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装式过载补油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69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装式过载补油阀,包括内阀体、冷却室、外阀体、压力腔、保护涂层、进液口、回液口、弯管、连接管、阀芯、弹簧、活塞、轴承、螺杆、凸轮和密封胶塞,所述内阀体的外侧设置有冷却室,且冷却室的外侧安装有外阀体,所述内阀体的内部开设有压力腔,且压力腔的内壁涂抹有保护涂层,所述压力腔的左侧开设有进液口,且压力腔的下方连接有回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回液口的外侧均连接有弯管的一端,且弯管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包裹有凸轮,所述压力腔与进液口的连接处安置有阀芯,且阀芯的右端连接有弹簧。本装置设置锥形的连接管头端细,尾端粗,进而方便其与不同粗细的油管进行连接,有效增强过载阀的适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装式过载补油阀
本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的说是一种插装式过载补油阀。
技术介绍
过载阀又叫溢流阀,是一种液压压力控制阀,在液压设备中主要起定压溢流,稳压,系统卸荷和安全保护作用。溢流阀在装配或使用中,由于O形密封圈、组合密封圈的损坏,或者安装螺钉、管接头的松动,都可能造成不应有的外泄漏,目前,传统的过载补油阀在使用过程中内部易锈蚀,且阀体不便于与不同粗细的油管进行连接,并且连接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同时现有的阀体自身不便于及时散热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插装式过载补油阀。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装式过载补油阀,包括内阀体、冷却室、外阀体、压力腔、保护涂层、进液口、回液口、弯管、连接管、阀芯、弹簧、活塞、轴承、螺杆、凸轮和密封胶塞,所述内阀体的外侧设置有冷却室,且冷却室的外侧安装有外阀体,所述内阀体的内部开设有压力腔,且压力腔的内壁涂抹有保护涂层,所述压力腔的左侧开设有进液口,且压力腔的下方连接有回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回液口的外侧均连接有弯管的一端,且弯管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包裹有凸轮,所述压力腔与进液口的连接处安置有阀芯,且阀芯的右端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端安装有活塞,且活塞的右端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右端安装有螺杆,所述外阀体的上端开口处安置有密封胶塞。所述冷却室的结构为中空结构,且冷却室的内部填充有冷却水。所述保护涂层与压力腔、进液口以及回液口的内表面紧密贴合,且保护涂层的材质为环氧乙烯基树脂。所述弯管的外形结构为波纹管型结构,且连接管通过弯管与内阀体之间构成连通结构。所述连接管的外形结构为锥形结构,且凸轮沿连接管的外表面均匀紧贴分布。所述密封胶塞与外阀体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密封胶塞与冷却室之间构成密封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装置设置冷却室紧贴内阀体,以便于通过冷却水的冷却作用对内阀体进行降温处理,进而避免内阀体内部温度过高而烧坏内部器件,延长使用寿命,设置环氧乙烯基树脂涂抹在内阀体的内壁,以便于形成一层保护涂层,进而有效避免阀体内部的金属易锈蚀,设置弯管可以任意弯折,以便于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连接管的端口朝向,进而方便与外接油管进行连接,设置锥形的连接管头端细,尾端粗,进而方便其与不同粗细的油管进行连接,有效增强整个过载阀的适配性,并且插装连接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省时省力,设置密封胶塞可以相对外阀体打开,以便于及时向冷却室内部补充冷却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阀体;2、冷却室;3、外阀体;4、压力腔;5、保护涂层;6、进液口;7、回液口;8、弯管;9、连接管;10、阀芯;11、弹簧;12、活塞;13、轴承;14、螺杆;15、凸轮;16、密封胶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插装式过载补油阀,包括内阀体1、冷却室2、外阀体3、压力腔4、保护涂层5、进液口6、回液口7、弯管8、连接管9、阀芯10、弹簧11、活塞12、轴承13、螺杆14、凸轮15和密封胶塞16,内阀体1的外侧设置有冷却室2,且冷却室2的外侧安装有外阀体3,内阀体1的内部开设有压力腔4,且压力腔4的内壁涂抹有保护涂层5,压力腔4的左侧开设有进液口6,且压力腔4的下方连接有回液口7,进液口6和回液口7的外侧均连接有弯管8的一端,且弯管8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外表面包裹有凸轮15,压力腔4与进液口6的连接处安置有阀芯10,且阀芯10的右端连接有弹簧11,弹簧11的右端安装有活塞12,且活塞12的右端连接有轴承13,轴承13的右端安装有螺杆14,外阀体3的上端开口处安置有密封胶塞16。