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的设备拆装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68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设备拆装转运车,属于轨道车辆零部件拆卸辅助工具领域,包括转运小车和顶升推车;转运小车用于托于待拆装设备的底部;转运小车包括托架、前顶升架、后顶升架、轮架和车轮,托架通过轮架连接车轮且低于车轮的高度,使转运小车能够横向穿过轨道车辆的下方;顶升推车包括顶升台、推车主体和剪叉式升降器;顶升台通过剪叉式升降器连接在推车主体上;在顶升台的前侧设置有导向横杆,在前顶升架或后顶升架上设置有两个槽型轨道,两个槽型轨道竖向平行且槽口相对;导向横杆随顶升台上升时,导向横杆的端部能够进入槽型轨道内并沿其竖向上升;解决轨道车辆下部的重型设备拆装过程中的支撑问题和拆装前后的转运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的设备拆装转运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设备拆装转运车,属于轨道车辆零部件拆卸辅助工具领域。
技术介绍
在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下部位所安装的部分设备或零件往往属于大型设备,而这些大型设备的重量有些达到数百千克甚至有些有数吨重,而车辆落车后设备底部距轨面(地面)的最小距离甚至达到165mm,且受设备本身托挂结及其周围其他设备安装的影响,现有的大型设备拆装的安全操作空间极其狭小。在此条件下,一旦设备发生损坏将会发生设备更换困难,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大量被占用,车辆解编、架车、周转等作业的工作量增加等问题频繁出现在轨道车辆的设备拆装现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了一种组合式的拆装转运车,解决轨道车辆下部的重型设备拆装过程中的支撑问题和拆装前后的转运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的设备拆装转运车,包括转运小车和顶升推车;转运小车用于托于待拆装设备的底部;转运小车包括托架、前顶升架、后顶升架、轮架和车轮,前顶升架可拆卸的连接在托架的前部,后顶升架设置在托架的后部,托架通过轮架连接车轮且低于车轮的高度,使转运小车能够横向穿过轨道车辆的下方;顶升推车包括顶升台、推车主体和剪叉式升降器;顶升台通过剪叉式升降器连接在推车主体上,多个顶升推车的顶升台分别通过前顶升架或后顶升架竖向顶升转运小车;在顶升台的前侧设置有导向横杆,在前顶升架或后顶升架上设置有两个槽型轨道,两个槽型轨道竖向平行且槽口相对;导向横杆随顶升台上升时,导向横杆的端部能够进入槽型轨道内并沿其竖向上升。可选的,两个槽型轨道的下侧均呈倾斜状,并用于引导导向横杆的端部进入槽型轨道内。可选的,导向横杆通过多个连接座固定连接到顶升台的前侧。可选的,在托架的四个角处分别通过一个轮架连接车轮。可选的,位于托架对角处的车轮为万向轮;车轮的直径为300mm。可选的,前顶升架或后顶升架呈倒L字形,且在顶升台上设置有方槽,该方槽用于前顶升架或后顶升架的限位。可选的,剪叉式升降器采用交叉式升降架。可选的,在托架的前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前手柄,在托架的后部设置有后手柄。可选的,推车主体采用手推车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方案中的小车环保可靠,使用方便简单,并充分考虑了轨道交通车辆车下大型设备拆装作业的安全操作空间需求;降低推车主体高度,托架通过车轮呈倒L字形的悬臂结构的轮架和连接车轮,进一步降低托架的高度,从而适应了轨道交通车辆下部大型设备的空间尺寸要求;2、在托架的对角处分别采用两个定向轮和两个万向轮的整体配置,从而保证了小车负载后转移以及定位微调的可操作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托架的承载性;3、另外,可以通过增大了车轮直径,并综合推车主体高度要求整体设计车轮悬挂机构,提高了小车在轨道区域的通过性能;4、顶升器采用独立的四台液压升降装置和小车式的设计,可保证小车通过设备底部进入作业区域的能力仍然具备微调定位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拆装转运车的使用状态状态图;图2为转运小车的左侧视图;图3为转运小车的后侧视图;图4为顶升推车的侧视图;图5为顶升推车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前顶升架,2-前手柄,3-车轮,4-托架,5-轮架,6-后手柄,7-待拆装设备,8-后顶升架,9-顶升台,10-推车主体,11-剪叉式升降器,12-连接座,13-导向横杆,14-方槽,15-槽型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设备拆装转运车,包括转运小车和顶升推车。