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门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590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门窗,其包括第一子窗户机构、第二子窗户机构、第一连接型材框架、第二连接型材框架、第一隔热条、第二隔热条,第一子窗户机构与第二子窗户机构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型材框架、第二连接型材框架连接,第一子窗户机构的结构与第二子窗户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一子窗户机构、第二子窗户机构都包括第一玻璃压条,第三卡块与第三卡槽卡合,第四卡块与第一卡槽卡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结构紧凑,体积小。第一隔热条、第二隔热条、第三隔热条、第四隔热条依次排列,形成多个隔热空间,进行多重隔热,提高隔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门窗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窗,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门窗。
技术介绍
铝合金门窗由于具有重量轻,安装方便,经久耐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商住楼、写字楼、高档住宅等中高档建筑。现有玻璃窗是单层玻璃或中空玻璃,但是隔热效果都差,也不方便拆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门窗。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复合门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子窗户机构、第二子窗户机构、第一连接型材框架、第二连接型材框架、第一隔热条、第二隔热条,第一子窗户机构与第二子窗户机构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型材框架、第二连接型材框架连接,第一子窗户机构的结构与第二子窗户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一子窗户机构、第二子窗户机构都包括第一玻璃压条、第二玻璃压条、第三隔热条、第四隔热条、第三胶条、第四胶条、第一胶条、第二胶条、中空玻璃组、保护框,第一连接型材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连接型材框架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二连接型材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二连接型材框架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槽、第四卡槽,第一隔热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卡块与第四卡块,第二隔热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五卡块与第六卡块,第三隔热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七卡块与第八卡块,第四隔热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九卡块与第十卡块,第三胶条上设有第一卡块,第四胶条上设有第五卡槽,第一玻璃压条上设有第六卡槽、第七卡槽、第八卡槽、第一凹槽,第二玻璃压条上设有第二卡块、第九卡槽,第一胶条上设有第一连接槽,第二胶条上设有第二连接槽,保护框上设有第三卡块、第十凹槽、第十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一胶条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二胶条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三胶条、第四胶条分别位于中空玻璃组的两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与一个第一连接槽插接,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分别与一个第二连接槽插接,第三卡块与第三卡槽卡合,第四卡块与第一卡槽卡合,第五卡块与第四卡槽卡合,第六卡块与第二卡槽卡合,第七卡块与第七卡槽卡合,第八卡块与第十凹槽卡合,第九卡块与第八卡槽卡合,第十卡块与第十一凹槽卡合,第一卡块与第六卡槽卡合,第二卡块与第五卡槽卡合,第三卡块与第九卡槽卡合。优选地,所述第三胶条的底端设有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第四胶条的底端设有第三支撑条,第三支撑条的一端与第三隔热条接触,第一支撑条的一端、第二支撑条的一端分别与第三隔热条、第一玻璃压条接触,这样方便对第三胶条、第四胶条进行支撑。优选地,所述第三胶条、第四胶条都是密封胶条,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水气等进入室内。优选地,所述中空玻璃组包括内玻璃与外玻璃,内玻璃与外玻璃之间形成中空空气层,降低了气体的对流,起到了很好的隔热效果。优选地,所述中空玻璃组包括内玻璃与外玻璃,内玻璃与外玻璃之间形成中空空气层,降低了气体的对流,起到了很好的隔热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热条、第二隔热条、第三隔热条、第四隔热条都设有多个通孔,降低重量,结构简单。优选地,所述第二玻璃压条上设有第一弯折部,保护框上设有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抵靠,方便进行定位。优选地,所述第三隔热条的顶端设有凸块,方便支撑第三胶条。优选地,所述第一胶条、第二胶条都设有多个倒刺,多个倒刺位于第一连接槽的两侧、第二连接槽的两侧,增加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的摩擦力,防止发生脱落。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第一胶条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二胶条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三胶条、第四胶条分别位于中空玻璃组的两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与一个第一连接槽插接,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分别与一个第二连接槽插接,第三卡块与第三卡槽卡合,第四卡块与第一卡槽卡合,第五卡块与第四卡槽卡合,第六卡块与第二卡槽卡合,第七卡块与第七卡槽卡合,第八卡块与第十凹槽卡合,第九卡块与第八卡槽卡合,第十卡块与第十一凹槽卡合,第一卡块与第六卡槽卡合,第二卡块与第五卡槽卡合,第三卡块与第九卡槽卡合,这样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结构紧凑,体积小。第一隔热条、第二隔热条、第三隔热条、第四隔热条依次排列,形成多个隔热空间,进行多重隔热,提高隔热效果,防止夏天的热气进入室内,或者冬天时室内的热气散发到室外。第一玻璃压条、第二玻璃压条都用于固定压住中空玻璃组,提高牢靠性。第三胶条、第四胶条防止第一子窗户机构、第二子窗户机构之间产生泄漏,另外也方便连接第一子窗户机构和第二子窗户机构,实现两个子窗户机构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复合门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子窗户机构或第二子窗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三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四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隔热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第二隔热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第三隔热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第四隔热条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第一玻璃压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第二玻璃压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第一连接型材