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循环利用余粉的硒鼓,涉及激光打印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打印通道,所述壳体内部的另一端开设有打印腔,所述打印腔的内壁设置有感光辊,所述感光辊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显影辊,所述打印腔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储墨腔,所述储墨腔的顶端插接有添加盒,所述添加盒的内侧设置有除湿盒,所述添加盒的底端设置有旋转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回收槽的使用,对感光辊表面刮除的剩余碳粉进行收集,通过循环腔和循环管的使用,将回收槽处积累的剩余碳粉进行循环收集,通过滤网的使用,对循环腔内的碳粉进行过滤,将碳粉中的杂质过滤,然后通过循环泵转移至储墨腔内使碳粉能够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利用余粉的硒鼓
本技术涉及激光打印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循环利用余粉的硒鼓。
技术介绍
在20世纪60年代起发展的一项打印技术,第一台激光打印机诞生于1971年。激光打印技术是利用激光束将数字化图形或文档快速“投影”到一个感光表面,被激光束命中的位置会发生电子放电现象,然后由于静电作用,像磁铁般地吸引一些纤细的“碳粉”,打印效果就出来了,因其打印技术的核心为激光成像技术,所以这种打印技术叫做“激光打印技术”。硒鼓内的碳粉在使用过程中,显影辊在给鼓芯供给碳粉过程中,多余碳粉会被重新回收,由于碳粉在使用过程中会直接接触纸张,且会与其他零部件产生摩擦,而碳粉本身也看会受潮成块,导致碳粉不能直接重复使用,如果直接将碳粉遗弃会造成非常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余粉的硒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利用余粉的硒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打印通道,所述壳体内部的另一端开设有打印腔,所述打印腔的内壁设置有感光辊,所述感光辊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显影辊,所述打印腔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储墨腔,所述储墨腔的顶端插接有添加盒,所述添加盒的内侧设置有除湿盒,所述添加盒的底端设置有旋转盖,所述旋转盖一端的外侧设置有扭簧,所述储墨腔的内壁设置有顶栓,所述储墨腔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一端设置有循环腔,所述循环腔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滤网,所述循环腔的内底壁设置有卡盖,所述循环腔的一端与循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回收槽。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微型驱动电机,所述微型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循环泵的动力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泵使余粉能够被循环过滤和使用。进一步的,所述打印通道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滚动辊,所述滚动辊与感光辊相对应,所述打印通道将碳粉印在纸张上。进一步的,所述显影辊设置于打印腔的内壁,所述打印腔的外侧设置有刮板,所述显影辊将储墨腔内的碳粉均匀的转移到感光辊的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储墨腔内壁的顶端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壁与添加盒的外侧插接,所述储墨腔用于储存和供给碳粉。进一步的,所述储墨腔的内壁的底端设置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的内壁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腔的底端与回收槽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回收槽用于回收余粉。进一步的,所述循环腔的内底壁开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的内壁与卡盖的外侧活动连接,所述循环腔用于排除杂质和失效碳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回收槽的使用,对感光辊表面刮除的剩余碳粉进行收集,通过循环腔和循环管的使用,将回收槽处积累的剩余碳粉进行循环收集,通过滤网的使用,对循环腔内的碳粉进行过滤,将碳粉中的杂质过滤,然后通过循环泵转移至储墨腔内使碳粉能够正常使用。2、本技术通过除湿盒的使用,吸除添加盒内的潮气,防止添加盒内的碳粉受潮凝固,通过旋转盖的使用,控制添加盒的碳粉的释放和装填,通过顶栓与旋转盖的配合,使得添加盒在储墨腔内侧自动释放碳粉,避免碳粉与外界空气接触导致受潮或弥散。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打印通道;3、打印腔;4、感光辊;5、显影辊;6、循环泵;7、滤网;8、卡盖;9、回收槽;10、循环管;11、循环腔;12、储墨腔;13、除湿盒;14、添加盒;15、顶栓;16、旋转盖;17、扭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的一种可循环利用余粉的硒鼓,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打印通道2,所述壳体1内部的另一端开设有打印腔3,所述打印腔3的内壁设置有感光辊4,所述感光辊4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显影辊5,所述打印腔3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储墨腔12,所述储墨腔12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循环泵6,所述循环泵6的一端设置有循环腔11,所述循环腔1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