本技术中,冷却室2的结构为中空结构,且冷却室2的内部填充有冷却水,设置冷却室2紧贴内阀体1,以便于通过冷却水的冷却作用对内阀体1进行降温处理,进而避免内阀体1内部温度过高而烧坏内部器件,延长使用寿命。保护涂层5与压力腔4、进液口6以及回液口7的内表面紧密贴合,且保护涂层5的材质为环氧乙烯基树脂,设置环氧乙烯基树脂涂抹在内阀体1的内壁,以便于形成一层保护涂层5,进而有效避免阀体内部的金属易锈蚀。弯管8的外形结构为波纹管型结构,且连接管9通过弯管8与内阀体1之间构成连通结构,设置弯管8可以任意弯折,以便于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连接管9的端口朝向,进而方便与外接油管进行连接。连接管9的外形结构为锥形结构,且凸轮15沿连接管9的外表面均匀紧贴分布,设置锥形的连接管9头端细,尾端粗,进而方便其与不同粗细的油管进行连接,有效增强整个过载阀的适配性,并且插装连接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省时省力。密封胶塞16与内阀体1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密封胶塞16与冷却室2之间构成密封结构,设置密封胶塞16可以相对内阀体1打开,以便于及时向冷却室2内部补充冷却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外接进油管套在进液口6左侧的连接管9上,使得凸轮15与外接进油管紧密贴合,完成插接,同理将外接回流管与回液口7下端的连接管9插接连接在一起,然后弯折弯管8,调整连接处的位置角度,此时转动螺杆14,螺杆14相对轴承13转动,带动活塞12向左移动,对弹簧11进行压缩,再打开密封胶塞16,透过外阀体3向冷却室2内部注入一定量的冷却水,然后关闭密封胶塞16,此时冷却水紧贴内阀体1,为内阀体1内部降温,油液通过进液口6对阀芯10左侧造成一定的压力,压力大于弹簧11的弹力时,阀芯10向右移动,对弹簧11造成挤压,此时油液通过进液口6进入压力腔4,与保护涂层5接触,保护涂层5对金属进行保护,然后油液通过压力腔4进入回液口7,最后通过回液口7下方的弯管8和连接管9回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装式过载补油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阀体(1)、冷却室(2)、外阀体(3)、压力腔(4)、保护涂层(5)、进液口(6)、回液口(7)、弯管(8)、连接管(9)、阀芯(10)、弹簧(11)、活塞(12)、轴承(13)、螺杆(14)、凸轮(15)和密封胶塞(16),所述内阀体(1)的外侧设置有冷却室(2),且冷却室(2)的外侧安装有外阀体(3),所述内阀体(1)的内部开设有压力腔(4),且压力腔(4)的内壁涂抹有保护涂层(5),所述压力腔(4)的左侧开设有进液口(6),且压力腔(4)的下方连接有回液口(7),所述进液口(6)和回液口(7)的外侧均连接有弯管(8)的一端,且弯管(8)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的外表面包裹有凸轮(15),所述压力腔(4)与进液口(6)的连接处安置有阀芯(10),且阀芯(10)的右端连接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右端安装有活塞(12),且活塞(12)的右端连接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的右端安装有螺杆(14),所述外阀体(3)的上端开口处安置有密封胶塞(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装式过载补油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阀体(1)、冷却室(2)、外阀体(3)、压力腔(4)、保护涂层(5)、进液口(6)、回液口(7)、弯管(8)、连接管(9)、阀芯(10)、弹簧(11)、活塞(12)、轴承(13)、螺杆(14)、凸轮(15)和密封胶塞(16),所述内阀体(1)的外侧设置有冷却室(2),且冷却室(2)的外侧安装有外阀体(3),所述内阀体(1)的内部开设有压力腔(4),且压力腔(4)的内壁涂抹有保护涂层(5),所述压力腔(4)的左侧开设有进液口(6),且压力腔(4)的下方连接有回液口(7),所述进液口(6)和回液口(7)的外侧均连接有弯管(8)的一端,且弯管(8)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的外表面包裹有凸轮(15),所述压力腔(4)与进液口(6)的连接处安置有阀芯(10),且阀芯(10)的右端连接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右端安装有活塞(12),且活塞(12)的右端连接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的右端安装有螺杆(14),所述外阀体(3)的上端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继家周明锋李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州锦荣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