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包括分离式道床、汇水槽、轨枕A、轨枕B、板撑结构、钢盖板、至少两台抽水泵、排水沟、沉淀池、连通管和混凝土管片;所述分离式道床位于隧道内底部,所述汇水槽位于两侧的分离式道床之间,所述抽水泵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汇水槽内;所述排水沟及沉淀池均位于分离式道床的两侧,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汇水槽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撑结构间隔设置于汇水槽顶部,板撑结构与分离式道床为一体浇筑结构,且板撑结构的内部配筋与分离式道床内部的配筋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施工简便、安全、施工费用低、施工快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属于地下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地铁区间隧道的排水系统结构采用冻结法施工时,将排水系统的泵房与联络通道做成一体结构,其中,泵房布置于联络通道正下方。该施工方式不仅施工费用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施工周期较长,且施工风险较大。如果采用机械法施工隧道联络通道,排水系统的泵房与联络通道就不能做成一体结构,并将泵房布置于联络通道正下方。这时,泵房必须与联络通道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简便、安全、施工费用低、施工快速的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包括分离式道床、汇水槽、轨枕A、轨枕B、板撑结构、钢盖板、至少两台抽水泵、排水沟、沉淀池、连通管和混凝土管片;所述分离式道床位于隧道内底部,所述汇水槽位于两侧的分离式道床之间,所述抽水泵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汇水槽内;所述排水沟及沉淀池均位于分离式道床的两侧,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汇水槽连通;所述板撑结构间隔设置于汇水槽顶部,板撑结构与分离式道床为一体浇筑结构,且板撑结构的内部配筋与分离式道床内部的配筋固定连接。所述轨枕A为长轨枕,轨枕B为短轨枕,所述轨枕A铺设于板撑结构上,且两端位于分离式道床上,所述轨枕B铺设于汇水槽两侧且无板撑结构处的分离式道床上。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式道床下方的主隧道管片内侧设有弧形预埋钢板,所述预埋钢板通过锚固筋与主隧道管片内的配筋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位于分离式道床的两外侧端部,所述排水沟的一侧壁由构成隧道的混凝土管片的内弧面形成,且该内弧面上设有防渗隔水层。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由所述排水沟局部向隧道横断面垂直中线一侧加宽并向隧道底部方向加深构成,所述沉淀池的一侧壁由构成隧道的混凝土管片的内弧面形成,且该内弧面上设有防渗隔水层。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式道床内部且位于沉淀池与汇水槽之间预埋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端连接沉淀池,其进水口处安装有过滤网,连通管斜向下连通至所述汇水槽。进一步地,所述主隧道管片内弧面及两侧分离式道床靠隧道中线一侧的侧壁构成所述汇水槽的槽底和侧壁,且构成汇水槽的槽底的主隧道管片内弧面上设有防渗隔水层。进一步地,所述汇水槽侧壁和端壁与主隧道管片的内弧面之间的缝隙设置遇水膨胀密封胶,防止汇水槽内积水渗入;所述汇水槽的侧面端面和底面也设有防渗隔水层,防止积水对混凝土强度和管片的渗透和腐蚀。进一步地,安装所述抽水泵的主隧道管片上的预埋钢板为预制的带有凹坑的钢板,凹坑作为抽水泵聚水坑,且进行严格的防锈处理,所述抽水泵的吸水口安装在抽水泵聚水坑内。进一步地,所述汇水槽上方盖设有钢盖板,所述钢盖板位于相邻两板撑结构之间及汇水槽的两端头,钢盖板及板撑结构将汇水槽顶部遮蔽形成暗槽。所述钢盖板可以方便打开,作为清理汇水槽的开口以及安装和维修抽水泵的开口。进一步地,所述抽水泵上方为钢盖板,且抽水泵上方的钢盖板上预留有出水管安装孔,便于出水管的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汇水槽两侧的道床顶部通过板撑结构连接,且二者配筋固定连接,并一体浇筑成型,从而加强了道床整体强度,板撑结构为长轨枕提供安装基础,保证了隧道内交通工具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分离式道床下方的主隧道管片内侧设有弧形预埋钢板,增加了隧道管片的承载强度,进一步保证了隧道内交通工具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主隧道管片可在工厂批量生产,从而降低了施工的复杂程度,施工更便捷、施工效率高、费用低。3.