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云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363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云室,包括云室主体、冷媒储槽、二级制冷装置和雾预冷装置。云室主体用于模拟云雾气条件下不同的云物理实验。二级制冷装置用于对冷媒储槽内的冷媒进行快速降温,保证云室主体的降温速率,且温度最低可达‑40℃,扩大云室主体的检测实验温度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云室主体中温度的分布与变化对云室进行冰核检测的结果的影响,同时显著拓宽了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的超低温条件下成冰机理的研究和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国内同类云室;另外,本方案公开的云室增加了雾预冷装置,对进入云室前的雾气进行预冷,消除通雾过程引入的温度波动,进一步降低了对云室进行冰核检测的结果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云室
本技术涉及大气科学与环境科学
,特别涉及一种云室。
技术介绍
云室中的冰核检验是用于探求人工影响天气的各种有效催化剂。为探求催化效果明显的催化剂,需要经过云室大量的试验,以确定其成冰效果后再进行外场试验。影响冰核云室检测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云室的边界效应、云室中温度的分布与变化、检测冰晶的取样方法、以及云室的造雾气和通雾气过程引入的误差,这其中有些因素由设备的性能决定,有些因素由实验操作引起,上述这些因素综合累加,对云室进行冰核检测的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如何降低对云室进行冰核检测结果的影响,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云室,以降低对云室进行冰核检测结果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云室,包括:云室主体,所述云室主体外套设有第一保温筒,所述第一保温筒与所述云室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媒腔;冷媒储槽,用于储存冷媒,所述冷媒储槽与所述第一冷媒腔连通,所述冷媒用于冷却所述云室主体;二级制冷装置,用于冷却所述冷媒,所述二级制冷装置包括两组并联布置的制冷机组,两组所述制冷机组均与所述冷媒储槽连通;雾预冷装置,用于对进入所述云室主体的雾气进行预冷,所述雾预冷装置的进口与造雾发生器连通,所述雾预冷装置的出口与所述云室主体的通雾孔连通。优选的,在上述云室中,所述云室主体为圆柱形舱体,所述圆柱形舱体上套设所述第一保温筒,所述第一保温筒与所述圆柱形舱体之间具有所述第一冷媒腔。优选的,在上述云室中,所述雾预冷装置包括通雾管和第二保温筒,所述通雾管的一端与所述造雾发生器连通,所述通雾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通雾孔连通,所述第二保温筒套设在所述通雾管上,所述第二保温筒与所述通雾管之间具有用于充入所述冷媒的第二冷媒腔,所述第二冷媒腔能够与所述冷媒储槽连通。优选的,在上述云室中,所述第二冷媒腔通过所述第一冷媒腔与所述冷媒储槽连通。优选的,在上述云室中,所述通雾管设置在所述圆柱形舱体的一侧,且所述通雾管的轴线与所述圆柱形舱体的轴线平行。优选的,在上述云室中,所述冷媒储槽内设置有加热器,用于对所述冷媒加热。优选的,在上述云室中,所述加热器为电加热器。优选的,在上述云室中,所述云室主体的激光光源孔沿水平方向开设且与所述云室主体的轴线之间夹角为45°-60°。优选的,在上述云室中,所述云室主体的视频取样孔沿水平方向开设且与所述云室主体的轴线之间夹角为45°-60°。优选的,在上述云室中,所述冷媒储槽与所述云室主体的冷媒进口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云室,包括云室主体、冷媒储槽、二级制冷装置和雾预冷装置。云室主体用于模拟云雾气条件下不同的云物理实验。二级制冷装置用于对冷媒储槽内的冷媒进行快速降温,保证云室主体的降温速率,且温度最低可达-40℃,扩大云室主体的检测实验温度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云室主体中温度的分布与变化对云室进行冰核检测的结果的影响,同时显著拓宽了人影催化剂的超低温条件下成冰机理的研究和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国内同类云室;另外,本方案公开的云室增加了雾预冷装置,对进入云室前的雾气进行预冷,消除通雾过程引入的温度波动,进一步降低了对云室进行冰核检测的结果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云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云室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云室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云室主体,2、冷媒储槽,3、二级制冷装置,4、雾预冷装置,5、加热器,6、激光光源孔,7、视频取样孔,8、上开孔,9、通雾孔,10、注样孔,11、监测孔,12、能见度孔,13、取样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云室,以降低对云室进行冰核检测结果的影响。