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连续供墨系统用负压产生装置,包括输墨管,输墨管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负压箱,负压箱与输墨管相邻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通孔,负压箱内侧设有用于进行推动的推动机构,负压箱两端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进气口,输墨管位于负压箱上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内侧设有用于对输墨管进行闭合的闭合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环形板的移动可以利用L型连接杆带动闭合板进入闭合槽中对上端输墨管进行闭合,从而提供相对密封的环境便于压力差的形成,通过延伸弹簧的作用闭合板可以先一步进入闭合槽中,并且闭合板进入闭合槽后L型连接杆对延伸弹簧进行压缩,不会对推板的前进过程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供墨系统用负压产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文具设备
,尤其涉及连续供墨系统用负压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喷墨打印设备主要依靠墨水形成文字或者图像,具有打印速度快、操作灵活、噪音低输出的图形和图像质量高等优点,而墨水主要由安装于喷墨打印设备内的墨盒来提供,由于原装墨盒内填墨量非常少需要经常更换,但此种方式会提高打印的成本。因此现有打印设备通常安装设置有可以连续供墨的装置,在供墨的过程中通常通过产生压力差加工外部储墨仓中的墨汁推动进入墨盒中,但是在推动的过程由于输墨管两侧均开始设有开口,会导致负压产生的力会向输墨管两侧同时推动,从而导致向墨盒内部输墨的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连续供墨系统用负压产生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连续供墨系统用负压产生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连续供墨系统用负压产生装置,包括输墨管,所述输墨管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负压箱,所述负压箱与输墨管相邻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通孔,所述负压箱内侧设有用于进行推动的推动机构,所述负压箱两端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进气口,所述输墨管位于负压箱上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侧设有用于对输墨管进行闭合的闭合机构。优选地,所述输墨管两端分别与外部储墨仓和墨盒之间贯通相连,所述输墨管内壁表面覆盖有光滑层。优选地,所述通孔内端侧壁上安装设置有用于对空气中水分和灰尘进行过滤的滤板。优选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横向设置于负压箱内腔的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负压箱内壁上,所述转轴一端贯穿侧壁延伸至外侧与外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之间固定相连,所述转轴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半齿轮,所述负压箱内腔设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内端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一组卡齿,所述环形板通过内壁上的卡齿与半齿轮之间相互配合,所述环形板前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外端侧壁上设有密封圈结构,所述推板上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板。优选地,所述闭合机构包括开设于负压箱上端侧壁上的滑动口,所述环形板上端面上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杆,所述L型连接杆远离环形板侧壁的一端贯穿滑动口延伸至负压箱上侧,所述L型连接杆位于负压箱上侧的一端连接有闭合板,所述输墨管位于靠近固定块侧壁的一端开设有内外连通的闭合槽,所述闭合板一端延伸至闭合槽中与之相互配合,所述闭合板与闭合槽相邻的一端侧壁上覆盖有密封圈结构。优选地,所述L型连接杆位于负压箱上侧的一端外侧套设有套管,所述L型连接杆与套管之间滑动配合,所述套管内腔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弹簧,所述延伸弹簧另一端与L型连接杆之间固定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的外部电机带动转轴进行转动,在半齿轮与环形板侧壁上的卡齿之间的配合作用下,带动推板向前移动通过通孔进入输墨管中,可以对输墨管中的空气进行挤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对其内部的墨汁推动使其进入墨盒中供后续使用,同时挡板可以对输墨管上侧的墨汁进行阻隔,避免其进入负压箱中对内部元件的正常运作过程产生影响;通过环形板的移动可以利用L型连接杆带动闭合板进入闭合槽中对上端输墨管进行闭合,从而为下侧输墨管提供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便于压力差的形成,通过延伸弹簧和套管的配合作用可以使得闭合板先一步的进入闭合槽中,并且闭合板进入闭合槽后L型连接杆对延伸弹簧进行压缩进入套管,不会对推板的前进过程造成影响,使得负压推动过程正常的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面剖视详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推动机构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闭合机构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墨管,2、负压箱,3、通孔,4、推动机构,401、半齿轮,402、环形板,403、推板,5、进气口,6、固定块,7、闭合机构,701、L型连接杆,702、闭合板,703、闭合槽,704、套管,705、延伸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连续供墨系统用负压产生装置,包括输墨管1,输墨管1两端分别与外部储墨仓和墨盒之间贯通相连,输墨管1内壁表面覆盖有光滑层。