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施工影响的挡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738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小施工影响的挡墙系统,涉及工程建设领域,包括气压消能层、金属框架和消能装置,所述金属框架左侧设有填料通道,所述填料通道右侧的上下末端固定连接有T型块,所述金属框架左侧的上下末端开设有T型槽,所述T型块卡接于所述T型槽中,所述金属框架左侧底部的上下末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填料通道的底部支撑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该减小施工影响的挡墙系统通过填料通道与金属框架的卡装连接,并且在金属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将填料通道进行支撑,使得填料通道能在正常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可方便进行拆卸,从而更加方便将气压隔板放置到金属框架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小施工影响的挡墙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小施工影响的挡墙系统。
技术介绍
:挡墙是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筑物,在用地受限、提高路堤稳定性方面,公路、市政、航道等行业中广泛应用了挡墙。在施工不影响挡墙构筑物安全的前提下,为保证台背回填的压实度,《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填料采用透水性材料、轻质材料、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等,台背与墙背1.0m范围内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压实,分层压实厚度不宜大于150cm。显然,台背与路基填土的施工存在填料、分层压实厚度、压实机具不一致问题,施工工序繁多,不利于机械化施工。为了提高施工效率,现场往往将台背与路堤填土采用相同填料碾压填筑后,反开挖路堤进行挡墙施工,挡墙与路堤之间形成“V”型槽。为避免施工器械对挡墙的影响,该区域只能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和人工夯结合的施工方法,二次回填至挡墙顶。受施工空间狭窄限制,压实度、开挖台阶、挡墙排水反滤层质量无法保证,在材料价格日益高涨的背景下,现有的施工中往往采用一般填料回填“V”型槽,加之“V”型槽往往是储水、雨水径流区域,进一步降低了“V”型回填区的质量,在不利工况下经常出现路基纵向裂缝,影响路基及车辆行驶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施工中往往采用一般填料回填“V”型槽,加之“V”型槽往往是储水、雨水径流区域,进一步降低了“V”型回填区的质量,在不利工况下经常出现路基纵向裂缝,影响路基及车辆行驶安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施工影响的挡墙系统。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减小施工影响的挡墙系统,包括气压消能层、金属框架和消能装置,所述金属框架左侧设有填料通道,所述填料通道右侧的上下末端固定连接有T型块,所述金属框架左侧的上下末端开设有T型槽,所述T型块卡接于所述T型槽中;所述金属框架左侧底部的上下末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填料通道的底部支撑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填料通道的顶部设有进料斗,且顶部的上下末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进料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插接于所述限位槽中。优选的,所述气压消能层包括填料通道、金属框架、橡胶面、联通卡槽、气压隔板和联通槽孔;所述气压隔板的外壁分别包裹有金属框架与橡胶面,所述金属框架包裹于所述气压隔板的上下、前后外壁,所述橡胶面与所述气压隔板右侧外壁紧密接触,所述气压隔板的左侧与所述填料通道卡接;所述气压隔板的前端设置有联通卡槽,且顶部设置有联通槽孔,所述联通卡槽与联通槽孔的内部均安装有密封圈;所述气压隔板的上方设置有消能装置,所述消能装置包括锤型消能力臂、弹簧、升降控制平台、升降开关、空气舱和伸缩杆;所述气压隔板的上方设置有空气舱,所述空气舱上方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控制平台;所述空气舱内部设置有锤型消能力臂,所述锤型消能力臂左右两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若干弹簧,若干所述弹簧的底部与所述升降控制平台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部设置有升降开关。优选的,所述气压隔板设有若干组,每组所述气压隔板之间通过所述联通卡槽贯通连接;所述联通槽孔与所述空气舱的底部贯通连接。