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光谱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圆孔准直器,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准直部件,所述准直部件内部左端设有第一进光孔,所述第一进光孔右端设有第二进光孔,所述第二进光孔右端设有第三进光孔,所述第三进光孔右端设有第四进光孔,所述准直部件包括圆盘晶体,所述圆盘晶体内部设有所述第一进光孔,所述圆盘晶体右端设有锥形晶体,所述锥形晶体右端设有斜面,所述锥形晶体内部设有第二进光孔、第三进光孔和第四进光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折射到测试台上的物体反射光只呈现凝聚的一个点,达到无需手动调整棱镜或衍射光栅的折射角度,且折射到测试台上的光线凝聚和明显,方便操作和方便测试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圆孔准直器
本技术涉及光谱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圆孔准直器。
技术介绍
光谱仪又称分光仪,广泛为人知的为直读光谱仪;以光电倍增管等光探测器测量谱线不同波长位置强度的装置;它由一个入射狭缝,一个色散系统,一个成像系统和一个或多个出射狭缝组成;以色散元件将辐射源的电磁辐射分离出所需要的波长或波长区域,并在选定的波长上,或扫描某一波段,进行强度测定。光谱仪分为单色仪和多色仪两种。光谱仪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由棱镜或衍射光栅等构成,利用光谱仪可测量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阳光中的七色光是肉眼能分的部分,但若通过光谱仪将阳光分解,按波长排列,可见光只占光谱中很小的范围,其余都是肉眼无法分辨的光谱,如红外线、微波、紫外线、X射线等等;通过光谱仪对光信息的抓取、以照相底片显影,或电脑化自动显示数值仪器显示和分析,从而测知物品中含有何种元素;这种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卫生、金属工业等的检测中。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光谱仪是通过棱镜或衍射光栅将物体反射的光线打在测试台上,但是通过棱镜或衍射光栅折射的光线容易分散,且不容易打在测试台的一个点上,需要进行调整操作,操作繁琐。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可调节圆孔准直器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圆孔准直器,通过光谱仪内部卡接准直部件,使准直部件左端的第一进光孔接收物体的反射光,经过第二进光孔、第三进光孔和第四进光孔进行凝聚和限位,通过准直部件右端斜面45度折射到测试台上,以解决测试台无法呈现一个点,需要进行调整操作和操作繁琐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圆孔准直器,包括准直部件,所述准直部件内部左端设有第一进光孔,所述第一进光孔右端设有第二进光孔,所述第二进光孔右端设有第三进光孔,所述第三进光孔右端设有第四进光孔;所述准直部件包括圆盘晶体,所述圆盘晶体内部设有所述第一进光孔,所述圆盘晶体右端设有锥形晶体,所述锥形晶体右端设有斜面;所述锥形晶体内部设有第二进光孔、第三进光孔和第四进光孔。优选的,所述圆盘晶体直径设置为30mm,所述锥形晶体最大直径设置为25mm,所述斜面向左端倾斜角度设置为45度,所述锥形晶体与所述斜面上端之间的角度设置为22度。优选的,所述第一进光孔直径设置为20mm,所述第一进光孔深度设置为3mm。优选的,所述第二进光孔直径设置为6mm,所述第二进光孔深度设置为15mm。优选的,所述第三进光孔直径设置为3mm,所述第三进光孔深度设置为7mm。优选的,所述第四进光孔直径设置为1mm。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可调节圆孔准直器的优点:本技术通过圆盘晶体右端设有锥形晶体,再通过圆盘晶体直径设置为30mm,锥形晶体最大直径设置为25mm,使光谱仪的固定结构卡接在锥形晶体的外壁左端,通过圆盘晶体对固定结构进行限位,起到固定作用,达到防止准直部件脱落和偏移的效果;通过圆盘晶体内部设有第一进光孔,再通过第一进光孔直径设置为20mm,第一进光孔深度设置为3mm,使第一进光孔能够最大限度的接收物体反射的光,起到接收的作用,达到能够接收物体反射的光的效果,防止物体反射的光无法进入准直部件内部的效果;通过第二进光孔直径设置为6mm,第二进光孔深度设置为15mm,使第二进光孔的直径小于第一进光孔,通过第一进光孔进行接收物体反射的光,使物体反射的光通过第一进光孔进入第二进光孔,从而聚集和限制物体反射的光,使物体反射的光凝聚,起到凝聚和限位的作用,达到对物体反射的光进行凝聚,防止物体反射的光溃散,且对物体反射的光进行导向和限位,防止物体反射的光