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667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压控制系统。气压控制系统包括送风模块、排风模块、新风机组、排风机组、压强检测装置和控制模块,送风模块包括有第一控制装置,第一控制装置能够调节新风进入房间的风量。压强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房间内的压强,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压强检测装置和第一控制装置生成压强控制指令。由于新风机组和排风机组能够进行房间的气体输送,压强检测装置检测房间的内的压强,并将房间的压强值输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收到压强值后,根据压强值生成压强控制指令,且第一控制装置无需启动压强也不会阻隔部分新风,能够接受压强控制指令,调节房间的新风的送风量,当送风量改变时,房间的气压能够发生稳定变化,从而达到稳定控制气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压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压控制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气压控制系统通常在需要实现气压控制的房间中,设置送风模块与排风模块,送风模块引入新风,排风模块排出房间内原有的旧风。通过人为设定,能够使得送风模块的送风量和排风模块的排风量具有差值,因此能实现对房间的气压调控。目前的气压控制系统的送风模块采用定风量阀对进入房间的新风的量进行调控,而定风量阀需要一定压强才能启动,且定风量阀在工作时会阻隔一部份新风,因此现有的气压控制系统无法稳定的控制房间内的气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气压控制系统,能够稳定控制气压。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气压控制系统,所述气压控制系统包括送风模块、排风模块、新风机组、排风机组、压强检测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送风模块包括有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能够调节新风进入所述房间的风量。所述排风模块能够将所述房间中的旧风输送至所述排风机组。所述新风机组用于接收外界环境中的新风,能够将所述新风输送至所述送风模块。所述排风机组能够接收所述排风模块排放的旧风,并将所述旧风输送至所述外界环境。所述压强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房间内的压强,并生成压强值。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压强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并能够接收所述压强值,生成压强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能够接收所述压强控制指令,调控所述新风进入所述房间的送风量。根据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的气压控制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由于新风机组和排风机组能够进行房间的气体输送,压强检测装置检测房间的内的压强,并将房间的压强值输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收到压强值后,根据压强值生成压强控制指令,且第一控制装置无需启动压强也不会阻隔部分新风,能够接受压强控制指令,调节房间的新风的送风量,又因为排风模块的排风量不变,因此当送风量改变时,房间的气压能够发生稳定的变化,从而达到稳定控制气压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新风机组还包括送风管道,所述排风机组还包括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和所述送风管道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检测所述排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二者的压力并生成风压值,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新风机组、压力传感器和排风机组,能够接收所述风压值,生成风压控制指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送风模块包括有格栅风口,所述新风能够穿过所述格栅风口进入所述房间,沿所述新风在所述新风机组中的流动方向,粗中效过滤器和亚高效过滤器依次设置于所述新风机组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送风模块和所述排风模块均具有多个,所述新风机组设置有第一变频风机,所述排风机组设置有第二变频风机,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变频风机和所述第二变频风机,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变频风机和所述第二变频风机二者的功率的大小。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机组设置有盘管,所述盘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变频风机和所述亚高效过滤器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多个密封阀,所述密封阀连接于所述送风管道上靠近所述送风模块的一端,以及所述排风管道上靠近所述排风模块的一端,能够控制所述送风管道和所述排风管道的导通和闭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阀均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所述密封阀的导通和闭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风模块设置有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所述旧风进入所述排风管道的排风量。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风机组设置有出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的出风口高出房间的房顶至少3米。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风模块设置有过滤排风口。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气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气压控制系统中的送风模块和排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气压控制系统10、新风机组100、粗中效过滤器110、亚高效过滤器120、盘管130、第一变频风机140、送风管道150、压力传感器151、排风机组200、第二变频风机210、出风管道220、出风口221、排风管道230、控制模块300、房间400、密封阀500、排风模块600、第二控制装置610、过滤排风口620、送风模块700、第一控制装置710、格栅风口720、压强检测装置80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下面参考图1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压控制系统10。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气压控制系统10,气压控制系统10包括送风模块700、排风模块600、新风机组100、排风机组200、压强检测装置800和控制模块300,送风模块700设置有第一控制装置710,第一控制装置710能够调节新风进入房间400的风量。排风模块600能够将房间400中的旧风输送至排风机组200。新风机组100用于接收外界环境中的新风,能够将新风输送至送风模块700。排风机组200能够接收排风模块600排放的旧风,并将旧风输送至外界环境。压强检测装置800能够检测房间400内的压强,并生成压强值。控制模块300电性连接于压强检测装置800和第一控制装置710,并能够接收压强值,生成压强控制指令。其中,第一控制装置710能够接收压强控制指令,调控新风进入房间400的送风量。具体地,参考图1。第一控制装置710能够通过控制气体的流速以控制新风进入房间400的送风量,并且能够避免阻隔新风,无需启动压强。旧风为进入房间400后的新风。新风机组100通过变频风机抽取新风,并将新风通过送风管道150输送至房间400,由于需要保证房间400内部的压强,因此送风量和排风量需要形成差值。压强检测装置800能够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压控制系统,用于调控房间的气压,其特征在于,包括:/n新风机组,所述新风机组用于接收外界环境中的新风;/n送风模块,所述送风模块包括有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用于调节通过新风机组进入所述房间的所述新风的风量;/n排风模块,所述排风模块用于将所述房间中的旧风输送至排风机组;/n排风机组,所述排风机组用于接收所述排风模块排放的旧风,并将所述旧风输送至所述外界环境;/n压强检测装置,所述压强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房间内的压强;/n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压强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并能够接收所述压强值,生成压强控制指令;/n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能够接收所述压强控制指令,调控进入所述房间的所述新风的送风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压控制系统,用于调控房间的气压,其特征在于,包括:
新风机组,所述新风机组用于接收外界环境中的新风;
送风模块,所述送风模块包括有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用于调节通过新风机组进入所述房间的所述新风的风量;
排风模块,所述排风模块用于将所述房间中的旧风输送至排风机组;
排风机组,所述排风机组用于接收所述排风模块排放的旧风,并将所述旧风输送至所述外界环境;
压强检测装置,所述压强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房间内的压强;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压强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并能够接收所述压强值,生成压强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能够接收所述压强控制指令,调控进入所述房间的所述新风的送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新风机组还包括送风管道,所述排风机组还包括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和所述送风管道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检测所述排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二者的压力并生成风压值,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新风机组、压力传感器和排风机组,能够接收所述风压值,生成风压控制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块包括有格栅风口,所述新风能够穿过所述格栅风口进入所述房间,沿所述新风在所述新风机组中的流动方向,粗中效过滤器和亚高效过滤器依次设置于所述新风机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耀林刘彦辉姜官森白剑朱德桥潘敏军林重育张霈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