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箱的消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710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箱的消毒系统,包括:水箱本体,用于容纳饮用水体;余氯仪,设置于所述水箱本体上用于检测水箱本体中饮用水体的余氯状态;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出口与所述水箱本体的内部空间连通能够将产生的臭氧通入所述水箱本体;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余氯仪和臭氧发生器为电信号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能够由控制器控制处于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当所述余氯仪检测到所述水箱本体中的饮用水体中余氯低于设定值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余氯仪检测到所述水箱本体中的饮用水体中余氯高于设定值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处于关闭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箱的消毒系统
本技术涉及饮用水消毒
,尤其涉及一种水箱的消毒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用水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供水水质和供水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城市中高层住宅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二次供水系统应用于城市供水系统中。二次供水系统的普及一方面保障了居民用水量水压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水质污染的风险。水箱是二次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污染多发的部位之一。这是由于饮用水在水箱中具有一定停留时间,给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导致水体中菌藻类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水质污染;另一方面,外部管网运行过程中由于水力条件突变等因素引起的受污染水体也会经过管网进入水箱中,从而引起水箱水体二次污染。饮用水经水厂处理后,往往将管网末梢水的余氯浓度控制在不低于0.05mg/L,抑制微生物在配水管网中的繁殖。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体二次污染导致饮用水到达用户端时没有足够的余氯保障,因此通过在二次供水系统中增设消毒环节是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臭氧是一种高效的广谱消毒剂,具有杀菌快、无残留等优点,适用于二次供水系统的消毒。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二次供水系统水箱臭氧消毒系统,可根据实际运行过程中水箱进出水水质条件进行自动调节,能够充分利用水体中原有消毒剂的作用且不改变水体水质,从而降低运行能耗。目前二次供水水箱消毒通常采用臭氧或紫外进行消毒,这种常规的消毒方式需要将消毒设备常年处于开启状态,加速了设备的老化;同时,不能有效利用水中原有余氯的消毒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水箱的消毒系统,其更加节能环保。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水箱的消毒系统,包括:水箱本体,用于容纳饮用水体;余氯仪,设置于所述水箱本体上用于检测水箱本体中饮用水体的余氯状态;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出口与所述水箱本体的内部空间连通能够将产生的臭氧通入所述水箱本体;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余氯仪和臭氧发生器为电信号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能够由控制器控制处于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当所述余氯仪检测到所述水箱本体中的饮用水体中余氯低于设定值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余氯仪检测到所述水箱本体中的饮用水体中余氯高于设定值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处于关闭状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余氯仪包括第一余氯仪和第二余氯仪,所述水箱本体上设置有饮用水体入口和饮用水体出口,所述第一余氯仪设置于所述饮用水体入口处用于检测进入所述水箱本体的饮用水体的余氯状态,所述第二余氯仪设置于所述饮用水体出口处用于检测排出所述水箱本体的饮用水体的余氯状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余氯仪和第二余氯仪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在所述第一余氯仪检测到进入所述水箱本体的饮用水体的余氯低于第一设定值的状态下或/和所述第二余氯仪检测到排出所述水箱本体的饮用水体的余氯低于第二设定值的状态下控制臭氧发生器处于开启状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消毒系统还包括液位仪,所述液位仪设置于所述水箱本体上用于测量所述水箱本体中饮用水体的水位状态,所述液位仪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消毒系统还包括水泵、旁通管、回水管和臭氧管,所述旁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水箱本体连通,所述旁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回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出口连接,所述回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水箱本体连通,所述臭氧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出口连接,所述臭氧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回水管连接以使得所述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能够进入所述回水管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臭氧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回水管通过水射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过滤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电磁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余氯仪为在线余氯检测仪,所述在线余氯检测仪与所述控制器为无线信号连接。本技术提供一种水箱的消毒系统,其可以通过余氯仪来检测水箱本体中的余氯状态,只有当水箱本体中的饮用水的余氯低于最低值时才会开启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并且将臭氧通入水箱本体对饮用水体进行消毒,该水箱的消毒系统不用将臭氧发生器长期处于开启状态,只有当水箱本体中的饮用水体的余氯过低时才会开启臭氧发生器,可以充分利用水箱本体中饮用水体中的余氯实现消毒,更加节能而且环保。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水箱的消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水箱本体;2、回水管;3、水射器;4、臭氧管;5、臭氧发生器;6、控制器;7、电磁阀;8、旁通管;9、水泵;10、过滤器;11、在线流量仪;12、第二余氯仪;13、在线流量仪;14、液位仪;15、入水管;16、第一余氯仪。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箱的消毒系统,包括:水箱本体1,用于容纳饮用水体;余氯仪,设置于水箱本体1上用于检测水箱本体1中饮用水体的余氯状态;臭氧发生器5,臭氧发生器5的出口与水箱本体1的内部空间连通能够将产生的臭氧通入水箱本体1;控制器6,控制器6与余氯仪和臭氧发生器5为电信号连接,臭氧发生器5能够由控制器6控制处于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当余氯仪检测到水箱本体1中的饮用水体中余氯低于设定值的状态下,控制器6控制臭氧发生器5处于开启状态,当余氯仪检测到水箱本体1中的饮用水体中余氯高于设定值的状态下,控制器6控制臭氧发生器5处于关闭状态。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箱的消毒系统,其可以通过余氯仪来检测水箱本体1中的余氯状态,只有当水箱本体1中的饮用水的余氯低于最低值时才会开启臭氧发生器5产生臭氧,并且将臭氧通入水箱本体1对饮用水体进行消毒,该水箱的消毒系统不用将臭氧发生器长期处于开启状态,只有当水箱本体1中的饮用水体的余氯过低时才会开启臭氧发生器5,可以充分利用水箱本体1中饮用水体中的余氯实现消毒,更加节能而且环保。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余氯仪包括第一余氯仪16和第二余氯仪12,水箱本体1上设置有饮用水体入口和饮用水体出口,第一余氯仪16设置于饮用水体入口处用于检测进入水箱本体的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箱的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箱本体,用于容纳饮用水体;/n余氯仪,设置于所述水箱本体上用于检测水箱本体中饮用水体的余氯状态;/n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出口与所述水箱本体的内部空间连通能够将产生的臭氧通入所述水箱本体;/n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余氯仪和臭氧发生器为电信号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能够由控制器控制处于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箱的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本体,用于容纳饮用水体;
余氯仪,设置于所述水箱本体上用于检测水箱本体中饮用水体的余氯状态;
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出口与所述水箱本体的内部空间连通能够将产生的臭氧通入所述水箱本体;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余氯仪和臭氧发生器为电信号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能够由控制器控制处于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氯仪包括第一余氯仪和第二余氯仪,所述水箱本体上设置有饮用水体入口和饮用水体出口,所述第一余氯仪设置于所述饮用水体入口处用于检测进入所述水箱本体的饮用水体的余氯状态,所述第二余氯仪设置于所述饮用水体出口处用于检测排出所述水箱本体的饮用水体的余氯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余氯仪和第二余氯仪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在所述第一余氯仪检测到进入所述水箱本体的饮用水体的余氯低于第一设定值的状态下或/和所述第二余氯仪检测到排出所述水箱本体的饮用水体的余氯低于第二设定值的状态下控制臭氧发生器处于开启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巧周正协何建荣刘志刚虞静静韦学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