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栅线多晶电池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77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五栅线多晶电池片,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电池片,所述电池片下端连接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下端连接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电池片右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内壁右侧螺纹连接固定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池片右端,所述支架内部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凸镜,所述支架内部右端设有红外线探测器,所述支架内部底端卡接垫片,所述红外线探测器固定在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云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达到无需操作,电池片自主调整照射角度的效果,从而增加电池片吸收太阳能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栅线多晶电池片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五栅线多晶电池片。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太阳能芯片或光电池,是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它只要被满足一定照度条件的光照到,瞬间就可输出电压及在有回路的情况下产生电流,在物理学上称为太阳能光伏,简称光伏。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以光伏效应工作的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主流,而以光化学效应工作的薄膜电池实施太阳能电池则还处于萌芽阶段。随着太阳能电池片的发展,为了提高电池效率,五栅线多晶电池片的主栅宽度越来越窄,副栅的线径同样在挑战更细的水平,太阳能电池片副栅的作用是收集电池片表面光伏效应产生的电子,然后汇集起来形成电流,经过副栅流向主栅。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五栅线多晶电池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手动调整电池片,使电池片的角度对准阳光照射的角度,导致操作繁琐,且电池片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低。因此,专利技术一种五栅线多晶电池片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五栅线多晶电池片,通过支架上端用螺栓固定安装凸镜,支架内壁右侧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红外线探测器,使红外线探测器照射的点与太阳光通过凸镜照射的点重叠,使电池片通过驱动装置自主调整角度,以解决操作繁琐,和电池片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五栅线多晶电池片,包括电池片,所述电池片下端连接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下端连接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电池片右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内壁右侧螺纹连接固定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池片右端,所述支架内部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凸镜,所述支架内部右端设有红外线探测器,所述支架内部底端卡接垫片,所述红外线探测器固定在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云台,所述云台右端螺纹连接所述支架的内壁右侧,所述云台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所述红外线探测器。优选的,所述电池片下端设有支撑板。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通过直角架固定安装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轴杆,所述轴杆上端焊接转盘。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转盘顶端,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套接齿轮,所述齿轮上端啮合连接转接块,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套接轴承支撑柱,所述轴承支撑柱通过轴销固定安装在轴座内部。优选的,所述转接块焊接在支撑板的底端左侧,所述轴座顶端焊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右侧。优选的,所述红外线探测器电性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套、固定轴座、螺杆、螺母和固定轴杆,所述固定套内部套接所述红外线探测器,所述固定套外壁右端焊接所述固定轴座,所述固定轴座内部套接所述固定轴杆,所述螺杆穿过固定轴座和固定轴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五栅线多晶电池片的优点:本技术通过支架用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池片右端,支架内部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凸镜,红外线探测器固定在固定装置的内部,通过阳光照射在凸镜上,使凸镜将光线聚成光点,呈现在垫片上,通过红外线探测器对准光点进行照射,使红外线与光点重叠,当太阳移动时,光线透过凸镜在垫片呈现的光点将和红外线偏移,通过红外线探测器电性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使红外线探测器将数据传输给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调整电池片的照射角度,直到使红外线探测器与光点再次重合,起到控制调整角度的作用,达到使电池片自主调整照射角度,使电池片的照射面积维持最大的效果,从而达到无需操作,增加电池片吸收太阳能的效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截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A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转接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的固定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电池片1、支撑板11、第一驱动装置2、底座21、第一电机22、轴杆23、转盘24、第二驱动装置3、第二电机31、齿轮32、转接块33、轴承支撑柱34、轴座35、定位装置4、支架41、凸镜42、红外线探测器43、垫片44、固定装置5、云台51、固定套52、固定轴座521、螺杆522、螺母523、固定轴杆52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参照附图1-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五栅线多晶电池片,包括电池片1、第一驱动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3、定位装置4和固定装置5;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2下端连接第二驱动装置3,第一驱动装置2包括底座21、第一电机22、轴杆23和转盘24,具体的,底座21上端通过直角架固定安装第一电机22,第一电机22输出端连接轴杆23,轴杆23上端焊接转盘24,通过底座21上端用直角架固定安装第一电机22,第一电机22输出端连接轴杆23,轴杆23上端焊接转盘24,再通过转盘24连接第二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3上端连接电池片1,起到旋转的作用,达到可旋转电池片1,从而调节电池片1的照射角度的效果;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3上端连接电池片1,第二驱动装置3包括第二电机31、齿轮32、转接块33、轴承支撑柱34和轴座35,具体的,第二电机3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转盘24顶端,第二电机31输出端套接齿轮32,齿轮32上端啮合连接转接块33,第二电机31输出端套接轴承支撑柱34,轴承支撑柱34通过轴销固定安装在轴座35内部,由于第二电机3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转盘24顶端,起到固定作用,达到防止第二电机31在运动时脱落的效果,由于电池片1底端中间焊接支撑板11,转接块33焊接在支撑板11底端左侧,通过第二电机31输出端套接齿轮32,齿轮32上端啮合连接转接块33,起到连接作用,达到电机31转动时,可带动电池片1向两端移动的效果,在第一驱动装置2的作用下,达到可全维度的调整电池片1的照射角度的效果,从而达到增加电池片1吸收太阳能效率的效果;进一步地,定位装置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池片1右端,定位装置4包括支架41、凸镜42、红外线探测器43和垫片44,具体的,支架4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池片1右端,支架41内部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凸镜42,支架41内部右端设有红外线探测器43,支架41内部底端卡接垫片44,红外线探测器43型号为RS485,红外线探测器43是通过热电元件检测人体的存在或移动,并把热电元件的输出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的热电元件,红外线探测器43是现有专利技术,垫片44为吸光材料,吸光性材料是指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于照明之外并无透射,也不产生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栅线多晶电池片,包括电池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1)下端连接第二驱动装置(3),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下端连接第一驱动装置(2),所述电池片(1)右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定位装置(4),所述定位装置(4)内壁右侧螺纹连接固定装置(5);/n所述定位装置(4)包括支架(41),所述支架(4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池片(1)右端,所述支架(41)内部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凸镜(42),所述支架(41)内部右端设有红外线探测器(43),所述支架(41)内部底端卡接垫片(44),所述红外线探测器(43)固定在所述固定装置(5)的内部;/n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云台(51),所述云台(51)右端螺纹连接所述支架(41)的内壁右侧,所述云台(51)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所述红外线探测器(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栅线多晶电池片,包括电池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1)下端连接第二驱动装置(3),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下端连接第一驱动装置(2),所述电池片(1)右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定位装置(4),所述定位装置(4)内壁右侧螺纹连接固定装置(5);
所述定位装置(4)包括支架(41),所述支架(4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池片(1)右端,所述支架(41)内部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凸镜(42),所述支架(41)内部右端设有红外线探测器(43),所述支架(41)内部底端卡接垫片(44),所述红外线探测器(43)固定在所述固定装置(5)的内部;
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云台(51),所述云台(51)右端螺纹连接所述支架(41)的内壁右侧,所述云台(51)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所述红外线探测器(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栅线多晶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1)下端设有支撑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栅线多晶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包括底座(21),所述底座(21)上端通过直角架固定安装第一电机(22),所述第一电机(22)输出端连接轴杆(23),所述轴杆(23)上端焊接转盘(24)。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朝曦张森张子豪冯闯岳崧李平安于明月苗春峰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中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