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补充水钙碱比为基础调整循环水阻垢缓蚀剂配方的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96592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补充水钙碱比为基础调整循环水阻垢缓蚀剂配方的方法,循环水阻垢缓蚀剂包括有机膦类阻垢剂A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分散类阻垢剂B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MA/AA)、分散类阻垢剂C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AA/AMPS)、分散类阻垢剂D聚天冬氨酸钠(PASP)。根据补充水钙碱比调整循环水阻垢缓蚀剂中不同组分的含量,进而得到适用于该水质的最优配方,最大程度提升阻垢剂的作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补充水钙碱比为基础调整循环水阻垢缓蚀剂配方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补充水钙碱比为基础调整循环水阻垢缓蚀剂配方的方法,属于循环水阻垢缓蚀剂配方领域。
技术介绍
循环冷却水阻垢缓蚀剂处理主要是针对敞开式循环冷却水而言的,目的是抑制系统的结垢、腐蚀。阻垢缓蚀剂常常是一个复合配方,含有多种药剂,针对不同的水质和系统条件,可以采用不同的复配比例和用量,以求得到最佳效果。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和城市中水回收二次使用的推行,越来越多已建电厂将污水处理厂的城市再生水作为主水源,备用水源为地表水。在水质上,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种类繁多,运行管理水平差距较大,供水水质波动频繁。在水量上,城市中水作为优先水源,当水量不足时,加大地表水的用量,造成城市中水与地表水的配比变化。因而,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水质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根据DL/T300-2011《火电厂凝汽器管防腐防垢导则》对循环水运行控制的要求,当水源发生较大变化时,须进行循环水动态模拟试验,筛选、验证处理工艺及阻垢缓蚀剂,确定合理的控制参数。然而,目前筛选阻垢缓蚀剂配方的循环水动态模拟试验往往采用现场某一较短时段的循环水补充水作为试验用水,用其试验结果作为循环水运行控制的参考,代表性不强。此外,水质一般分为负硬水、暂硬水、永硬水,不同药剂在不同水质中所表现出效果不同,因而配方很难是其它水质条件下的最优配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补充水钙碱比为基础调整循环水阻垢缓蚀剂配方的方法,根据补充水钙碱比,调整药剂中不同组分的含量,以达到适用于该水质的最优配方,最大程度提升药剂的作用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水阻垢缓蚀剂,包括以下比率的组分:有机膦类阻垢剂A:0~1、分散类阻垢剂B:0~1、分散类阻垢剂C:0~1、分散类阻垢剂D:0~1,所述比率为单一组分的阻垢剂与阻垢剂A、B、C、D总量的比值。A为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B为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MA/AA)、C为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AA/AMPS)、D为聚天冬氨酸钠(PASP)。以补充水钙碱比为基础调整循环水阻垢缓蚀剂配方的方法,所述钙碱比为碱度与钙离子的摩尔浓度的比值、用JD/Ca2+表示;JD/Ca2+与A、B、C、D的组分含量关系如下:A=0.128+0.264(JD/Ca2+)-0.032(JD/Ca2+)2;B=0.702-0.284(JD/Ca2+)+0.043(JD/Ca2+)2-0.025/(JD/Ca2+)-0.05/(JD/Ca2+)2;C=0.337-0.257(JD/Ca2+)+0.09(JD/Ca2+)2-0.011(JD/Ca2+)3;D=0.483-0.168(JD/Ca2+)+0.022(JD/Ca2+)2-0.35/(JD/Ca2+)+0.121/(JD/Ca2+)2。所述的方法在调节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水阻垢缓蚀剂,包括有机膦类阻垢剂A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分散类阻垢剂B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MA/AA)、分散类阻垢剂C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AA/AMPS)、分散类阻垢剂D聚天冬氨酸钠(PASP)。根据补充水钙碱比调整循环水阻垢缓蚀剂中不同组分的含量,进而得到适用于该水质的最优配方,最大程度提升阻垢剂的作用效果。将本专利技术以补充水钙碱比为基础调整循环水阻垢缓蚀剂配方的方法应用于电厂循环水实际运行中,结果表明:两台机组(2×660MW)循环水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凝汽器端差平均降低1度,煤耗降低约0.3%,电厂每年节约燃煤费用约300万元,单位发电量取水量减少约0.26m3/(MW·h),每年可节约用水83万吨左右,其中减少地表水取水量约130万吨,增加城镇再生水回用量约47万吨,直接经济效益约230万元/年,附加经济效益210万元/年。附图说明图1、有机膦类阻垢剂单体在不同浓度下的极限碳酸盐硬度;图2、9种分散类阻垢剂单体在不同浓度下的阻垢率;图3、6种分散类阻垢剂单体在不同浓度下的阻垢率;图4、组分A随JD/Ca2+的变化曲线;图5、组分B随JD/Ca2+的变化曲线;图6、组分C随JD/Ca2+的变化曲线;图7、组分D随JD/Ca2+的变化曲线;图8、某电厂补充水极限浓缩倍率随药剂浓度变化趋势;图9、混合水动态模拟试验污垢热阻变化趋势;图10、JD(mmol/L)和JD+Ca2+(mg/L)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阻垢剂单体的筛选本专利技术所用阻垢剂信息见表1。表1阻垢剂信息序号名称缩写形态固含量1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液体50%2羟基亚乙基二磷酸HEDP液体50%3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DTMP液体18-20%4聚天冬氨酸钠PASP液体40%5聚环氧琥珀酸PESA液体40%6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液体48%7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MA/AA液体48%8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AA/AMPS液体30%9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IDS液体33-35%10聚丙烯酸PAA液体30%11水溶性壳聚糖/固体100%12D-葡萄糖酸钠/固体99%有机膦类阻垢剂单体选取: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羟基亚乙基二磷酸(HEDP)、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DTMP),采用极限碳酸盐法进行阻垢剂单体的阻垢性能试验,评价指标为极限碳酸盐硬度,试验过程参照HG/T4541-2013《水处理剂阻垢性能的测定极限碳酸盐法》。测定有机膦类阻垢剂单体在不同浓度下的极限碳酸盐硬度,试验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ATMP的阻垢效果明显优于HEDP、EDTMP。分散类阻垢剂单体选取:聚天冬氨酸钠(PASP)、聚环氧琥珀酸(PESA)、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MA/AA)、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AA/AMPS)、亚氨基二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水阻垢缓蚀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比率的组分:有机膦类阻垢剂A:0~1、分散类阻垢剂B:0~1、分散类阻垢剂C:0~1、分散类阻垢剂D:0~1,所述比率为单一组分的阻垢剂与阻垢剂A、B、C、D总量的比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阻垢缓蚀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比率的组分:有机膦类阻垢剂A:0~1、分散类阻垢剂B:0~1、分散类阻垢剂C:0~1、分散类阻垢剂D:0~1,所述比率为单一组分的阻垢剂与阻垢剂A、B、C、D总量的比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阻垢缓蚀剂,其特征在于,A为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B为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MA/AA)、C为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AA/AMPS)、D为聚天冬氨酸钠(PASP)。


3.一种以补充水钙碱比为基础调整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水阻垢缓蚀剂配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钙碱比为碱度与钙离子的摩尔浓度的比值、用JD/Ca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犇徐华伟汪永威孙勇王浩杜艳超熊远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