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电池铝塑膜的聚氨酯面涂胶的制备方法,由A胶、B胶及稀释剂复配制得,其中A胶为超支化多元醇树脂,B胶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超支化多元醇树脂为多羟基的酮醛树脂改性物,多羟基的酮醛树脂由于在结构中不含酯键,因而有较好的耐腐蚀性,主键上的环己基使其具有耐热性,然而,酮醛树脂软化点较高(一般高于80℃),且脆性较强,在常温下无法单独施胶,因此,通过引入适量软段来改性酮醛树脂,成功实现了在常温下的高品质涂布,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最终产品具有优异的初粘强度、较好的延展性、较高的剥离强度和极佳的耐化学腐蚀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锂电池铝塑膜的聚氨酯面涂胶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胶黏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铝塑膜的聚氨酯面涂胶的制备方法,属于粘接材料
技术介绍
软包锂电池所用的封装材料是铝塑复合膜,简称铝塑膜,主要应用于软包锂离子电池电芯外包装封装。以铝塑膜封装的软包锂电池主要应用于3C领域,近年来逐步渗透到新能源汽车行业,为各个型号的汽车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动力输出。铝塑膜的设计、制造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国内90%的市场主要被日本的DNP/昭和电工、韩国栗村等日韩企业垄断,国内企业例如新纶科技、佛塑科技等公司,也正在加快铝塑膜的开发和生产,但是与日韩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铝塑膜的厚度有不同规格,其结构主要是由三种材料复合而成,由内到外分别为CPP层、Al层、尼龙层。铝塑膜的制造方法主要有热法和干法两种,热法工艺是铝层和CPP层之间用MPP粘结,在一定温度下热压合成。高温下MPP中范德华力被破坏,老化,抗短路性能会急剧下降。干法工艺为在PP和铝层中间加粘结剂直接复合,采用绝缘粘结剂,无需高温处理故防短路性能要好于热法工艺。且粘结剂本身延展性好于PP层,不需要高温处理不影响成型。铝塑膜作为二次电池的核心材料,其市场技术壁垒高,收益高著称,该市场以4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飞速增长。据了解,大部分国产铝塑膜粘合剂在耐电解液腐蚀性、冲深性能等方面不过关,因此目前全球及国内铝塑膜市场主要被日本DNP印刷、日本昭和电工等少数日本企业所垄断。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锂电池铝塑膜的聚氨酯面涂胶的制备方法,具有优异的初粘强度、较好的延展性、较高的剥离强度和极佳的耐化学腐蚀性等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锂电池铝塑膜的聚氨酯面涂胶的制备方法,由A胶、B胶及稀释剂复配制得,其中A胶为超支化多元醇树脂,B胶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步骤如下:a、制备A胶:一步投料法制备超支化多元醇树脂,分别取二乙二醇、酮醛树脂和甲基丙酮于反应容器中,搅拌溶解之后加入IPDI,并缓慢升温至100-105℃,保温10小时之后降温,再加入乙酸乙酯稀释既得A胶;b、制备B胶:分别取TDI、MDI-50和乙酸乙酯于烧瓶中,待升温至45℃时,加入一半三羟甲基丙烷,此时为放热反应,需适当控制冷却,30min之后,再加入另一半三羟甲基丙烷并控制温度,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得B胶;c、配制聚氨酯面涂胶:A胶、B胶和稀释剂按比例和适当的工作浓度共混。优选地,前述步骤a中,二乙二醇、酮醛树脂、甲基丙酮、IPDI及乙酸乙酯的质量比为:0.16:0.32:0.04:0.32:0.16。再优选地,前述步骤a中,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0-105℃和10小时。进一步优选地,前述步骤b中,TDI、MDI-50、乙酸乙酯及三羟甲基丙烷的质量比为50:21:27:13。进一步优选地,前述步骤c中,A胶和B胶的复配重量比为2:1,工作浓度为40%~45%,稀释剂为乙酸乙酯。更进一步优选地,前述的一种用于锂电池铝塑膜的聚氨酯面涂胶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a、制备A胶:一步投料法制备超支化多元醇树脂,分别取二乙二醇、酮醛树脂和甲基丙酮于反应容器中,搅拌溶解之后加入IPDI,并缓慢升温至100-105℃,保温10小时之后降温,再加入乙酸乙酯稀释既得A胶;b、制备B胶:分别取TDI、MDI-50和乙酸乙酯于烧瓶中,待升温至45℃时,加入一半三羟甲基丙烷,此时为放热反应,需适当控制冷却,30min之后,再加入另一半三羟甲基丙烷并控制温度,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得B胶;c、配制聚氨酯面涂胶:A胶、B胶和稀释剂按比例和适当的工作浓度共混。其中,二乙二醇、酮醛树脂、甲基丙酮、IPDI及乙酸乙酯的质量比为:0.16:0.32:0.04:0.32:0.16;TDI、MDI-50、乙酸乙酯及三羟甲基丙烷的质量比为50:21:27:13;A胶和B胶的复配重量比为2:1,工作浓度为40%~45%,稀释剂为乙酸乙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超支化多元醇树脂为多羟基的酮醛树脂改性物,多羟基的酮醛树脂由于在结构中不含酯键,因而有较好的耐腐蚀性,主键上的环己基使其具有耐热性,然而,酮醛树脂软化点较高(一般高于80℃),且脆性较强,在常温下无法单独施胶,因此,通过引入适量软段来改性酮醛树脂,成功实现了在常温下高品质涂布,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最终产品具有优异的初粘强度、较好的延展性、较高的剥离强度和极佳的耐化学腐蚀性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若无特殊说明,所用原料均为市购。