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430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缆保护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包括管道、光缆、固定组件和夹紧组件;所述光缆滑动连接在管道内侧壁上;所述光缆与管道接触的顶端四周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组第一凹槽,且底端四周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组第二凹槽;所述管道内部开设有空腔;两组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管道内部;两组所述夹紧组件设置在管道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T型杆和弹簧;所述T型杆设置在管道外侧壁上,且与其滑动连接;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和夹紧组件,依靠各组件的相互配合,使光缆固定并夹紧在管道内部,防止光缆在下井过程中发生晃动,进而保护了其不会碰撞井壁受损,进一步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
本技术属于光缆保护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
技术介绍
光缆(opticalfibercable)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光缆是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缆芯,外包有护套,有的还包覆外护层,用以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线路。现有的光缆保护器在光缆下井过程中由于套管晃动,光缆固定不住导致的光缆随套管晃动后碰撞井壁受损,甚至断裂致使无法施工,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光缆保护器在光缆下井过程中由于套管晃动,光缆固定不住导致的光缆随套管晃动后碰撞井壁受损,甚至断裂致使无法施工的问题,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光缆、固定组件和夹紧组件;所述光缆滑动连接在管道内侧壁上;所述光缆与管道接触的顶端四周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多组第一凹槽,且底端四周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多组第二凹槽;所述管道内部开设有空腔;两组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管道内部;两组所述夹紧组件设置在管道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T型杆和弹簧;所述管道与第一凹槽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T型杆设置在管道外侧壁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固接在T型杆侧壁上;所述弹簧一端固接在空腔内侧壁上,另一端固接在固定杆侧壁上。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侧壁上固接有气囊。优选的,所述夹紧组件包括活塞缸和活塞杆;所述活塞缸对称固接在与第二凹槽对应的空腔内侧壁上;所述活塞杆滑动连接在活塞缸内部;所述活塞杆贯穿管道侧壁,并与其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活塞杆侧壁上固接有夹紧单元;所述夹紧单元包括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所述第一夹紧板固接在活塞杆侧壁上;所述第二夹紧板通过扭簧对称铰接在第一夹紧板侧壁上。优选的,所述活塞杆四周固接有橡胶圈。优选的,所述管道内侧壁上固接有海绵垫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和夹紧组件,依靠各组件的相互配合,使光缆固定并夹紧在管道内部,防止光缆在下井过程中发生晃动,进而保护了其不会碰撞井壁受损,进一步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通过设置橡胶圈和海绵垫圈,避免了光缆在管道内部移动的过程中受到剐蹭,从而保护了光缆的安全,进一步保护了信息的传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的主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的俯剖视图;图3是夹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管道;11、空腔;12、通孔;13、海绵垫圈;2、光缆;21、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23、气囊;3、固定组件;31、固定杆;32、T型杆;33、弹簧;4、夹紧组件;41、活塞缸;42、活塞杆;421、橡胶圈;43、夹紧单元;431、第一夹紧板;432、第二夹紧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包括管道1、光缆2、固定组件3和夹紧组件4;所述光缆2滑动连接在管道1内侧壁上;所述光缆2与管道1接触的顶端四周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多组第一凹槽21,且底端四周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多组第二凹槽22;所述管道1内部开设有空腔11;两组所述固定组件3设置在管道1内部;两组所述夹紧组件4设置在管道1内部;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杆31、T型杆32和弹簧33;所述管