优选的,所述气压隔板内部设置有气压监控装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具体使用流程:该减小施工影响的挡墙系统,在进行分层填筑路堤填土时,为避免在夯击时产生的夯击力直接作用在挡墙上,所以设置了气压消能层和消能装置,气压消能层设置于挡墙与路堤之间,橡胶面与路堤同侧,填料通道与挡墙同侧,通过气压隔板将进行路堤填土时产生的夯击力进行吸收,气压隔板内部受到挤压力向外部扩张,由于顶部通过联通槽孔与空气舱相贯通连接,并且锤型消能力臂通过若干弹簧与升降控制平台固定连接,升降控制平台通过伸缩杆与空气舱外部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以气压隔板的内部气压会将锤型消能力臂向上方顶起,进而若干弹簧间接的对气压隔板的内部气压进行吸收,达到保护挡墙的目的,当路堤填土填筑完毕时,需要对路堤与挡墙之间进行填筑时,抽出气压消能层,在抽出的过程中向填料通道填充路基回填料并捣实,减小路基因气压消能层抽出造成的回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减小施工影响的挡墙系统通过填料通道与金属框架的卡装连接,并且在金属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将填料通道进行支撑,使得填料通道能在正常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可方便进行拆卸,从而更加方便将气压隔板放置到金属框架中,此外,在填料通道的上方设置有进料斗,增大了进料端口,方便进料,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该进料斗卡装于填料通道的上方,所以在完全抽出气压消能层后,可将进料斗进行拆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结构的灵活性与可调性。该减小施工影响的挡墙系统通过抽出气压消能层的设置,可在进行施工时在抽出的过程中向填料通道填充路基回填料并捣实,避免了现有的挡墙与路堤之间形成“V”型槽的情况,从而避免了现有的“V”型槽容易储水导致降低了“V”型回填区的质量,在不利工况下经常出现路基纵向裂缝,影响路基及车辆行驶的安全的问题。该减小施工影响的挡墙系统通过气压消能层和消能装置的配合,使得在进行路堤填土施工时产生的夯击力有效的进行的吸收,避免了在施工时由于夯击力产生的振动从而损坏挡墙;橡胶面的弹性材料变形及顶部消能装置能消除施工产生的振动能量,使挡墙周边能采用与路堤相同的施工机械与路基填料,不仅消除了施工不均匀性造成的路基不稳定性,而且保护了挡墙结构,使挡墙结构在使用周期内更好的发挥作用,加快了路基填筑的施工进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挡墙系统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挡墙系统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未安装填料管道和进料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进料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挡墙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挡墙系统的右侧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气压消能层;101、填料通道;102、金属框架;103、橡胶面;104、联通卡槽;105、气压隔板;106、联通槽孔;2、消能装置;201、锤型消能力臂;202、弹簧;203、升降控制平台;204、升降开关;205、空气舱;206、伸缩杆;3、T型块;4、T型槽;5、支撑板;6、限位槽;7、进料斗;8、插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6所示,一种减小施工影响的挡墙系统,包括气压消能层1、金属框架102和消能装置2,金属框架102左侧设有填料通道101,填料通道101右侧的上下末端固定连接有T型块3,金属框架102左侧的上下末端开设有T型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小施工影响的挡墙系统,包括气压消能层(1)、金属框架(102)和消能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架(102)左侧设有填料通道(101),所述填料通道(101)右侧的上下末端固定连接有T型块(3),所述金属框架(102)左侧的上下末端开设有T型槽(4),所述T型块(3)卡接于所述T型槽(4)中;/n所述金属框架(102)左侧底部的上下末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填料通道(101)的底部支撑于所述支撑板(5)的上方;/n所述填料通道(101)的顶部设有进料斗(7),且顶部的上下末端开设有限位槽(6),所述进料斗(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板(8),所述插板(8)插接于所述限位槽(6)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施工影响的挡墙系统,包括气压消能层(1)、金属框架(102)和消能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架(102)左侧设有填料通道(101),所述填料通道(101)右侧的上下末端固定连接有T型块(3),所述金属框架(102)左侧的上下末端开设有T型槽(4),所述T型块(3)卡接于所述T型槽(4)中;
所述金属框架(102)左侧底部的上下末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填料通道(101)的底部支撑于所述支撑板(5)的上方;
所述填料通道(101)的顶部设有进料斗(7),且顶部的上下末端开设有限位槽(6),所述进料斗(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板(8),所述插板(8)插接于所述限位槽(6)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施工影响的挡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消能层(1)包括填料通道(101)、金属框架(102)、橡胶面(103)、联通卡槽(104)、气压隔板(105)和联通槽孔(106);
所述气压隔板(105)的外壁分别包裹有金属框架(102)与橡胶面(103),所述金属框架(102)包裹于所述气压隔板(105)的上下、前后外壁,所述橡胶面(103)与所述气压隔板(105)右侧外壁紧密接触,所述气压隔板(105)的左侧与所述填料通道(101)卡接;
所述气压隔板(105)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峰石川李翻翻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