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孔径竹吸管生产的拉丝机及其拉丝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556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孔径竹吸管生产的拉丝机,涉及竹吸管加工领域,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若干组依次转动连接于机架上的送料轮,所述机架上连接有表面处理机构,所述表面处理机构包括依次设置于相邻两组送料轮之间的平切组件、绕切组件、磨切组件,所述平切组件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环形锯片,所述环形锯片平面端与机架上转动连接的轴杆固定,轴杆与传动轴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能够高效处理竹材,形成用于生产竹吸管的竹棒,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大孔径竹吸管生产的拉丝机及其拉丝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竹吸管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孔径竹吸管生产的拉丝机及其拉丝方法。
技术介绍
竹吸管加工是将原竹通过破竹机切成定长的竹片,再将竹片经拉丝、裁切、钻孔等加工形成的吸管,竹吸管口径与原竹壁厚相关,在3-5年生长期的原竹壁厚大概在10-15mm,钻孔后,其孔径大约在6-7mm,作为大口径吸管实用,便于吸食带有大颗粒的饮片。专利号为CN109591131B的申请文件公开了生态环保型竹吸管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其制作步骤包括:毛竹锯断、毛竹破开、拉丝、圆棒烘干、圆棒锯断、圆棒磨光以及钻取中空,得到生态环保型竹吸管。专利号为CN104526812B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可调竹丝截面形状的竹子拉丝机。该竹子拉丝机包括机架和支架,机架上固定设有水平刀片、相对的上导轨架、下导轨架,所述上导轨架上安装有可沿上导轨架移动的上辊架,所述上辊架的底端通过轴承安装有上辊;所述支架固定有竹子输送平台和下辊架,所述下辊架的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下辊,所述竹子输送平台的顶面与下辊的顶面平齐,所述支架安装于下导轨架上,以使竹子输送平台及下辊可沿下导轨架同步移动;所述上辊和/或下辊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竹子输送平台位于水平刀片的下方;沿竹子的输送方向,在水平刀片的后方,竹子输送平台依次设有至少两条可沿拉丝杆的轴向移动的拉丝杆,所述拉丝杆间隔设有若干片垂直刀片。由于竹吸管制作需要将竹材制成圆柱状,再从中部钻孔,现有拉丝机无法实现,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针对竹材使其成型后能够接近圆柱状的拉丝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孔径竹吸管生产的拉丝机及其拉丝方法,以用于高效加工竹吸管。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适用于大孔径竹吸管生产的拉丝机,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若干组依次转动连接于机架上的送料轮,所述机架上连接有表面处理机构,所述表面处理机构包括依次设置于相邻两组送料轮之间的平切组件、绕切组件、磨切组件,所述平切组件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环形锯片,所述环形锯片平面端与机架上转动连接的轴杆固定,轴杆与传动轴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环形锯片一端设置有沿环形锯片环形阵列的锯齿,环形锯片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轴杆固定连接,所述环形锯片侧面设置有以环形锯片轴线为中心环形阵列的通孔,所述轴杆通过第一链轮、第一链条与传动轴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通孔与环形锯片轴线倾斜,且环形锯片上与通孔接触一侧开刃。优选的,所述环形锯片底部设置有导向支板,所述导向支板与机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绕切组件包括与机架通过筒套转动连接的转筒,所述转筒内部固定连接有以转筒内固定有刨片,所述刨片为圆台状,刨片上设置有以刨片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的刨刃,所述转筒通过第二链轮、第二链条与传动轴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磨切组件包括与机架上转动连接的转轴固定连接的磨砂筒,所述磨砂筒内部通过气囊与磨片连接。优选的,同组所述送料轮包括与机架上轴座转动连接的上夹轮、下夹轮,所述轴座包括与机架固定的滑筒,所述滑筒内滑动连接有与上夹轮转动连接的滑塞,所述上夹轮、下夹轮的轮轴气动传动机构与传动轴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气动传动机构包括与上夹轮、下夹轮的轮轴固定连接的扇轮,所述扇轮位于S形气道中,所述S形气道连接有单向阀,S形气道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传动轴上固定连接的转盘侧面凸柱转动连接。