道1与第一凹槽21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2;所述T型杆32设置在管道1外侧壁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31固接在T型杆32侧壁上;所述弹簧33一端固接在空腔11内侧壁上,另一端固接在固定杆31侧壁上;工作时,将光缆2由管道1顶端通入,当光缆2滑动至固定杆31处时,推动T型杆32使其向第一凹槽21移动,同时带动固定杆31滑动至第一凹槽21,从而使固定杆31固定在第一凹槽21内,避免了光缆2在管道1内部继续滑动;T型杆32推动并拉伸弹簧33,使得弹簧33变形;当需要对管道1进行拆卸时,拉出T型杆32,带动固定杆31远离第一凹槽21,同时,弹簧33收缩复位;通过设置弹簧33,防止管道1晃动导致T型杆32提前伸入第一凹槽21内,起到了固定杆31的定位作用;通过设置固定组件3,依靠各部件的相互配合,使固定组件3固定在光缆2的第一凹槽21内,防止光缆2在管道1内部继续滑动,从而使光缆2在下井过程中发生晃动时,能固定在管道1中,进而保护了其不会碰撞井壁受损,进一步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杆31侧壁上固接有气囊23;工作时,固定组件3固定在第一凹槽21内时,固定杆31挤压气囊23,使气囊23内的气体通入夹紧组件4内部并带动其运动;当拆除管道1时,固定杆31复位,使气囊23恢复膨胀,进而使气体流回气囊23中,进一步使夹紧组件4复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夹紧组件4包括活塞缸41和活塞杆42;所述活塞缸41对称固接在与第二凹槽22对应的空腔11内侧壁上;所述活塞杆42滑动连接在活塞缸41内部;所述活塞杆42贯穿管道1侧壁,并与其滑动连接;工作时,当气囊23内的气体进入活塞缸41无杆腔内部时,推动活塞杆42运动,进一步带动夹紧组件4夹紧光缆2;当需要对管道1进行拆卸时,无杆腔内的气体流入气囊23,为了平衡无杆腔内的气压差,使得活塞杆42远离第二凹槽22,从而使夹紧组件4复位,将光缆2抽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活塞杆42侧壁上固接有夹紧单元43;所述夹紧单元43包括第一夹紧板431和第二夹紧板432;所述第一夹紧板431固接在活塞杆42侧壁上;所述第二夹紧板432通过扭簧对称铰接在第一夹紧板431侧壁上;工作时,光缆2在管道1内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扭簧可控制第一夹紧板431和二号杆的张口大小,从而控制与光缆2的接触面积,当夹紧单元43移动至第二凹槽22内,第一夹紧板431与第二夹紧板432与光缆2侧壁接触,从而将其底端夹紧;由于活塞杆42与光缆2的接触面积小,通过设置夹紧单元43使得夹紧组件4与光缆2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加了其紧固性,进一步提高了光缆2随管道1下井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了其破损。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活塞杆42四周固接橡胶圈421;工作时,活塞杆42移动的过程中,活塞杆42接触光缆2侧壁时会划伤光缆2表面,通过设置橡胶圈421,保护了光缆2免被破损。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管道1内侧壁上固接有海绵垫圈13;工作时,由于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1)、光缆(2)、固定组件(3)和夹紧组件(4);所述光缆(2)滑动连接在管道(1)内侧壁上;所述光缆(2)与管道(1)接触的顶端四周侧壁上开设有多组第一凹槽(21),且底端四周侧壁上开设有多组第二凹槽(22);所述管道(1)内部开设有空腔(11);两组所述固定组件(3)设置在管道(1)内部;两组所述夹紧组件(4)设置在管道(1)内部;/n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杆(31)、T型杆(32)和弹簧(33);所述管道(1)与第一凹槽(21)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2);所述T型杆(32)设置在管道(1)外侧壁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31)固接在T型杆(32)侧壁上;所述弹簧(33)一端固接在空腔(11)内侧壁上,另一端固接在固定杆(31)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1)、光缆(2)、固定组件(3)和夹紧组件(4);所述光缆(2)滑动连接在管道(1)内侧壁上;所述光缆(2)与管道(1)接触的顶端四周侧壁上开设有多组第一凹槽(21),且底端四周侧壁上开设有多组第二凹槽(22);所述管道(1)内部开设有空腔(11);两组所述固定组件(3)设置在管道(1)内部;两组所述夹紧组件(4)设置在管道(1)内部;
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杆(31)、T型杆(32)和弹簧(33);所述管道(1)与第一凹槽(21)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2);所述T型杆(32)设置在管道(1)外侧壁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31)固接在T型杆(32)侧壁上;所述弹簧(33)一端固接在空腔(11)内侧壁上,另一端固接在固定杆(31)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光缆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1)侧壁上固接有气囊(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畅唐忠雄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普天天籁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