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感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667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烟感探测器含有一种可固定于底座的探测单元(1),探测单元(1)带有一种光学组件。该组件有一光源(6),一个光接收器(7),一个测量间(8),一个中心光阑(10),一个底(11),以及一个曲折密封系统,该密封系统带有一些光阑(9),它们分布于测量间四周。设计底(11)时,其中心比其边缘距离光源(6)与光接收器(7)组成的平面要远。底(11)优选地采用斗状且形如锥面或金字塔样。总之,沉积于底上的尘粒要比过去的距离测量区域远得多了,由此,由尘粒散射光线进入测量区的可能性便可大大降低。(*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感探测器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烟感探测器,它带有一个可固定于底座的探测单元,一个含一个光源,一个光接收器,一个测量间,一个中心光阑,一个底,以及一个曲折密封系统的光学组件,该密封系统含有一些光阑,它们分布于测量间的四周。这种烟感探测器通称为散光烟感探测器,除含光学组件外,它还可选择地含带一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众所周知,设计这种烟感探测器的光学组件时,外部的干涉光不能穿入测量间而烟雾则很容易穿入。设计光源及光接收器时,光源的光线不能直接到达接收器。由于烟雾粒子进入光道,光源光线由这些拉子进行散射,其中便有一部分散射光到达接收器,从而激起一个电信号。显然,为避免误报,加强该种散光烟感探测器的可靠性,主要还是要保证只有烟雾粒子才能散射光源发出的光线,这样,除了烟雾粒子外,其它粒子就不能进入测量间,应广义地理解其它粒子这个词的含义,譬如,它的意思就包括有昆虫。人们意识到昆虫问题已有一段时间,而且该问题由测量间周围的昆虫挡板得以解决。由DE-A-4412212可得知一种散光烟感探测器,它包括一个圆盒状的测量间,该测量间圆盒的前侧固定于一块板上,而该板则与被监测房间的顶棚相联,而且其侧壁为一昆虫挡板。在测量间前部离开上述板且面对探测器圆顶的地方盖有一个平底。该种带有平坦柱形测量间的散光烟感探测器其实践运用表明,该探测器的使用时间越长,其误报频率越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光源的光线由沉积于测量间的尘粒进行了散射,就好象有烟雾粒子存在一样。为排除这种误报,不得不要清除尘埃,这就意味着带来不必要的额外花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前文所述的烟感探测器,其中,由尘粒散射光带来的误报可以完全避免,或尽可能较大程度减少,因此能获得一个很长的维修周期。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下述方法得以实现,设计底时,其中心比其边缘距离光源与光接收器组成的平面要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大大减低尘粒的干扰作用,原因在于,这种尘-->粒干扰比过去的那种离测量区域要远得多,由此,尘粒散射光线到达测量间的可能性便降低了许多。我们知道,光源和光接收器的光轴在测量间的中心区域相交,也就是在底的中央位置。因为在底的锥面区的这个部位或者说是顶点,其距离测量面最远,而且尘埃主要是沉积在底的该部位,所以光源发出的光绝不可到达沉积于锥面底的尘粒而散射回测量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烟感探测器第一种优选实施方案其特征在于,底呈斗状且形为锥面或金字塔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烟感探测器第二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底为一种筛状或网状的结构,且作为一种昆虫挡板。该实施方案优点在于,烟感探测器较前文所述的那种少一种元件,这便相应地有了成本上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烟感探测器第三种优选实施方案其特征在于,底的内表面在面向测量间的方向上有许多向上伸的薄片,通过选择它们的布置、数量、高度以及相互距离,使得落在底上的光线在到达该底之前就落在了一块薄片上,而且光接收器看到底的所有部分都为薄片。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底上垂直向上的薄片,又减小了由沉积于测量间底上的尘粒散射出光的可能性。这是由于尘粒不是沉积于薄片上,而是沉积在底内表面的底部,而该区域则可由薄片挡住来自测量间的光线。此外,薄片也能作为一种屏幕以挡住外部光源的光线,这样,根据专利技术就大大提高了烟感探测器的测量可靠性。由于吸收了二次散射或反射造成的不必要光线,即称为背景光的光线,这样便带来另一个重要的优点,即产品的公差要求可以降低。也就是说,由于吸收背景光的能力提高了,光源及光接收器的位置精度要求便可降低。根据以下实施方案及附图,本专利技术可以详尽的阐述,其中:附图1为一种散光探测器在其光学组件光轴平面上的横剖图,投视方向为由光学组件底部指向光学组件。附图2为附图1中沿线II-II的剖图,比例较附图1小。