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异带双面喷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57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异形异带双面喷印机,包括第一喷印机,所述第一喷印机下方设置有第一吸附平台,所述第一吸附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一导带张紧辊,所述第一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一导带张紧辊之间通过第一网带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喷印机,所述第二喷印机下方设置有第二吸附平台,所述第二吸附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二导带张紧辊,所述第二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二导带张紧辊之间通过第二网带连接,所述第一喷印机和第二喷印机中间设置有转向辊筒。该装置可以实现同步双面打印,结构简单,打印效率高,画面对位精度高,废品率低;设备占用空间小,易于维护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形异带双面喷印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异形异带喷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异形异带双面喷印设备。
技术介绍
现阶段为了实现打印材料的双面喷印,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单面喷印设备先对打印材料的一侧进行喷印,完成后再用单面喷印设备对另一侧进行喷印。这种喷印的缺点是对位难度大,由于两侧的喷印不是同步完成,导致在重新对位时极易产生误差,为了能够实现准确对位需要耗费大量工时。即便实现对位在喷印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错位,打印缺陷不易被发现。整体制造成本比较高,成品率比较低,材料浪费比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实现打印材料的双面打印,并能够使双面打印时的准确对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异形异带双面喷印机,包括第一喷印机,所述第一喷印机下方设置有第一吸附平台,所述第一吸附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一导带张紧辊,所述第一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一导带张紧辊之间通过第一网带连接,还包括第二喷印机,所述第二喷印机下方设置有第二吸附平台,所述第二吸附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二导带张紧辊,所述第二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二导带张紧辊之间通过第二网带连接,所述第一喷印机和第二喷印机中间设置有转向辊筒。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喷印机和第二喷印机中间设置视觉识别装置,所述视觉识别装置通过电信号分别与第一喷印机和第二喷印机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还包括气涨辊筒,所述气涨辊筒设置在进料端。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还包括收料辊筒,所述收料辊筒设置在出料端。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转向辊筒外侧设置有压紧辊筒,所述压紧辊筒与转向辊筒平行设置。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喷印机设置在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二喷印机设置在第二滑轨上。异形异带双面喷印机的喷印方法,打印材料通过第一网带传输至第一喷印机下方,通过第一吸附平台将打印材料贴合吸附,通过第一喷印机对打印材料正面进行打印处理;同时在打印材料两侧对称设置定位标记组,同一侧定位标记组间隔设置;打印材料通过转向辊筒翻转,使打印材料的背面朝上;视觉识别装置对打印材料两侧定位标记组进行识别判定并传输至第二喷印机;打印材料通过第二网带传输至第二喷印机下方,通过第二吸附平台将打印材料贴合吸附,第二喷印机根据视觉识别装置识别信息进行位置调整并对打印材料背面进行打印处理。上述喷印方法中,所述定位标记组包含四个定位标记,所述定位标记为正方形框。上述喷印方法中,同侧定位标记组之间间隔30cm~100cm。本方案的异形异带双面喷印机及喷印方法可以实现同步双面打印,结构简单,打印效率高,画面对位精度高,废品率低;设备占用空间小,易于维护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异形异带双面喷印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种实施方式的异形异带双面喷印机,通过气涨辊筒61、第一导带张紧辊41、第一导带驱动辊筒31、转向辊筒63、第二导带张紧辊42、第二导带驱动辊筒32和收料辊筒64完成对打印材料8的传输。所述第一导带张紧辊41和第一导带驱动辊筒31之间通过第一网带51连接。所述第二导带张紧辊42和第二导带驱动辊筒32之间通过第二网带52连接。所述第一导带张紧辊41和第一导带驱动辊筒31中间设置有第一吸附平台21。所述第二导带张紧辊42和第二导带驱动辊筒32中间设置有第二吸附平台22。所述第一吸附平台21正上方设置有第一喷印机11。所述第二吸附平台22正上方设置有第二喷印机12。所述转向辊筒63外侧设置有压紧辊筒62,所述压紧辊筒62与转向辊筒63平行设置,用于挤压打印材料8。所述第一喷印机11通过第一滑动轨道91固定。所述第二喷印机12通过第二滑动轨道92固定。所述第一导带驱动辊筒31和第二导带张紧辊42之间设置有视觉识别装置7,比较优选的方案是设置在转向辊筒63和第二导带张紧辊42之间。视觉识别装置7通过电信号分别与第一喷印机11和第二喷印机12连接。可以采用无线连接也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所述第一喷印机11、转向辊筒63和第二喷印机12三者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也就是说第一网带51和第二网带52之间形成一个夹角。确保通过转向辊筒63后,打印材料8的背面可以翻转为正面。所述第一导带张紧辊41设置在第一导带驱动辊筒31前端。所述第二导带张紧辊42设置在第二导带驱动辊筒32前端。打印材料8缠绕在气涨辊筒61上通过第一网带51传输至第一喷印机11和第一吸附平台21之间;再通过压紧辊筒62和转向辊筒63传输至第二网带52上,通过第二网带52传输至第二喷印机21和第二吸附平台22之间;最后通过收料辊筒64进行收料。收料辊筒64由两个小辊筒和一个大辊筒组成,大辊筒放置在两个小辊筒上。我们选择布料作为打印材料8来描述打印时的对位处理。气涨辊筒61上的布料带通过第一网带51传输至第一喷印机11下方,通过第一吸附平台21将布料贴合吸附,第一喷印机11对布料正面进行打印处理。同时在布料带两侧对称设置定位标记组并将信号传输至视觉识别装置7,同一侧定位标记组之间间隔30cm至80cm;每个定位标记组由四个正方形定位标记组成。布料带通过转向辊筒63翻转,使布料的背面朝上;视觉识别装置7对打印材料两侧定位标记组进行识别判定并传输至第二喷印机12;布料带通过第二网带52传输至第二喷印机12下方,通过第二吸附平台22将布料贴合吸附,第二喷印机12根据视觉识别装置识别信息通过第二滑动导轨92进行位置调整并对布料背面进行打印处理。最后通过收料辊筒64完成对布料带的收料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异形异带双面喷印机,包括第一喷印机,所述第一喷印机下方设置有第一吸附平台,所述第一吸附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一导带张紧辊,所述第一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一导带张紧辊之间通过第一网带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喷印机,所述第二喷印机下方设置有第二吸附平台,所述第二吸附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二导带张紧辊,所述第二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二导带张紧辊之间通过第二网带连接,所述第一喷印机和第二喷印机中间设置有转向辊筒。/n

【技术特征摘要】
1.异形异带双面喷印机,包括第一喷印机,所述第一喷印机下方设置有第一吸附平台,所述第一吸附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一导带张紧辊,所述第一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一导带张紧辊之间通过第一网带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喷印机,所述第二喷印机下方设置有第二吸附平台,所述第二吸附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二导带张紧辊,所述第二导带驱动辊筒和第二导带张紧辊之间通过第二网带连接,所述第一喷印机和第二喷印机中间设置有转向辊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异带双面喷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印机和第二喷印机中间设置视觉识别装置,所述视觉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东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