基于所述亲水液滴的形状变化使所述光源元件转移至所述凹槽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电压的变化调整所述亲水液滴的位移,以基于所述亲水液滴的形状变化使所述光源元件转移至所述凹槽内,包括:增加电压至第一预设电压值,以驱动所述亲水液滴向所述光源元件的一侧靠近,直至所述光源元件与所述亲水液滴接触;降低电压至第二预设电压值,以使所述亲水液滴向所述光源元件的一侧远离,并带动所述光源元件移动,直至所述光源元件转移至所述凹槽内,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值。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光源元件的一部分置于所述间隔块上,另一部分置于所述凹槽上方,包括:以疏水液体作为载体,通过控制所述疏水液体的流速带动所述光源元件从原始位置移动,以使移动位置后的所述光源元件的一部分置于所述间隔块上,另一部分置于所述凹槽上方。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底壁设置有开合机构;在所述光源元件转移至所述凹槽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开合机构使所述亲水液滴从所述凹槽移除,以使得所述光源元件滑落至与所述凹槽底壁贴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凹槽底壁设置有开口和滑动阀门,所述滑动阀门包括:穿过所述开口且与所述开口活动配合的连接杆,在连接杆伸入所述凹槽的一端设置有堵块,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推块,所述堵块盖设在所述开口上,推动所述推块,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堵块移动,以使所述开口露出或者被所述堵块盖设。所述通过所述开合机构使所述亲水液滴从所述凹槽移除,包括:通过所述滑动阀门露出所述开口,将所述亲水液滴从所述凹槽移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以使得所述光源元件滑落至与所述凹槽底壁贴合之后,包括:通过焊接使所述光源元件和所述凹槽底壁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亲水液滴的液面高度小于所述凹槽深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光源,所述光源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底壁和环绕所述底壁设置的侧壁,相邻两个凹槽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隔块,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侧壁的第一预设区域;光源元件,所述光源元件与所述凹槽底壁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光源,所述光源还包括: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位于所述凹槽底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合机构包括:连接杆、推块和堵块,所述底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开口且与所述开口活动配合,所述堵块位于所述连接杆伸入所述凹槽的一端,所述堵块位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堵块盖设在所述开口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板,所述基板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底壁和环绕所述底壁设置的侧壁,相邻两个凹槽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隔块,所述底壁上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侧壁的第一预设区域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上覆盖有第一绝缘层;向所述凹槽注入预设体积的亲水液滴,使得所述亲水液滴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一绝缘层接触;将光源元件的一部分置于所述间隔块上,另一部分置于所述凹槽上方;调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根据所述电压的变化调整所述亲水液滴的形状,以基于所述亲水液滴的形状变化使所述光源元件转移至所述凹槽内。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电润湿技术原理,通过对亲水液滴形状的控制,实现对光源元件的巨量转移,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MicroLED发光芯片的巨量转移技术的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光源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光源的方法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光源的方法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光源的方法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合机构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光源的方法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光源的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宽度”、“厚度”、“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光源的方法以及光源,该制备光源的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MicroLED发光芯片的巨量转移技术的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的问题。该光源可以配合终端使用,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个人计算机等。以下对该制备光源的方法以及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光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提供一基板,所述基板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底壁和环绕所述底壁设置的侧壁,相邻两个凹槽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隔块,所述底壁上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侧壁的第一预设区域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上覆盖有第一绝缘层;/n向所述凹槽注入预设体积的亲水液滴,使得所述亲水液滴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一绝缘层接触;/n将光源元件的一部分置于所述间隔块上,另一部分置于所述凹槽上方;/n调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n根据所述电压的变化调整所述亲水液滴的形状,以基于所述亲水液滴的形状变化使所述光源元件转移至所述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光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基板,所述基板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底壁和环绕所述底壁设置的侧壁,相邻两个凹槽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隔块,所述底壁上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侧壁的第一预设区域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上覆盖有第一绝缘层;
向所述凹槽注入预设体积的亲水液滴,使得所述亲水液滴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一绝缘层接触;
将光源元件的一部分置于所述间隔块上,另一部分置于所述凹槽上方;
调整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
根据所述电压的变化调整所述亲水液滴的形状,以基于所述亲水液滴的形状变化使所述光源元件转移至所述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光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压的变化调整所述亲水液滴的位移,以基于所述亲水液滴的形状变化使所述光源元件转移至所述凹槽内,包括:
增加电压至第一预设电压值,以驱动所述亲水液滴向所述光源元件的一侧靠近,直至所述光源元件与所述亲水液滴接触;
降低电压至第二预设电压值,以使所述亲水液滴向所述光源元件的一侧远离,并带动所述光源元件移动,直至所述光源元件转移至所述凹槽内,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光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光源元件的一部分置于所述间隔块上,另一部分置于所述凹槽上方,包括:
以疏水液体作为载体,通过控制所述疏水液体的流速带动所述光源元件从原始位置移动,以使移动位置后的所述光源元件的一部分置于所述间隔块上,另一部分置于所述凹槽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光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壁设置有开合机构;
在所述光源元件转移至所述凹槽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开合机构使所述亲水液滴从所述凹槽移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黎晓王春阳陈细俊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