将排水沟设置于分离式道床两外侧端部,并以隧道的混凝土管片的内弧面作为排水沟的一侧壁,从而在施工中能够减少模板搭设,施工省时省事省成本。4.在汇水槽内设置抽水泵,且在设置抽水泵处的预埋钢板设置抽水泵聚水坑,在道床内部预埋连通管,通过连通管将沉淀池内的废水引入汇水槽,聚集到抽水泵聚水坑,避免了在隧道联络通道位置单独设置排水泵房,降低了排水泵房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及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在板撑结构处的断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在钢盖板处的断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A部位放大视图。各部件标号说明:1.分离式道床、2.汇水槽、3.轨枕A、4.轨枕B、5.板撑结构、6.钢盖板、7.抽水泵、8.排水沟、9.沉淀池、10.连通管、11.混凝土管片、12.主隧道管片、13.预埋钢板、14.锚固筋、15.防渗隔水层、16.遇水膨胀密封胶、17.安装支架、18.抽水泵聚水坑。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分离式道床1、汇水槽2、轨枕A3、轨枕B4、板撑结构5、钢盖板6、至少两台抽水泵7、排水沟8、沉淀池9、连通管10和混凝土管片11。分离式道床1位于隧道内底部,汇水槽2位于两侧的分离式道床1之间,抽水泵7安装在汇水槽2内。排水沟8及沉淀池9均设置于分离式道床1的两侧,排水沟8与沉淀池9相连通,沉淀池9与汇水槽2相连通。排水沟8内的污水进入沉淀池9流入到汇水槽2内,再经抽水泵7抽走,板撑结构5设置于汇水槽2上方,用于连接汇水槽2两侧的分离式道床1。分离式道床1下方的主隧道管片12全部采用特制管片,其与上方采用的通用混凝土管片11区别在于:该主隧道管12内弧面采用预埋钢板13的形式,预埋钢板13通过锚固筋14与主隧道管片12内的配筋固定连接,主隧道管片12与混凝土管片11都可在工厂批量预制。其中,安装抽水泵7的主隧道管片12上的预埋钢板13为预制的带有凹坑的钢板,凹坑作为抽水泵聚水坑72。带有抽水泵聚水坑72的主隧道管片12设置在汇水槽2最深处的位置,抽水泵聚水坑72需经过严格的防锈处理,其用于汇集汇水槽2内的水。板撑结构5间隔设置于汇水槽2顶部,板撑结构5与分离式道床1为一体浇筑结构,且板撑结构5的内部配筋与分离式道床1内部的配筋固定连接(此处的二者配筋固定连接应理解为包括板撑结构5的内部配筋作为分离式道床配筋的局部延伸段)。轨枕A3为长轨枕,轨枕B4为短轨枕,轨枕A3和轨枕B4均沿汇水槽2长度方向间隔铺设。轨枕A3铺设于板撑结构5上,且两端固定在两侧的分离式道床2上,轨枕B4铺设在汇水槽2两侧且无板撑结构5处的分离式道床1上。排水沟8位于分离式道床1的两外侧端部,沉淀池9由排水沟8局部向隧道横断面垂直中线一侧加宽并向隧道底部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包括分离式道床、汇水槽、轨枕A、轨枕B、板撑结构、钢盖板、至少两台抽水泵、排水沟、沉淀池、连通管和混凝土管片;所述分离式道床位于隧道内底部,所述汇水槽位于两侧的分离式道床之间,所述抽水泵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汇水槽内;所述排水沟及沉淀池均位于分离式道床的两侧,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汇水槽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撑结构间隔设置于汇水槽顶部,板撑结构与分离式道床为一体浇筑结构,且板撑结构的内部配筋与分离式道床内部的配筋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包括分离式道床、汇水槽、轨枕A、轨枕B、板撑结构、钢盖板、至少两台抽水泵、排水沟、沉淀池、连通管和混凝土管片;所述分离式道床位于隧道内底部,所述汇水槽位于两侧的分离式道床之间,所述抽水泵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汇水槽内;所述排水沟及沉淀池均位于分离式道床的两侧,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汇水槽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撑结构间隔设置于汇水槽顶部,板撑结构与分离式道床为一体浇筑结构,且板撑结构的内部配筋与分离式道床内部的配筋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式道床下方的主隧道管片内侧设有弧形预埋钢板,所述预埋钢板通过锚固筋与主隧道管片内的配筋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位于分离式道床的两外侧端部,所述排水沟的一侧壁由构成隧道的混凝土管片的内弧面形成,且该内弧面上设有防渗隔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由所述排水沟局部向隧道横断面垂直中线一侧加宽并向隧道底部方向加深构成,所述沉淀池的一侧壁由构成隧道的混凝土管片的内弧面形成,且该内弧面上设有防渗隔水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