滤网7,所述循环腔11的内底壁设置有卡盖8,所述循环腔11的一端与循环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10的另一端设置有回收槽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微型驱动电机,所述微型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循环泵6的动力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泵6使余粉能够被循环过滤和使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打印通道2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滚动辊,所述滚动辊与感光辊4相对应,所述打印通道2将碳粉印在纸张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墨腔12的内壁的底端设置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的内壁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腔的底端与回收槽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回收槽9用于回收余粉。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腔11的内底壁开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的内壁与卡盖8的外侧活动连接,所述循环腔11用于排除杂质和失效碳粉。具体实施方式为:通过电机带动循环泵6运转,循环泵6在循环腔11内产生吸力,通过循环腔11和循环管10对回收槽9内的剩余碳粉进行循环运输,通过回收槽9的使用,对感光辊4表面刮除的剩余碳粉进行收集,通过循环腔11和循环管10的使用,将回收槽9处积累的剩余碳粉进行循环收集,通过滤网7的使用,对循环腔11内的碳粉进行过滤,将碳粉中的杂质过滤,然后通过循环泵6转移至储墨腔12内使碳粉能够正常使用。如图1和图3所示的一种可循环利用余粉的硒鼓,还包括储墨腔12,所述储墨腔12的顶端插接有添加盒14,所述添加盒14的内侧设置有除湿盒13,所述添加盒14的底端设置有旋转盖16,所述旋转盖16一端的外侧设置有扭簧17,所述储墨腔12的内壁设置有顶栓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墨腔12内壁的顶端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壁与添加盒14的外侧插接,所述储墨腔12用于储存和供给碳粉。具体实施方式为:通过添加盒14与储墨腔12的顶部凹槽进行插接,维持对储墨腔12内进行碳粉的填加,操作简便快速、安全性高,通过添加盒14转移碳粉,减少和避免碳粉与外界空气接触,通过除湿盒13的使用,吸除添加盒14内的潮气,防止添加盒14内的碳粉受潮凝固,通过旋转盖16的使用,控制添加盒14的碳粉的释放和装填,通过顶栓15与旋转盖16的配合,使得添加盒14在储墨腔12内侧自动释放碳粉,避免碳粉与外界空气接触导致受潮或弥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利用余粉的硒鼓,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打印通道(2),所述壳体(1)内部的另一端开设有打印腔(3),所述打印腔(3)的内壁设置有感光辊(4),所述感光辊(4)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显影辊(5),所述打印腔(3)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储墨腔(12),所述储墨腔(12)的顶端插接有添加盒(14),所述添加盒(14)的内侧设置有除湿盒(13),所述添加盒(14)的底端设置有旋转盖(16),所述旋转盖(16)一端的外侧设置有扭簧(17),所述储墨腔(12)的内壁设置有顶栓(15),所述储墨腔(12)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循环泵(6),所述循环泵(6)的一端设置有循环腔(11),所述循环腔(1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滤网(7),所述循环腔(11)的内底壁设置有卡盖(8),所述循环腔(11)的一端与循环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10)的另一端设置有回收槽(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利用余粉的硒鼓,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打印通道(2),所述壳体(1)内部的另一端开设有打印腔(3),所述打印腔(3)的内壁设置有感光辊(4),所述感光辊(4)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显影辊(5),所述打印腔(3)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储墨腔(12),所述储墨腔(12)的顶端插接有添加盒(14),所述添加盒(14)的内侧设置有除湿盒(13),所述添加盒(14)的底端设置有旋转盖(16),所述旋转盖(16)一端的外侧设置有扭簧(17),所述储墨腔(12)的内壁设置有顶栓(15),所述储墨腔(12)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循环泵(6),所述循环泵(6)的一端设置有循环腔(11),所述循环腔(1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滤网(7),所述循环腔(11)的内底壁设置有卡盖(8),所述循环腔(11)的一端与循环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10)的另一端设置有回收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余粉的硒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微型驱动电机,所述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天玉,罗明,龙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西进打印耗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