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循环出菇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94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立体循环出菇架,包括立式框架,其技术核心是:立式框架的顶部设置有水喷淋装置;立式框架沿长度方向的前端是采收位;立式框架上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上链轮单元、下链轮单元、尾端过渡链轮、前端传动大链轮、前端过渡链轮,封闭式传动链条与所有的链轮啮合,两侧的封闭式传动链条之间相应按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吊挂销,多个菌棒放置框分别吊挂在多个吊挂销上。电器控制柜用于控制电机减速器总成、水喷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水喷淋装置给菌棒喷水加湿,实现操作人员只需站在地面的固定位置采收,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循环出菇架
本技术属于香菇工厂化栽培领域,涉及香菇出菇架。
技术介绍
香菇工厂化栽培近年来步伐不断加速,制棒、培菌的工厂式集约化、自动化的各种模式基本成熟,其工艺流程是:培养料配制—装袋制作菌棒—室内养菌—室内出菇。目前,在出菇房内设置的香菇出菇架大都是固定式多层钢质框架,从下向上设置多层承重板或多层承重网,菌棒直接排放在其上进行出菇管理,例如公开号为CN207911583U的技术专利就公开了类似的出菇架,存在的不足是:给菌棒喷水加湿不方便,需要人工操作;采收时,需要人工登高才能采收上面的香菇,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不利于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式香菇出菇架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立体循环出菇架,通过喷淋装置给菌棒喷水加湿,操作人员只需站在地面的固定位置采收,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立体循环出菇架,包括立式框架,其特征在于:立式框架沿长度方向的前端是采收位;立式框架上沿宽度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上链轮单元、下链轮单元、尾端过渡链轮、前端传动大链轮、前端过渡链轮,前端传动大链轮设置在采收位,所述的上链轮单元包括至少3列上链轮,所述的下链轮单元包括至少3列下链轮,上链轮、下链轮交错设置;封闭式传动链条与前端传动大链轮、前端过渡链轮、上链轮、下链轮、尾端过渡链轮啮合,封闭式传动链条在上链轮、下链轮之间形成高度方向的蛇形布置循环啮合,通过尾端过渡链轮的设置,使得尾端过渡链轮、前端传动大链轮之间的封闭式传动链条部分形成水平传动部;两侧的封闭式传动链条之间相应按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吊挂销,多个菌棒放置框分别吊挂在多个吊挂销上;在立式框架的采收位两侧对应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上水平支撑有转轴,前端传动大链轮固定在转轴上,转轴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传动部,立式框架内设置有电机减速器总成安装板,电机减速器总成安装板上固定有电机减速器总成,电机减速器总成通过链传动副与转轴的传动部传动连接,进而驱动前端传动大链轮;立式框架的顶部设置有水喷淋装置,包括安装在上链轮之间的多根喷淋管,喷淋管与进水总管连接,进水总管上安装有电磁阀门;立式框架的侧边设置电器控制柜,电器控制柜用于控制电机减速器总成、进水总管上的电磁阀门。本技术中,为了规范化和标准化,适合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上链轮及下链轮的列数设置为12-16列,能满足大部分香菇工厂化栽培的需要。本技术中,为了安全,在所述的链传动副上设有防护罩。本技术中,所述上链轮及下链轮的列数是根据出菇车间面积来设置的,出菇车间面积越大,立式框架就可以做的更大,上链轮及下链轮的列数显然可以增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立式框架的设置有封闭式传动链条,通过在封闭式传动链条上设置吊挂销用于吊挂多个菌棒放置框,设置水喷淋装置能对菌棒放置框内的菌棒直接喷淋,通过封闭式传动链条的传动,保证每个菌棒都能喷淋到水,采收时所有的菌棒放置框都能移动到采收位;本技术采用水喷淋装置给菌棒喷水加湿,实现操作人员只需站在地面的固定位置采收,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循环出菇架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立体循环出菇架的俯视图(省略了水喷淋装置)。图3是本技术中菌棒放置框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菌棒放置框的左视图。图中所示:1.立式框架;2.进水总管;3.喷淋管;4.上链轮;5.封闭式传动链条;6.前端过渡链轮;7.前端传动大链轮;8.菌棒放置框;9.转轴;10.轴承座;11.下辅助支撑板;12.下链轮;13.尾端过渡链轮;14.电机减速器总成安装板;15.电机减速器总成;16.链传动副;17.防护罩;18.吊挂销;1-1.采收位;2-1.电磁阀门。