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舱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533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舱体结构,包括舱体、舱门、床架和按摩辊;所述舱门与舱体一侧连接,所述床架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面设有振动线圈,所述振动线圈顶部连接有振动板,所述按摩辊架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外侧设有电机;所述第二平台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底面设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顶部连接有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且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动轴,两个所述活动轴分别通过滑轮与第二凹槽两侧的第一滑槽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帮助使用者进行睡前按摩,提供舒适、放松的氛围,能够帮助使用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舱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睡眠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舱体结构。
技术介绍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目前基本上都是通过我们自身的休息来恢复精神、体力,而低睡眠质量无法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新陈代谢,以及增进免疫力的功效。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部分时间都要用来工作,人们的睡眠质量越发的得不到保障,短暂的休息也只能在办公区域将就的打个盹,因此出现了简易的睡眠舱供人们休息。但是目前的睡眠舱设置十分简单,仅仅在睡眠舱内部放置一个床垫供一个人躺卧,不能满足人们在长时间的工作后快速进入睡眠状态,且无法帮助解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舱体结构,帮助使用者进行睡前按摩,提供舒适、放松的氛围,让使用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舱体结构,包括舱体、舱门、床架和按摩辊;所述舱门与所述舱体一侧活动连接,所述床架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面设有振动线圈,所述振动线圈顶部连接有振动板,所述按摩辊架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外侧设有电机,且电机的转轴贯穿第一凹槽与按摩辊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平台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底面设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顶部通过轴承座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且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动轴,两个所述活动轴分别通过滑轮与第二凹槽两侧的第一滑槽连接。优选地,所述按摩辊两端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凹槽内壁的第二滑槽底部连接,按摩辊的数量有若干个,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按摩辊与所述振动板的位置相对应,且按摩辊与振动板表面为压迫状态。优选地,所述按摩辊表面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一按摩珠,第一按摩珠的数量为若干个,具体呈圆周状阵列。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具体为活动连接,且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呈V字形;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上均活动连接有第二按摩珠,呈直线阵列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舱体结构,可帮助使用者进行睡前按摩,提供舒适、放松的氛围,能够帮助使用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舱体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舱体;2、舱门;3、床架;30、第一平台;300、第一凹槽;31、第二平台;310、第二凹槽;311、第一滑槽;4、振动线圈;5、振动板;6、按摩辊;60、圆形槽;61、第一按摩珠;7、第二滑槽;8、弹簧;9、伸缩气缸;10、轴承座;11、第一活动杆;12、第二活动杆;13、第二按摩珠;14、活动轴;15、滑轮;16、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至图4,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舱体结构,包括舱体1、舱门2、床架3和按摩辊6;所述舱门2与所述舱体1一侧活动连接,所述床架3包括第一平台30和第二平台31,所述第一平台30上设有第一凹槽300,所述第一凹槽300底面设有振动线圈4,所述振动线圈4顶部连接有振动板5,所述按摩辊6架设于所述第一凹槽300内,所述第一凹槽300外侧设有电机16,且电机16的转轴贯穿第一凹槽300与按摩辊6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平台31上设有第二凹槽310,第二凹槽310底面设有伸缩气缸9,伸缩气缸9顶部通过轴承座10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杆11和第二活动杆12,且第一活动杆11和第二活动杆12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动轴14,两个所述活动轴14分别通过滑轮15与第二凹槽310两侧的第一滑槽311连接。所述振动线圈4与电机16均与外部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振动线圈4用于驱动振动板5带动按摩辊6振动,所述按摩辊6用于对使用者的背部实现按摩效果,所述伸缩气缸9用于驱动第一活动杆11和第二活动杆12运动,所述第一活动杆11和第二活动杆12和第二按摩珠13的配合使用可为使用者的颈部按摩,所述电机16用于驱动按摩辊6转动。所述按摩辊6两端通过弹簧8与所述第一凹槽300内壁的第二滑槽7底部连接,按摩辊6的数量有若干个,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300内;所述按摩辊6与所述振动板5的位置相对应,且按摩辊6与振动板5表面为压迫状态。所述按摩辊6表面设有圆形槽60,所述圆形槽60内活动连接有第一按摩珠61,第一按摩珠61的数量为若干个,具体呈圆周状阵列。所述第一活动杆11和第二活动杆12具体为活动连接,且第一活动杆11和第二活动杆12呈V字形;所述第一活动杆11和第二活动杆12上均活动连接有第二按摩珠13,呈直线阵列设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前,将床架3上套上备好的弹性网格床罩,然后铺床准备休息,休息时将舱门2关闭,然后启动振动线圈4和电机16,此时振动板5带动按摩辊6振动,同时电机16驱动按摩辊转动,此时第一按摩珠61和按摩辊6会为使用者的身体带来按摩效果,与此同时,伸缩气缸9驱动第一活动杆11和第二活动杆12沿第一滑槽311上下移动,而且第一活动杆11和第二活动杆12在上升时角度会慢慢变大,下降时慢慢变小,如此可适应颈部形状,此时第二按摩珠13通过摩擦滚动对使用者的颈部实现按摩效果,帮助使用者舒适的休息。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舱门(2)、床架(3)和按摩辊(6);所述舱门(2)与所述舱体(1)一侧活动连接,所述床架(3)包括第一平台(30)和第二平台(31),所述第一平台(30)上设有第一凹槽(300),所述第一凹槽(300)底面设有振动线圈(4),所述振动线圈(4)顶部连接有振动板(5),所述按摩辊(6)架设于所述第一凹槽(300)内,所述第一凹槽(300)外侧设有电机(16),且电机(16)的转轴贯穿第一凹槽(300)与按摩辊(6)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平台(31)上设有第二凹槽(310),第二凹槽(310)底面设有伸缩气缸(9),伸缩气缸(9)顶部通过轴承座(10)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杆(11)和第二活动杆(12),且第一活动杆(11)和第二活动杆(12)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动轴(14),两个所述活动轴(14)分别通过滑轮(15)与第二凹槽(310)两侧的第一滑槽(31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舱门(2)、床架(3)和按摩辊(6);所述舱门(2)与所述舱体(1)一侧活动连接,所述床架(3)包括第一平台(30)和第二平台(31),所述第一平台(30)上设有第一凹槽(300),所述第一凹槽(300)底面设有振动线圈(4),所述振动线圈(4)顶部连接有振动板(5),所述按摩辊(6)架设于所述第一凹槽(300)内,所述第一凹槽(300)外侧设有电机(16),且电机(16)的转轴贯穿第一凹槽(300)与按摩辊(6)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平台(31)上设有第二凹槽(310),第二凹槽(310)底面设有伸缩气缸(9),伸缩气缸(9)顶部通过轴承座(10)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杆(11)和第二活动杆(12),且第一活动杆(11)和第二活动杆(12)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动轴(14),两个所述活动轴(14)分别通过滑轮(15)与第二凹槽(310)两侧的第一滑槽(31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敏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