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模架支撑体系,涉及建筑施工设备,包括多个立管,每个立管的上端均插设有可调顶杆,可调顶杆的上端安装有插接座,相邻的可调顶杆之间均设置有金属的方管,方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接头;插接座包括固接在可调顶杆上端的凸块,凸块的侧面固接有下宽上窄的燕尾条,插接头上设置有与燕尾条相适配的限位槽。本申请具有的效果是减少支撑体系中方木的使用,使支撑体系更加绿色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架支撑体系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模架支撑体系。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房屋建筑中对于水平混凝土构件的搭建过程中需要用到模架支撑体系,模架支撑一般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授权公告号为CN101761233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梁板模板支撑体系与混凝土柱拉结方法,其包括(1)搭设梁板模板支撑体系;支撑体系的框架梁固定在立杆的顶端,在立杆上设置水平杆,水平杆包括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与立杆、纵向水平杆固定连接,纵向水平杆与立杆、横向水平杆固定连接;(2)将支撑体系的纵向水平杆与混凝土柱紧固连接。并且说明书第0020段记载着“纵向水平杆端部安装可调顶托,在可调顶托的端部设置木方顶紧混凝土柱”。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此支撑体系中需要在可调顶托与混凝土构件之间设置有比较多的木方,木方容易损坏,所以需要比较多的木材资源,使得支撑体系在节能环保方面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少支撑体系中方木的使用,使支撑体系更加绿色节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模架支撑体系。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模架支撑体系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模架支撑体系,包括多个立管,每个立管的上端均插设有可调顶杆,可调顶杆的上端安装有插接座,相邻的可调顶杆之间均设置有金属的方管,方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接头;插接座包括固接在可调顶杆上端的凸块,凸块的侧面固接有下宽上窄的燕尾条,插接头上设置有与燕尾条相适配的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方管从上方放入到两个可调顶杆之间,从而使得燕尾条插入到限位槽中,这样插接座与插接头处于稳定地插设连接,进而对方管进行架设,多个方管通过插接头和插接座相互连接,形成网格状支撑平台对混凝土构件进行稳定支撑,减少了方木的使用,使得支撑体系更加绿色节能。可选的,所述可调顶杆包括插设在立管上端的丝杆以及套设在丝杆并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转动件,转动件抵靠在立管上端面,凸块固接在丝杆的上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调节转动件与凸块的距离,使得丝杆上端的插接座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便于后序工作人员安装方管。可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套设在丝杆上的套管和环形抵靠板,套管螺纹连接在丝杆上,抵靠板转动连接在套管朝向立管的端面上,套管与抵靠板之间设置有减少两者转动摩擦的推力轴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靠板背离套管的一面抵靠在立管的上端面,在对支撑体系进行拆除时,需要转动套管,使得丝杆下降,通过推力轴承,使得套管与抵靠板之间的转动摩擦减小,可调顶杆在承受混凝土构件重力时,工作人员也能比较容易地转动套管。可选的,所述套管的外壁上固接有拨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板为工作人员转动套管提供了着力点,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转动套管。可选的,所述拨板与套管的连接处固接有加强两者连接稳定性的加强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的设置,延长了拨板与套管之间的连接长度,从而使得拨板与套管连接更加稳定。可选的,所述套管的侧壁上穿设有用于抵紧丝杆的顶紧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抵紧螺栓能够抵紧在丝杆上,限制套管与丝杆之间的相对转动,减少支撑体系受到振动后,套管与丝杆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出现支撑体系支撑不稳定地情况发生。可选的,所述顶紧螺栓选用蝶形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作人员旋拧顶紧螺栓。可选的,所述方管选用镀锌的方钢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方管的耐腐蚀的能力提高,提高了方管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立管、可调顶杆、方管、凸块、燕尾条、安装板、限位槽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将可调顶杆插入立管顶端,然后在相邻两个可调顶杆放置方管,使得方管两端与燕尾条插接设置,从而使得多个方管稳定连接并形成网格状的支撑板来代替方木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支撑,使得支撑体系更加绿色节能;2.