转运小车包括托架4、前顶升架1、后顶升架8、轮架5和车轮3;前顶升架1可拆卸的连接在托架4的前部,后顶升架8设置在托架4的后部;前顶升架1或后顶升架8呈倒L字形。在托架4的四个角处分别通过一个轮架5连接车轮3,轮架5呈倒L字形,并使得托架4的高度低于车轮3的高度,使得转运小车能够横向穿过轨道车辆的下方。此外,为了方便于转运小车在轨道车辆下方的对位,位于托架4对角处的车轮3分别采用万向轮,同时,为了保证车轮3能够顺利通过轨道车辆的轨道槽,可以采用直径为300mm的车轮3。顶升推车能够通过前顶升架1和后顶升架8竖向顶。顶升推车包括顶升台9、推车主体10和剪叉式升降器11;顶升台9通过剪叉式升降器11连接在推车主体10上,顶升台9能够顶起或放下对应的前顶升架1或后顶升架8,从而提升转运小车的位置,使托架4托起待拆装设备7。为了避免转运小车在顶升推车的顶升状态处发生脱落,在顶升台9上设置有导向横杆13,导向横杆13通过多个连接座12固定连接到顶升台的前侧,并在前顶升架1或后顶升架8上设置有两个槽型轨道15,两个槽型轨道15竖向平行且槽口相对,两个槽型轨道15的下侧均呈倾斜状;导向横杆13能够随顶升台9上升,并使得导向横杆13的端部能够被槽型轨道15下端的倾斜结构引导进入槽型轨道15内并沿其竖向上升。在顶升台上设置有方槽14,该方槽14用于前顶升架1或后顶升架8的限位。剪叉式升降器11可以采用交叉式升降架。在托架4的前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前手柄2,在托架4的后部设置有后手柄6。推车主体10采用手推车结构。在使用时,先将转运小车上的前顶升架1拆卸,然后将转运小车推入轨道车辆的底部,然后从轨道车辆的另一侧将前顶升架1安装好,将四个顶升推车分别对应推入到两个前顶升架1和两个后顶升架8的下方,然后控制顶升台9同步升降将转运小车托起,直至转运小车的托架4托起轨道车辆下部的待拆装设备后,利用工具将这待拆装设备从轨道车辆上拆卸后,顶升台9下降使转运小车落地,然后推动转运小车将待拆装设备移动至维修区或更换区;当需要将待拆装设备重新安装到轨道车辆上时,需要将上述步骤反向操作即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所做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的设备拆装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小车和顶升推车;转运小车用于托于待拆装设备(7)的底部;转运小车包括托架(4)、前顶升架(1)、后顶升架(8)、轮架(5)和车轮(3),前顶升架(1)可拆卸的连接在托架(4)的前部,后顶升架(8)设置在托架(4)的后部,托架(4)通过轮架(5)连接车轮(3)且低于车轮(3)的高度,使转运小车能够横向穿过轨道车辆的下方;顶升推车包括顶升台(9)、推车主体(10)和剪叉式升降器(11);顶升台(9)通过剪叉式升降器(11)连接在推车主体(10)上,多个顶升推车的顶升台(9)分别通过前顶升架(1)或后顶升架(8)竖向顶升转运小车;在顶升台(9)的前侧设置有导向横杆(13),在前顶升架(1)或后顶升架(8)上设置有两个槽型轨道(15),两个槽型轨道(15)竖向平行且槽口相对;导向横杆(13)随顶升台(9)上升时,导向横杆(13)的端部能够进入槽型轨道(15)内并沿其竖向上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的设备拆装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小车和顶升推车;转运小车用于托于待拆装设备(7)的底部;转运小车包括托架(4)、前顶升架(1)、后顶升架(8)、轮架(5)和车轮(3),前顶升架(1)可拆卸的连接在托架(4)的前部,后顶升架(8)设置在托架(4)的后部,托架(4)通过轮架(5)连接车轮(3)且低于车轮(3)的高度,使转运小车能够横向穿过轨道车辆的下方;顶升推车包括顶升台(9)、推车主体(10)和剪叉式升降器(11);顶升台(9)通过剪叉式升降器(11)连接在推车主体(10)上,多个顶升推车的顶升台(9)分别通过前顶升架(1)或后顶升架(8)竖向顶升转运小车;在顶升台(9)的前侧设置有导向横杆(13),在前顶升架(1)或后顶升架(8)上设置有两个槽型轨道(15),两个槽型轨道(15)竖向平行且槽口相对;导向横杆(13)随顶升台(9)上升时,导向横杆(13)的端部能够进入槽型轨道(15)内并沿其竖向上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设备拆装转运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槽型轨道(15)的下侧均呈倾斜状,并用于引导导向横杆(13)的端部进入槽型轨道(15)内。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中辉燕伟康欧阳巍肖松松王军森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长客新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