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锂电池铝塑膜的聚氨酯面涂胶由A胶和B胶双组份复配制成,其中A胶为超支化多元醇树脂,B胶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具体制备步骤如下:制备A胶:一步投料法制备超支化多元醇树脂,分别取160g二乙二醇、320g酮醛树脂和40g甲基丙酮于反应容器中,搅拌溶解之后加入32gIPDI,并缓慢升温至100℃,保温10小时之后降温,再加入160g乙酸乙酯稀释既得A胶;制备B胶:分别取500gTDI、210gMDI-50和270g乙酸乙酯于烧瓶中,待升温至45℃时,加入75g三羟甲基丙烷,此时为放热反应,需适当控制冷却,30min之后,再加入75g三羟甲基丙烷并控制温度,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得B胶;配制聚氨酯面涂胶:A胶、B胶和稀释剂按比例和适当的工作浓度共混,A胶和B胶的复配重量比为2:1,工作浓度为40%~45%,稀释剂为乙酸乙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例很多,实施例2~实施例5的制备方法和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原料比例及反应过程中的参数差异,下面举列如下:实施例2本实施例2的制备过程具体如下:制备A胶:一步投料法制备超支化多元醇树脂,分别取170g二乙二醇、300g酮醛树脂和40g甲基丙酮于反应容器中,搅拌溶解之后加入42gIPDI,并缓慢升温至105℃,保温10小时之后降温,再加入160g乙酸乙酯稀释既得A胶;制备B胶:分别取500gTDI、210gMDI-50和270g乙酸乙酯于烧瓶中,待升温至45℃时,加入75g三羟甲基丙烷,此时为放热反应,需适当控制冷却,30min之后,再加入75g三羟甲基丙烷并控制温度,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得B胶;配制聚氨酯面涂胶:A胶、B胶和稀释剂按比例和适当的工作浓度共混,A胶和B胶的复配重量比为2:1,工作浓度为40%~45%,稀释剂为乙酸乙酯。实施例3该实施例3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制备A胶:一步投料法制备超支化多元醇树脂,分别取140g二乙二醇、340g酮醛树脂和40g甲基丙酮于反应容器中,搅拌溶解之后加入32gIPDI,并缓慢升温至100℃,保温10小时之后降温,再加入160g乙酸乙酯稀释既得A胶;制备B胶:分别取500gTDI、210gMDI-50和270g乙酸乙酯于烧瓶中,待升温至45℃时,加入75g三羟甲基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锂电池铝塑膜的聚氨酯面涂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A胶、B胶及稀释剂复配制得,其中,A胶为超支化多元醇树脂,B胶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步骤如下:/na、制备A胶:/n一步投料法制备超支化多元醇树脂,分别取二乙二醇、酮醛树脂和甲基丙酮于反应容器中,搅拌溶解之后加入IPDI,并缓慢升温至100-105℃,保温10小时之后降温,再加入乙酸乙酯稀释既得A胶;/nb、制备B胶:/n分别取TDI、MDI-50和乙酸乙酯于烧瓶中,待升温至45℃时,加入一半三羟甲基丙烷,此时为放热反应,需适当控制冷却,30min之后,再加入另一半三羟甲基丙烷并控制温度,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得B胶;/nc、配制聚氨酯面涂胶:/nA胶、B胶和稀释剂按比例和适当的工作浓度共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锂电池铝塑膜的聚氨酯面涂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A胶、B胶及稀释剂复配制得,其中,A胶为超支化多元醇树脂,B胶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步骤如下:
a、制备A胶:
一步投料法制备超支化多元醇树脂,分别取二乙二醇、酮醛树脂和甲基丙酮于反应容器中,搅拌溶解之后加入IPDI,并缓慢升温至100-105℃,保温10小时之后降温,再加入乙酸乙酯稀释既得A胶;
b、制备B胶:
分别取TDI、MDI-50和乙酸乙酯于烧瓶中,待升温至45℃时,加入一半三羟甲基丙烷,此时为放热反应,需适当控制冷却,30min之后,再加入另一半三羟甲基丙烷并控制温度,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得B胶;
c、配制聚氨酯面涂胶:
A胶、B胶和稀释剂按比例和适当的工作浓度共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铝塑膜的聚氨酯面涂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栋宇,谢利军,周锦君,顾嘉卫,陈志君,周梦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力合粘合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