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反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35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5
一种水下反滤结构,包括:复合土工织物排布、加筋带、绑扎环和袋装碎石袋体,加筋带设置于合土工织物排布上,绑扎环设置于加筋带上,袋装碎石袋体通过绑扎环固定与复合土工织物排布形成一体。袋装碎石袋体与复合土工织物排布形成一个整体作为反滤结构。加筋带设置有若干根,彼此平行、间隔缝制在复合土工织物排布上。每根加筋带上的绑扎环设置有若干个,间隔缝制在加筋带上。采用捆束绳穿过绑扎环进一步固定袋装碎石袋体。复合土工织物排布为机织布与无纺布复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兼有传统反滤布+碎石垫层的反滤效果,同时把两种工序进行整合,施工难度降低,施工效率提高,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反滤结构
本技术属于堤岸、水道领域,涉及水下反滤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一般水下反滤结构主要采用砂肋软体排、砼联锁块软体排或者复合土工席垫层。砂肋软体排:复合土工布排布+砂肋条压载,施工较简单,但最近几年砂料日益紧张,且压载体长期在水流作用下容易漏砂,一般用在堤坝两侧冲刷不明显、水流作用相对平缓的滩面护滩,用于堤坝坝身两侧反滤需再增加一层碎石垫层,将导致造价增加。砼联锁块软体排:复合土工布排布+砼联锁块压载,施工复杂、造价高、铺设难度较大,一般用于堤坝坝头或两侧抗冲刷,对冲刷明显的滩面护滩效果显著,但无法用于堤坝坝身两侧反滤。复合土工席垫:复合土工布+土工格栅的复合材料。均为普通土工织物,材料获取简单,强度高,但由于材料本身密度较低,铺设时需要另外压载,在波浪及水流条件不好的情况下,铺设难度很大。对于深水堤坝急需提供一种能减少工序,易于铺设,施工质量可控,且造价经济的新型水下反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水下反滤结构,以解决现有软体排无法兼顾坝身反滤结构使用,而复合土工席垫施工难度大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反滤结构,包括:复合土工织物排布、加筋带、绑扎环和袋装碎石袋体,加筋带设置于合土工织物排布上,绑扎环设置于加筋带上,袋装碎石袋体通过绑扎环固定与复合土工织物排布形成一体。可选地,所述加筋带设置有若干根,彼此平行、间隔缝制在所述复合土工织物排布上。可选地,所述各加筋带之间的间距相等。可选地,所述各加筋带之间的间距为1.0m-2.0m。可选地,每根加筋带上的绑扎环设置有若干个,间隔缝制在加筋带上。可选地,所述各绑扎环之间的间距相等。可选地,所述各绑扎环之间的间距为0.5m-1.5m。可选地,采用捆束绳穿过绑扎环进一步固定袋装碎石袋体。可选地,所述复合土工织物排布为机织布与无纺布复合而成。可选地,所述机织布的克重等于或大于230g/m2;所述无纺布的克重等于或大于300g/m2;所述袋装碎石袋单个袋体冲灌后重量等于或大于25kg。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可用于水下护底或者坝身反滤结构的铺设,该结构兼有砂肋软体排施工简单快速,也有压载材料获取相对简单的特点。与一般的砂肋软体排相比,本技术结构压载主要靠袋装碎石包,材料基本为编织布和碎石,材料获取较为简单,在砂源比较紧张的地区优势明显。同时,压载所用的袋装碎石与后续施工的二片石垫层材料基本相同,相容性较好,对后续施工无影响。与一般的土工织物席垫相比,本技术结构在铺设时候的便捷性更好,自身重量较大,水下沉底速度适中,铺设速度及质量有保证。从整体来看,本技术结构压载与反滤排体连接可靠,不易脱落,施工质量容易保证,施工速度较快;成本与一般的土工布+碎石垫层反滤结构相近;本技术结构可作为一般海堤、堤防、护岸、人工岛等结构反滤层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绑扎环位置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反滤结构剖面图。附图标记:100,复合土工织物排布(机织布110和无纺布120复合);200,加筋带;210,捆束绳;300,绑扎环;400,袋装碎石袋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水下反滤结构包括复合土工织物排布100、若干加筋带200、绑扎环300和袋装碎石袋体400,各加筋带200平行排列、彼此间距1m直接缝制在复合土工织物排布100上,各绑扎环300间距1m缝制在加筋带200上,各袋装碎石袋体400通过绑扎环300各自固定在复合土工织物排布100上。各袋装碎石袋体400与复合土工织物排布100形成一个整体作为反滤结构。复合土工织物排布100包括机织布110和无纺布120,所述机织布110与无纺布120在制作时复合在一起;所述机织布110的克重为230g/m2,所述无纺布120的克重为300g/m2。加筋带200采用宽度为50mm的丙纶加筋带,加筋带的间距不大于1m。加筋带200缝制线采用1000D三股涤纶线。进一步,采用捆束绳210穿过绑扎环300来固定袋装碎石,袋装碎石袋体400单个袋体冲灌后重量不小于25kg。各袋装碎石与复合土工布形成一个整体作为反滤结构。捆束绳210采用三股丙纶绳,绑扎环300采用50mm丙纶加筋带。本技术兼有传统反滤布+碎石垫层的反滤效果,同时把两种工序进行整合,施工难度降低,施工效率提高,效果更好。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技术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揭示,对于本技术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反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土工织物排布(100)、加筋带(200)、绑扎环(300)和袋装碎石袋体(400),加筋带(200)设置于合土工织物排布(100)上,绑扎环(300)设置于加筋带(200)上,袋装碎石袋体(400)通过绑扎环(300)固定与复合土工织物排布(100)形成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反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土工织物排布(100)、加筋带(200)、绑扎环(300)和袋装碎石袋体(400),加筋带(200)设置于合土工织物排布(100)上,绑扎环(300)设置于加筋带(200)上,袋装碎石袋体(400)通过绑扎环(300)固定与复合土工织物排布(100)形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反滤结构,其特征在于:加筋带(200)设置有若干根,彼此平行、间隔缝制在复合土工织物排布(1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反滤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加筋带(200)之间的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反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加筋带(200)之间的间距为1.0m-2.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反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加筋带(200)上的绑扎环(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竞邹余胡殿才黄东海云霄陈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