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中第二连接型材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中第一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中第二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中保护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与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与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15所示,本技术复合门窗包括第一子窗户机构1、第二子窗户机构2、第一连接型材框架3、第二连接型材框架4、第一隔热条7、第二隔热条8,第一子窗户机构1与第二子窗户机构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型材框架3、第二连接型材框架4连接,第一子窗户机构1的结构与第二子窗户机构2的结构相同,第一子窗户机构1、第二子窗户机构2都包括第一玻璃压条5、第二玻璃压条6、第三隔热条9、第四隔热条10、第三胶条11、第四胶条12、第一胶条13、第二胶条14、中空玻璃组15、保护框16,第一连接型材框架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一连接型材框架3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33、第二卡槽34,第二连接型材框架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杆41、第四连杆42,第二连接型材框架4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槽43、第四卡槽44,第一隔热条7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卡块71与第四卡块72,第二隔热条8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五卡块81与第六卡块82,第三隔热条9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七卡块91与第八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门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子窗户机构(1)、第二子窗户机构(2)、第一连接型材框架(3)、第二连接型材框架(4)、第一隔热条(7)、第二隔热条(8),第一子窗户机构(1)与第二子窗户机构(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型材框架(3)、第二连接型材框架(4)连接,第一子窗户机构(1)的结构与第二子窗户机构(2)的结构相同,第一子窗户机构(1)、第二子窗户机构(2)都包括第一玻璃压条(5)、第二玻璃压条(6)、第三隔热条(9)、第四隔热条(10)、第三胶条(11)、第四胶条(12)、第一胶条(13)、第二胶条(14)、中空玻璃组(15)、保护框(16),第一连接型材框架(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一连接型材框架(3)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33)、第二卡槽(34),第二连接型材框架(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杆(41)、第四连杆(42),第二连接型材框架(4)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槽(43)、第四卡槽(44),第一隔热条(7)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卡块(71)与第四卡块(72),第二隔热条(8)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五卡块(81)与第六卡块(82),第三隔热条(9)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七卡块(91)与第八卡块(92),第四隔热条(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九卡块(101)与第十卡块(102),第三胶条(11)上设有第一卡块(111),第四胶条(12)上设有第五卡槽(121),第一玻璃压条(5)上设有第六卡槽(51)、第七卡槽(52)、第八卡槽(53)、第一凹槽(54),第二玻璃压条(6)上设有第二卡块(61)、第九卡槽(62),第一胶条(13)上设有第一连接槽(131),第二胶条(14)上设有第二连接槽(141),保护框(16)上设有第十一卡块(161)、第十凹槽(162)、第十一凹槽(163)、第二凹槽(164),第一胶条(13)位于第二凹槽(164)内,第二胶条(14)位于第一凹槽(54)内,第三胶条(11)、第四胶条(12)分别位于中空玻璃组(15)的两侧,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分别与一个第一连接槽(131)插接,第三连杆(41)、第四连杆(42)分别与一个第二连接槽(141)插接,第三卡块(71) 与第三卡槽(43)卡合,第四卡块(72)与第一卡槽(33)卡合,第五卡块(81)与第四卡槽(44)卡合,第六卡块(82)与第二卡槽(34)卡合,第七卡块(91)与第七卡槽(52)卡合,第八卡块(92)与第十凹槽(162)卡合,第九卡块(101)与第八卡槽(53)卡合,第十卡块(102)与第十一凹槽(163)卡合,第一卡块(111)与第六卡槽(51)卡合,第二卡块(61)与第五卡槽(121)卡合,第十一卡块(161)与第九卡槽(62)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门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子窗户机构(1)、第二子窗户机构(2)、第一连接型材框架(3)、第二连接型材框架(4)、第一隔热条(7)、第二隔热条(8),第一子窗户机构(1)与第二子窗户机构(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型材框架(3)、第二连接型材框架(4)连接,第一子窗户机构(1)的结构与第二子窗户机构(2)的结构相同,第一子窗户机构(1)、第二子窗户机构(2)都包括第一玻璃压条(5)、第二玻璃压条(6)、第三隔热条(9)、第四隔热条(10)、第三胶条(11)、第四胶条(12)、第一胶条(13)、第二胶条(14)、中空玻璃组(15)、保护框(16),第一连接型材框架(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一连接型材框架(3)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33)、第二卡槽(34),第二连接型材框架(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杆(41)、第四连杆(42),第二连接型材框架(4)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槽(43)、第四卡槽(44),第一隔热条(7)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卡块(71)与第四卡块(72),第二隔热条(8)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五卡块(81)与第六卡块(82),第三隔热条(9)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七卡块(91)与第八卡块(92),第四隔热条(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九卡块(101)与第十卡块(102),第三胶条(11)上设有第一卡块(111),第四胶条(12)上设有第五卡槽(121),第一玻璃压条(5)上设有第六卡槽(51)、第七卡槽(52)、第八卡槽(53)、第一凹槽(54),第二玻璃压条(6)上设有第二卡块(61)、第九卡槽(62),第一胶条(13)上设有第一连接槽(131),第二胶条(14)上设有第二连接槽(141),保护框(16)上设有第十一卡块(161)、第十凹槽(162)、第十一凹槽(163)、第二凹槽(164),第一胶条(13)位于第二凹槽(164)内,第二胶条(14)位于第一凹槽(54)内,第三胶条(11)、第四胶条(12)分别位于中空玻璃组(15)的两侧,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分别与一个第一连接槽(131)插接,第三连杆(41)、第四连杆(42)分别与一个第二连接槽(141)插接,第三卡块(71)与第三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林涛智能门窗幕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