偏移的效果;通过第三进光孔直径设置为3mm,第三进光孔深度设置为7mm,使物体反射的光通过第二进光孔进入第三进光孔,对物体反射的光进行二次凝聚和导向限位,起到凝聚和限位的作用,达到对物体反射的光进行二次凝聚和导向限位的效果;通过第四进光孔直径设置为1mm,使物体反射的光通过第三进光孔进入第四进光孔,从而增加物体反射的光的稳定性,防止物体反射的光不够凝聚和光线分散或溃散的效果;再通过斜面向左端倾斜角度设置为45度,锥形晶体与所述斜面上端之间的角度设置为22度,使凝聚的物体反射光通过第四进光孔由斜面通过45度斜角折射到测试台上,使折射到测试台上的物体反射光只呈现凝聚的一个点,起到方便测试的作用,从而达到无需手动调整棱镜或衍射光栅的折射角度,且折射到测试台上的光线凝聚和明显,方便操作和方便测试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右视图;图中:准直部件1、圆盘晶体11、锥形晶体12、斜面13、第一进光孔2、第二进光孔3、第三进光孔4、第四进光孔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附图1-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圆孔准直器,包括准直部件1、第一进光孔2、第二进光孔3、第三进光孔4和第四进光孔5;进一步地,准直部件1内部左端设有第一进光孔2,准直部件1包括圆盘晶体11、锥形晶体12和斜面13,具体的,圆盘晶体11内部设有第一进光孔2,圆盘晶体11右端设有锥形晶体12,锥形晶体12右端设有斜面13,通过圆盘晶体11右端设有锥形晶体12,再通过圆盘晶体11直径设置为30mm,锥形晶体12最大直径设置为25mm,使光谱仪的固定结构卡接在锥形晶体12的外壁左端,通过圆盘晶体11对固定结构进行限位,起到固定作用,达到防止准直部件1脱落和偏移的效果,通过圆盘晶体11内部设有第一进光孔2,再通过第一进光孔2直径设置为20mm,第一进光孔2深度设置为3mm,使第一进光孔2能够最大限度的接收物体反射的光,起到接收的作用,达到能够接收物体反射的光的效果,防止物体反射的光无法进入准直部件1内部的效果,通过第二进光孔3直径设置为6mm,第二进光孔3深度设置为15mm,使第二进光孔3的直径小于第一进光孔2,通过第一进光孔2进行接收物体反射的光,使物体反射的光通过第一进光孔2进入第二进光孔3,从而聚集和限制物体反射的光,使物体反射的光凝聚,起到凝聚和限位的作用,达到对物体反射的光进行凝聚,防止物体反射的光溃散,且对物体反射的光进行导向和限位,防止物体反射的光偏移的效果,通过第三进光孔4直径设置为3mm,第三进光孔4深度设置为7mm,使物体反射的光通过第二进光孔3进入第三进光孔4,对物体反射的光进行二次凝聚和导向限位,起到凝聚和限位的作用,达到对物体反射的光进行二次凝聚和导向限位的效果,通过第四进光孔5直径设置为1mm,使物体反射的光通过第三进光孔4进入第四进光孔5,从而增加物体反射的光的稳定性,防止物体反射的光不够凝聚和光线分散或溃散的效果,再通过斜面13向左端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圆孔准直器,包括准直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部件(1)内部左端设有第一进光孔(2),所述第一进光孔(2)右端设有第二进光孔(3),所述第二进光孔(3)右端设有第三进光孔(4),所述第三进光孔(4)右端设有第四进光孔(5);/n所述准直部件(1)包括圆盘晶体(11),所述圆盘晶体(11)内部设有所述第一进光孔(2),所述圆盘晶体(11)右端设有锥形晶体(12),所述锥形晶体(12)右端设有斜面(13);/n所述锥形晶体(12)内部设有第二进光孔(3)、第三进光孔(4)和第四进光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圆孔准直器,包括准直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部件(1)内部左端设有第一进光孔(2),所述第一进光孔(2)右端设有第二进光孔(3),所述第二进光孔(3)右端设有第三进光孔(4),所述第三进光孔(4)右端设有第四进光孔(5);
所述准直部件(1)包括圆盘晶体(11),所述圆盘晶体(11)内部设有所述第一进光孔(2),所述圆盘晶体(11)右端设有锥形晶体(12),所述锥形晶体(12)右端设有斜面(13);
所述锥形晶体(12)内部设有第二进光孔(3)、第三进光孔(4)和第四进光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圆孔准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晶体(11)直径设置为30mm,所述锥形晶体(12)最大直径设置为25mm,所述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虎,白西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云志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