输墨管1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负压箱2,负压箱2与输墨管1相邻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通孔3,通孔3靠近输墨管1内腔的一端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只能进行单向转动。负压箱2内侧设有用于进行推动的推动机构4,推动机构4包括横向设置于负压箱2内腔的转轴,转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负压箱2内壁上,转轴一端贯穿侧壁延伸至外侧与外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之间固定相连,转轴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半齿轮401,负压箱2内腔设有环形板402,环形板402内端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一组卡齿,环形板402通过内壁上的卡齿与半齿轮401之间相互配合,在半齿轮401与环形板402侧壁上的卡齿之间的配合作用下,带动推板403向前移动通过通孔进入输墨管1中,可以对输墨管1中的空气进行挤压,环形板402前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推板403,推板403外端侧壁上设有密封圈结构,保证推动过程中的密封性,推板403上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板。负压箱2两端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进气口5,进气口5内端侧壁上安装设置有用于对空气中水分和灰尘进行过滤的滤板,避免水汽和灰尘进入输墨管1中对墨汁的成分造成影响。输墨管1位于负压箱2上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固定块6内侧设有用于对输墨管1进行闭合的闭合机构7,闭合机构7包括开设于负压箱2上端侧壁上的滑动口,环形板402上端面上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杆701,L型连接杆701远离环形板402侧壁的一端贯穿滑动口延伸至负压箱2上侧,L型连接杆701位于负压箱2上侧的一端连接有闭合板702,输墨管1位于靠近固定块6侧壁的一端开设有内外连通的闭合槽703,在环形板402的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L型连接杆701带动闭合板702进入闭合槽703中,对上端输墨1进行闭合为下侧输墨管1提供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闭合板702一端延伸至闭合槽703中与之相互配合,闭合板702与闭合槽703相邻的一端侧壁上覆盖有密封圈结构。L型连接杆701位于负压箱2上侧的一端外侧套设有套管704,L型连接杆701与套管704之间滑动配合,套管704内腔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弹簧705,通过延伸弹簧705的延长作用使得闭合板702先一步的进入闭合槽703中,并且闭合板702进入闭合槽703后L型连接杆701对延伸弹簧705进行压缩进入套管704,不会对推板403的前进过程造成影响,延伸弹簧705另一端与L型连接杆701之间固定相连。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将装置移动至使用位置,将输墨管1两端分别与外部储墨仓和墨盒之间连接,随后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连续供墨系统用负压产生装置,包括输墨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墨管(1)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负压箱(2),所述负压箱(2)与输墨管(1)相邻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通孔(3),所述负压箱(2)内侧设有用于进行推动的推动机构(4),所述负压箱(2)两端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进气口(5),所述输墨管(1)位于负压箱(2)上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内侧设有用于对输墨管(1)进行闭合的闭合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连续供墨系统用负压产生装置,包括输墨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墨管(1)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负压箱(2),所述负压箱(2)与输墨管(1)相邻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通孔(3),所述负压箱(2)内侧设有用于进行推动的推动机构(4),所述负压箱(2)两端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进气口(5),所述输墨管(1)位于负压箱(2)上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内侧设有用于对输墨管(1)进行闭合的闭合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供墨系统用负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墨管(1)两端分别与外部储墨仓和墨盒之间贯通相连,所述输墨管(1)内壁表面覆盖有光滑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供墨系统用负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5)内端侧壁上安装设置有用于对空气中水分和灰尘进行过滤的滤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供墨系统用负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4)包括横向设置于负压箱(2)内腔的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负压箱(2)内壁上,所述转轴一端贯穿侧壁延伸至外侧与外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之间固定相连,所述转轴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半齿轮(401),所述负压箱(2)内腔设有环形板(402),所述环形板(402)内端侧壁上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德,
申请(专利权)人:固安联创佳艺喷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