所示的散光烟感探测器通常包含有探测单元1,它可固定于底座上(图中没有表示),而底座则优选地装于需要监测的房间顶棚上,还包含有探测器盖板2,盖板2覆盖在探测单元1之上,探测器处于工作状态时,盖板的锥面能提供烟雾进口缝3,让它直对着被监测的房间。探-->测单元1基本包含有一个盒状基体,在它正对着探测锥面的一边布有一个光学组件5,组件5由侧壁4包围住,在它对着探测器底座的一边设有一块带分析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板(图中没有表示出来)。这种探测器结构大家都很熟悉,在此不再作详解。关于此点,可以参见AlgoRex系列探测器(AlgoRex-Cerberus AG注册商标),也可参见欧洲专利申请No.95117405.1等。光学组件5基本包括光源6,光接收器7,测量间8,由分布于壁4内侧的四面光阑9组成的曲折密封系统,还包括中心光阑10,以及底11。光源6由红外发光二极管(IRED)构成,光源6和光接收器7的光轴不是位于同一线上,而有一个弯曲,中心光阑布置在交叉点5。侧壁4与底11挡住外部光线进入测量间8,四周的光阑9及中心光阑10阻止光源6发出的光线直接到达光接收器7。四周的光阑9也用来抑制由散射与反射带来的背景光。背景光抑制得越好,基本脉冲就越低,该基本脉冲指的是在无烟情况下在测量室8中检测到的信号。光源6发出光束的交叉区以及光接收器7的可视区组成为测量区域,下文称之为散射区。光源6发出短而强的光脉冲至散射区,于是光接受器7“看得见”散射区而非光源6,来自光源6的光线经烟雾的散射穿过散射区,其中一部分落在光接收器7上。接收信号由电子设备进行处理。显然,除了光学组件5中含有光传感系统外,烟感探测器还可含有别的传感器如温度和/或煤气传感器等。如果被监测的房间产生了烟雾,它便升至烟感探测器,然后穿过烟雾进口缝3沿水平方向流至斗状底11。底11结构为筛状或网状,其外侧布有星形肋片12,烟雾经过这些肋片而导至底11。这样,烟雾便沿垂直方向流入了测量间8及散射区。底11作斗状设计的原因是使其距离测量间远一些,如果底是平的,就离测量间近了。穿入测量间8的尘粒可以散射来自光源6的光线,作用同烟雾粒子一样,它们沉积于底11的锥面上,且位于光源6发光的入射区之外,因此烟雾粒子的干扰作用就大大降低了。由附图可以看出,底11的斗状区域形如金字塔或一个削顶的金字塔,前文提及,金字塔的各侧平面上都是筛状或网状结构。为便于明晰,附图1示意性地画出了该种金字塔平面的一面网状结构。优选地,肋片-->12位于底11的外侧,且分布在金字塔的侧沿。经过对底11的特殊设计,沿积于底11的尘粒的干扰作用可以大大减小。原因在于,底11的内表面带有许多薄片14、15,由投影看去,它们是垂直向上的,由此,通过选择它们的布置、数量、高度以及相互距离,就可以使得由测量间射向底11的光线在到达底11之前落在薄片上,而且光接收器7只能看到底11的薄片14、15。因此,由于尘埃较容易保留在底上而不会附着于薄片的垂直壁上,所以尘粒散射光的危险性便减小多了。除了能阻挡底11受测量间8的光线照射外,薄片14、15还能阻挡光接收器7免受外部光的照射。如图所示、不是所有的金字塔面都带有薄片,只有与光源6和光接收器7相对的两个金字塔面以及它们包围的那个金字塔面才有。对着光源6及光接收器7的金字塔面带有纵向的薄片14,这些薄片与金字塔底边平行,被上述两金字塔面包围的那一面至少有一个纵向的薄片14,且有一些横向的薄片15,它们与纵向薄片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烟感探测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烟感探测器,它带有一种可固定于底座的探测单元(1),一个含一个光源(6),一个光接收器(7),一个测量间(8),一个中心光阑(10),一个底(11),以及一个曲折密封系统的光学组件(5),该密封系统包含一些光阑(9),它们分布于测量间(8)的四周,其特征在于,在设计底(11)时,其中心比其边缘距离光源(6)与光接收器(7)组成的平面要远。

【技术特征摘要】
CH 1996-7-22 96111751.21.一种烟感探测器,它带有一种可固定于底座的探测单元(1),一个含一个光源(6),一个光接收器(7),一个测量间(8),一个中心光阑(10),一个底(11),以及一个曲折密封系统的光学组件(5),该密封系统包含一些光阑(9),它们分布于测量间(8)的四周,其特征在于,在设计底(11)时,其中心比其边缘距离光源(6)与光接收器(7)组成的平面要远。2.根据权利要求1的烟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底(11)呈斗状且形如锥面或金字塔样。3.根据权利要求2的烟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底(11)为筛状或网状结构(13),且作为一种昆虫挡板设计。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的烟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底(11)的内表面在面向测量间(8)的方向上有许多向上伸的薄片(14,15),通过选择它们的布置、数量、高度以及相互距离,使得落在底(11)上的光线在到达该底之前就落在了一块薄片(14,15)上,而且光接收器(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U里迪B杜雷尔K赫斯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建筑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