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云室,如图1所示,包括云室主体1、冷媒储槽2、二级制冷装置3和雾预冷装置4。云室主体1是在一定空间里模拟云雾气条件下进行不同云物理实验研究的设备,可以部分或者全部控制气压、温度、湿度等条件,以制造云雾,模拟云雾的微物理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过程。云室主体1主要用于外场自然冰核观测,也可进行播云催化剂成冰性能的检测。云室主体1外套设有第一保温筒,第一保温筒与云室主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媒腔,第一冷媒腔内通入冷媒,对云室主体1降温,以使云室主体1内的温度满足检测实验温度。冷媒储槽2用于存储冷媒,冷媒储槽2与云室主体1连通,冷媒通过冷媒储槽2通入第一冷媒腔。冷媒储槽2为恒温结构,能够减少冷媒储槽2内冷媒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二级制冷装置3用于冷却冷媒,二级制冷装置3包括两组并联布置的制冷机组,两组制冷机组均与冷媒储槽2连通。二级制冷装置3的两组制冷机组可以均开启,也可以仅开启一组,具体根据制冷需求控制二级制冷装置3如何工作。通常云室主体1的检测实验温度为-25℃,本方案通过二级制冷装置3实现二级制冷,扩大了云室主体1的检测实验温度范围,使云室的温度检测范围达到-40℃。雾预冷装置4用于对进入云室主体1前的雾气进行预冷,使雾气在进入云室主体1前,通过与云室主体1的温度相同的雾预冷装置4,进行预冷,以减少通雾过程对云室主体1内温度的扰动。本方案公开的云室,通过二级制冷装置3保证云室主体1的降温速率,且温度最低可达-40℃,扩大了云室主体1的检测实验温度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云室主体1中温度的分布与变化对云室进行冰核检测的结果的影响,同时显著拓宽了人影催化剂的超低温条件下成冰机理的研究和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国内同类云室;另外本方案公开的云室增加了雾预冷装置4,对进入云室前的雾气进行预冷,消除通雾过程引入的温度波动,进一步降低了对云室进行冰核检测的结果的影响。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云室主体1为壁冷式云室。壁冷式云室的云室主体1为圆柱形舱体。圆柱形舱体上套设第一保温筒,第一保温筒与圆柱形舱体之间具有用于充入冷媒的第一冷媒腔,第一冷媒腔与冷媒储槽2连通。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云室主体1的内径为0.908m,外径为1.268m,高2.40m,壁厚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云室,其特征在于,包括:/n云室主体(1),所述云室主体(1)外套设有第一保温筒,所述第一保温筒与所述云室主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媒腔;/n冷媒储槽(2),用于储存冷媒,所述冷媒储槽(2)与所述第一冷媒腔连通,所述冷媒用于冷却所述云室主体(1);/n二级制冷装置(3),用于冷却所述冷媒,所述二级制冷装置(3)包括两组并联布置的制冷机组,两组所述制冷机组均与所述冷媒储槽(2)连通;/n雾预冷装置(4),用于对进入所述云室主体(1)前的雾气进行预冷,所述雾预冷装置(4)的进口与造雾发生器连通,所述雾预冷装置(4)的出口与所述云室主体(1)的通雾孔(9)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云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云室主体(1),所述云室主体(1)外套设有第一保温筒,所述第一保温筒与所述云室主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媒腔;
冷媒储槽(2),用于储存冷媒,所述冷媒储槽(2)与所述第一冷媒腔连通,所述冷媒用于冷却所述云室主体(1);
二级制冷装置(3),用于冷却所述冷媒,所述二级制冷装置(3)包括两组并联布置的制冷机组,两组所述制冷机组均与所述冷媒储槽(2)连通;
雾预冷装置(4),用于对进入所述云室主体(1)前的雾气进行预冷,所述雾预冷装置(4)的进口与造雾发生器连通,所述雾预冷装置(4)的出口与所述云室主体(1)的通雾孔(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室主体(1)为圆柱形舱体,所述圆柱形舱体上套设所述第一保温筒,所述第一保温筒与所述圆柱形舱体之间具有所述第一冷媒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云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雾预冷装置(4)包括通雾管和第二保温筒,所述通雾管的一端与所述造雾发生器连通,所述通雾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通雾孔(9)连通,所述第二保温筒套设在所述通雾管上,所述第二保温筒与所述通雾管之间具有用于充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正军关立友党娟陈坚楼小凤方春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