通过丝杆和转动件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驱使转动件在丝杆上的位置,对每个丝杆上端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每个丝杆上端的高度一致,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安装方管。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承体系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调顶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套管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立管;2、第一水平管;3、第二水平管;4、可调顶杆;41、丝杆;42、转动件;421、套管;422、安装槽;423、推力轴承;424、抵靠板;425、卡板;426、折边;427、搭边;43、拨板;44、加强板;45、顶紧螺栓;5、插接座;51、凸块;52、燕尾条;6、方管;7、插接头;71、安装板;72、限制条;73、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模架支撑体系。参照图1,一种模架支撑体系,包括呈矩形阵列布设的多个立管1,连接相邻两个立管1的第一水平管2和第二水平管3,第一水平管2与第二水平管3相互垂直设置,第一水平管2与立管1的交叉处通过扣件固定连接,同样的,第二水平杆与立管1的交叉处通过扣件固定连接。参照图1和图2,每个立管1的上端均设置有可调顶杆4,可调顶杆4的上端设置有插接座5,相邻两个插接座5之间水平布设有方管6,方管6由镀锌的方钢管制成,方管6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接头7,插接头7用于与插接座5插设连接,插接头7和插接座5均采用铸钢铸造而成。工作人员通过插接头7和插接座5的插设配合,使得多个方管6形成水平网格状的支撑板,支撑板替代木方对混凝土构件模板进行支撑。参照图2,可调顶杆4包括丝杆41以及套设在丝杆41上并与丝杆41螺纹连接的转动件42,插接座5固接在丝杆41的一端上,丝杆41远离插接座5的一端插设在立管1的上端,转动件42抵靠在立管1的上端面上;工作人员可预先驱使转动件42在丝杆41上转动,调整转动件42与插接座5的距离,然后将丝杆41远离插接座5的一端插入到立管1,从而驱使每个丝杆41上的插接座5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便于将方管6两端的插接头7分别插设到相邻两个插接座5上。参照图2和图3,转动件42包括套设在丝杆41上的套管421,套管421与丝杆41螺纹连接,套管421的外壁为圆锥面,套管421的小端面朝向插接座5,套管421的大端面开设有环形的安装槽422,安装槽422与套管421的大端面同心设置;安装槽422内放置有推力轴承423,套管421的大端面上设置有与套管421同轴设置的环形抵靠板424,抵靠板424与推力轴承423相接触,并且抵靠板424背离套管421的一端面抵靠在立管1的上端;套管421的大端面外边沿固接有环形的卡板425,抵靠板424的外径与卡板425的外径相等,抵靠板424的外径边沿朝卡板425的方向弯折有折边426,折边426的内周面贴靠在卡板425的外周面,折边426远离抵靠板424的一端朝折边426内弯折有搭边427,搭边427抵靠在卡板425背离抵靠板424的一面上,从而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架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立管(1),每个立管(1)的上端均插设有可调顶杆(4),可调顶杆(4)的上端安装有插接座(5),相邻的可调顶杆(4)之间均设置有金属的方管(6),方管(6)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接头(7);插接座(5)包括固接在可调顶杆(4)上端的凸块(51),凸块(51)的侧面固接有下宽上窄的燕尾条(52),插接头(7)上设置有与燕尾条(52)相适配的限位槽(7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架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立管(1),每个立管(1)的上端均插设有可调顶杆(4),可调顶杆(4)的上端安装有插接座(5),相邻的可调顶杆(4)之间均设置有金属的方管(6),方管(6)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接头(7);插接座(5)包括固接在可调顶杆(4)上端的凸块(51),凸块(51)的侧面固接有下宽上窄的燕尾条(52),插接头(7)上设置有与燕尾条(52)相适配的限位槽(7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架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顶杆(4)包括插设在立管(1)上端的丝杆(41)以及套设在丝杆(41)并与丝杆(41)螺纹连接的转动件(42),转动件(42)抵靠在立管(1)上端面,凸块(51)固接在丝杆(41)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架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42)包括套设在丝杆(41)上的套管(421)和环形抵靠板(424),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京,赵志刚,李刚,任学军,程铁军,王金凤,王薇,何勇刚,苏话诚,鞠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兴保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