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图2所示,结合附图标记,详细描述本技术:立体循环出菇架,包括立式框架1,立式框架沿长度方向的前端是采收位1-1;立式框架上沿宽度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上链轮单元、下链轮单元、尾端过渡链轮13、前端传动大链轮7、前端过渡链轮6,前端传动大链轮7设置在采收位1-1,所述的上链轮单元包括至少3列上链轮4,所述的下链轮单元包括至少3列下链轮12,上链轮4、下链轮12交错设置;封闭式传动链条5与前端传动大链轮、前端过渡链轮、上链轮、下链轮、尾端过渡链轮啮合,封闭式传动链条5在上链轮4、下链轮12之间形成高度方向的蛇形布置循环啮合,通过尾端过渡链轮13的设置,使得尾端过渡链轮13、前端传动大链轮7之间的封闭式传动链条部分形成水平传动部;两侧的封闭式传动链条5之间相应按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吊挂销18,多个菌棒放置框8分别吊挂在多个吊挂销18上;在立式框架的采收位1-1两侧对应安装有轴承座10,轴承座10上水平支撑有转轴9,前端传动大链轮7固定在转轴上,转轴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传动部,立式框架内设置有电机减速器总成安装板14,电机减速器总成安装板上固定有电机减速器总成15,电机减速器总成通过链传动副16与转轴的传动部传动连接,进而驱动前端传动大链轮;立式框架的顶部设置有水喷淋装置,包括安装在上链轮之间的多根喷淋管3,喷淋管3与进水总管2连接,进水总管上安装有电磁阀门2-1;立式框架的侧边设置电器控制柜(图中省略,没有表达),电器控制柜用于控制电机减速器总成、进水总管上的电磁阀门。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为了规范化和标准化,适合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上链轮及下链轮的列数设置为12-16列,能满足大部分香菇工厂化栽培的需要。如图1、图2所示,针对本技术,为了附图表达清楚,并没有把所有的菌棒放置框表达,只是示意表达了菌棒放置框8。如图1所示,为了安全,在所述的链传动副16上设有防护罩17。如图3、图4所示,进一步表达了菌棒放置框的结构,包括放置框本体8-1,放置框本体8-1的两端设有吊挂凸耳8-2,吊挂凸耳8-2上设有吊挂孔8-3。本技术中,所述上链轮及下链轮的列数是根据出菇车间面积来设置的,出菇车间面积越大,立式框架就可以做的更大,上链轮及下链轮的列数显然可以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立体循环出菇架,包括立式框架,其特征在于:立式框架沿长度方向的前端是采收位;立式框架上沿宽度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上链轮单元、下链轮单元、尾端过渡链轮、前端传动大链轮、前端过渡链轮,前端传动大链轮设置在采收位,所述的上链轮单元包括至少3列上链轮,所述的下链轮单元包括至少3列下链轮,上链轮、下链轮交错设置;/n封闭式传动链条与前端传动大链轮、前端过渡链轮、上链轮、下链轮、尾端过渡链轮啮合,封闭式传动链条在上链轮、下链轮之间形成高度方向的蛇形布置循环啮合,通过尾端过渡链轮的设置,使得尾端过渡链轮、前端传动大链轮之间的封闭式传动链条部分形成水平传动部;两侧的封闭式传动链条之间相应按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吊挂销,多个菌棒放置框分别吊挂在多个吊挂销上;/n在立式框架的采收位两侧对应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上水平支撑有转轴,前端传动大链轮固定在转轴上,转轴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传动部,立式框架内设置有电机减速器总成安装板,电机减速器总成安装板上固定有电机减速器总成,电机减速器总成通过链传动副与转轴的传动部传动连接,进而驱动前端传动大链轮;/n立式框架的顶部设置有水喷淋装置,包括安装在上链轮之间的多根喷淋管,喷淋管与进水总管连接,进水总管上安装有电磁阀门;/n立式框架的侧边设置电器控制柜,电器控制柜用于控制电机减速器总成、进水总管上的电磁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立体循环出菇架,包括立式框架,其特征在于:立式框架沿长度方向的前端是采收位;立式框架上沿宽度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上链轮单元、下链轮单元、尾端过渡链轮、前端传动大链轮、前端过渡链轮,前端传动大链轮设置在采收位,所述的上链轮单元包括至少3列上链轮,所述的下链轮单元包括至少3列下链轮,上链轮、下链轮交错设置;
封闭式传动链条与前端传动大链轮、前端过渡链轮、上链轮、下链轮、尾端过渡链轮啮合,封闭式传动链条在上链轮、下链轮之间形成高度方向的蛇形布置循环啮合,通过尾端过渡链轮的设置,使得尾端过渡链轮、前端传动大链轮之间的封闭式传动链条部分形成水平传动部;两侧的封闭式传动链条之间相应按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吊挂销,多个菌棒放置框分别吊挂在多个吊挂销上;
在立式框架的采收位两侧对应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巧鸽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香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