一种适用于大孔径竹吸管生产的拉丝机的拉丝方法,通过多组在机架上呈线性阵列的送料轮送料,使竹片经过机架,在相邻两组送料轮之间依次设置平切机构、绕切机构、磨切组件,依次处理竹片表面竹节、将竹片绕切形成类圆柱状、再进行打磨成型,将竹片连有竹节的一侧向上由送料机构一端送入,在送料轮带动下,竹片首先进入到平切组件,转动的环形锯片将竹节部分锯掉,形成表面稍平整的竹片,再经绕切组件切掉边缘,形成类圆柱状的竹棍,最后经磨切装置打磨表面使其光滑,得到用于制造竹吸管的柱状竹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机架上设置送料机构,送料轮转动使竹片相对于基架移动,在相邻两组送料轮分别依次设置平切组件、绕切组件、磨切组件,将竹片竹节首先切除,之后通过绕切组件形成类圆柱状,最后经打磨形成用于生产竹吸管的柱状材料,一次加工成型,加工效率高;2、平切组件采用环形锯片,针对于竹材,能够将圆柱破开后形成的竹片上的竹节去除,且能够与竹片内壁贴合,避免竹片被进一步破损导致竹棒直径不足以加工竹吸管,且在环形锯片侧面开孔,孔侧面开刃用于初步清理竹材表面;3、绕切组件采用形状为圆台状的转筒,能够使竹片经过转筒侧面的刨刀切削后形成类圆柱状的结构,且圆台状的设计更易于竹片进入转筒内,并易于与转筒中心对齐;4、磨切组件采用磨砂筒通过气囊与磨片连接的方式,能够通过控制气囊内部压力控制摩擦力度,实现针对非正圆状状的竹棒贴合打磨;5、送料轮中上夹轮与滑筒内滑动连接的滑塞转动连接,轮轴与位于S形气道内转动连接的扇轮固定,通过传动轴转动驱动送料轮转动,同时能够通过滑塞两侧压差作用使上夹轮与对位于下夹轮上的竹片产生一定的压力,用于夹紧竹片,避免竹片加工过程中翻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平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绕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磨切组件的结构示意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传动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送料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架;2、送料轮;21、上夹轮;22、下夹轮;23、扇轮;24、S形气道;25、滑塞;26、滑筒;3、电机;4、平切组件;41、环形锯片;42、锯齿;43、通孔;44、连接杆;45、第一链轮;46、固定杆;47、第一链条;5、绕切机构;51、转筒;52、筒套;53、第二链轮;54、第二链条;6、磨切机构;61、磨砂筒;62、气囊;63、磨片;64、第三链轮;65、导气筒;66、第三链条;7、导向支板;8、送料机构;9、传动轴;91、转盘;92、连杆;93、活塞杆;94、气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适用于大孔径竹吸管生产的拉丝机,包括送料机构8,其特征在于:送料机构8包括若干组依次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的送料轮2,机架1上连接有表面处理机构,表面处理机构包括依次设置于相邻两组送料轮2之间的平切组件4、绕切组件、磨切组件,平切组件4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环形锯片41,环形锯片41平面端与机架1上转动连接的轴杆固定,轴杆与传动轴9传动连接;环形锯片41一端设置有沿环形锯片41环形阵列的锯齿42,环形锯片41另一端通过连接杆44与轴杆固定连接,环形锯片41侧面设置有以环形锯片41轴线为中心环形阵列的通孔43,轴杆通过第一链轮45、第一链条47与传动轴9传动连接;通孔43与环形锯片41轴线倾斜,且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大孔径竹吸管生产的拉丝机,包括送料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8)包括若干组依次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的送料轮(2),所述机架(1)上连接有表面处理机构,所述表面处理机构包括依次设置于相邻两组送料轮(2)之间的平切组件(4)、绕切组件、磨切组件,所述平切组件(4)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环形锯片(41),所述环形锯片(41)平面端与机架(1)上转动连接的轴杆固定,轴杆与传动轴(9)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大孔径竹吸管生产的拉丝机,包括送料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8)包括若干组依次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的送料轮(2),所述机架(1)上连接有表面处理机构,所述表面处理机构包括依次设置于相邻两组送料轮(2)之间的平切组件(4)、绕切组件、磨切组件,所述平切组件(4)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环形锯片(41),所述环形锯片(41)平面端与机架(1)上转动连接的轴杆固定,轴杆与传动轴(9)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孔径竹吸管生产的拉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锯片(41)一端设置有沿环形锯片(41)环形阵列的锯齿(42),环形锯片(41)另一端通过连接杆(44)与轴杆固定连接,所述环形锯片(41)侧面设置有以环形锯片(41)轴线为中心环形阵列的通孔(43),所述轴杆通过第一链轮(45)、第一链条(47)与传动轴(9)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孔径竹吸管生产的拉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3)与环形锯片(41)轴线倾斜,且环形锯片(41)上与通孔(43)接触一侧开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孔径竹吸管生产的拉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锯片(41)底部设置有导向支板(7),所述导向支板(7)与机架(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孔径竹吸管生产的拉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切组件包括与机架(1)通过筒套(52)转动连接的转筒(51),所述转筒(51)内部固定连接有以转筒(51)内固定有刨片,所述刨片为圆台状,刨片上设置有以刨片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的刨刃,所述转筒(51)通过第二链轮(53)、第二链条(54)与传动轴(9)传动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鸿叶集团生态竹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