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储能换热控制系统,涉及电力节能设备领域,其包括第一循环管路、换热器和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循环管路连通至换热器,用于存储热能和对交换器提供热能;所述第二循环管路连通至换热器和换热站,用于持续对换热站提供热源;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包括电加热器、与电加热器联通的第一管道、连通至第一管道的储热罐;所述第一管道上连通有加热循环泵;所述储热罐中存储有储热介质。本申请具有调整电力系统中的电网峰谷差,提高用电的质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换热控制系统
本申请涉及电力节能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换热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电网峰谷差是电力系统一个周期时间内最大负荷为100%和最小负荷占最大负荷百分数之差,通常以日为单位称日峰谷差,也有季度峰谷差,年度峰谷差。电网峰谷差太大,会使电网运行不够稳定,影响安全运行;调峰机组频繁启、停,会消耗不少的启、停燃油和稳定燃烧用油;运行的火力发电机组负荷不稳,需实时调节热负荷,导致经济指标下降;发电设备必须增加备用容量,才能有充足的调峰需要。为了减少电网峰谷差,目前采用的方法有采用分时电价、设立抽水储能电站、安装调峰机组等方式来进行峰谷差的调节。分时电价以利益诱导用户尽可能均衡的用电,但终端用户有自身的用电规律,诱导效果有限,而设计抽水储能电站或安装调峰机组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不够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调整电力系统中的电网峰谷差,提高用电的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换热控制系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储能换热控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储能换热控制系统,包括第一循环管路、换热器和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循环管路连通至换热器,用于存储热能和对交换器提供热能;所述第二循环管路连通至换热器和换热站,用于持续对换热站提供热源;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循环管路和第二循环管路交替运行的控制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低谷电时间段内,第一循环管路利用低谷电的电能产生热能并对热能进行存储,并将热能输送至交换器上;在用电高峰时期内,第一循环管路将储存的热能传递至换热器上,第二循环管路通过换热器接收到热能,再通过第二循环管路的循环流动将热能传递至换热站,用于用电高峰时期的电能补充,从而对电网的用电峰谷差实现削峰填谷的作用。可选的,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包括电加热器、与电加热器联通的第一管道、连通至第一管道的储热罐;所述第一管道上连通有加热循环泵;所述储热罐中存储有储热介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用电低谷期,电加热器通过消耗低谷电的电能对第一管道内的储热介质进行加热,即把用电低谷期的电能转换成热能存储在储热罐内,利用加热循环泵对第一管道内的储热介质持续循环加热,在用电高峰期的时间段内,再将存储的热能利用换热站将热能转换成电能对电网进行补充,也可将存储的热能用于供热或其它用途。可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上开设有介质注入接口,所述第一管道上连通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连通介质注入接口和第一管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第一阀门,可使介质注入接口与第一管道内连通,当第一管道内和储热罐内的储热介质消耗较多时或液位较低时,可通过介质注入接口对第一管道内补充储能介质,关闭第一阀门,可将第一阀门与介质注入接口隔离开,使第一管道与电加热器和储热罐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通路,从而实现对第一管道内储热介质的补充和循环加热的功能。可选的,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包括连接至换热器的第二管道和连通至第二管道的用热循环泵;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至换热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管道连接至换热器的进口和出口,当第二管道内的介质经过换热器后,可使换热器对第二管道内的介质进行加热,并通过用热循环泵对第二管道内的介质持续的交换热量,从而可将储热罐内存储的热量通过第二循环管道传递至换热站。可选的,所述第二管道上连接有第二阀门和连接至第二阀门上的放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第二阀门,可使放空口与第二管道内连通,用于将第二管道内的介质排出或在放空口内注入介质,从而可使第二管道内的介质不断的对换热站传递热量。可选的,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均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有压力显示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力传感器可对第一管道内的介质和第二管道内的介质进行压力检测,当压力过小,即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的介质消耗较多或者管路出现破裂,液位较低,不能满足热量的传递作用,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对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进行检修或对其进行介质补充。可选的,所述储热罐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温度显示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可对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的介质进行温度检测,在低谷电期间内,当第一管路中的介质温度过低时,可通过电加热其对第一管路中的介质进行加热,或开放多组电加热器同时启动工作,使第一管路中的介质温度快速升高,在用电高峰期间内,低昂第二管路中的介质温度过低时,可通过开放多组换热器对第二管道内的介质进行换热处理,从而提高第二管路中的介质进行快速加热。可选的,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外部均包裹有隔热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外部的隔热层,能够对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中的介质起到保温的作用,防止储热介质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管壁消耗大量的热能,从而减少热损耗,提高热能传输的效率。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低谷电时间段内,第一循环管路利用低谷电的电能产生热能并对热能进行存储,并将热能输送至交换器上,在用电高峰时期内,第一循环管路将储存的热能传递至换热器上,第二循环管路通过换热器接收到热能,再通过第二循环管路的循环流动将热能传递至换热站,用于用电高峰时期的电能补充,从而对电网的用电峰谷差实现削峰填谷的作用;2.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可使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中的压力和温度有一个直观的展现,当管道内的储热介质压力过小后,即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的介质消耗较多或者管路出现破裂,液位较低,不能满足热量的传递作用;当储热介质的温度过低后,可通过开设多组电加热器或换热器使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的储热介质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循环管路;11、电加热器;12、第一管道;121、加热循环管道;122、放热循环管道;13、储热罐;14、加热循环泵;15、介质注入接口;16、第一阀门;17、放热循环泵;2、第二循环管路;21、第二管道;22、第二阀门;23、放空口;24、用热循环泵;3、换热器;31、第三阀门;32、第四阀门;4、压力传感器;41、压力显示器;5、温度传感器;51、温度显示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储能换热控制系统。参照图1,系统包括第一循环管路1、换热器3和第二循环管路2。其中第一循环管路1用于存储热能和对换热器3提供热能;第二循环管路2连通至换热器3和换热站上,用于将换热器3上的热量传递至换热站(附图中用虚线框表示);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循环管路1和第二循环管路2交替运行的控制器。具体的,第一循环管路1包括电加热器11、储热罐13和第一管道12;其中,第一管道12连通至储热罐13和电加热器11,形成一个封闭的加热回路,储热罐13中和第一管道12中存储有储热介质,储热介质包括熔盐,熔盐具备良好的传热性能、较低的工作压力、较宽的液态温度范围、较低的成本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在用电低谷期内,电加热器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换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循环管路(1)、换热器(3)和第二循环管路(2),所述第一循环管路(1)连通至换热器(3),用于存储热能和对交换器提供热能;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连通至换热器(3)和换热站,用于持续对换热站提供热源;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循环管路(1)和第二循环管路(2)交替运行的控制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换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循环管路(1)、换热器(3)和第二循环管路(2),所述第一循环管路(1)连通至换热器(3),用于存储热能和对交换器提供热能;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连通至换热器(3)和换热站,用于持续对换热站提供热源;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循环管路(1)和第二循环管路(2)交替运行的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换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1)包括电加热器(11)、与电加热器(11)联通的第一管道(12)、连通至第一管道(12)的储热罐(13);所述第一管道(12)上连通有加热循环泵(14);所述储热罐(13)中存储有储热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换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2)上开设有介质注入接口(15),所述第一管道(12)上连通有第一阀门(16),所述第一阀门(16)用于连通介质注入接口(15)和第一管道(12)。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峰,马浚原,杨云,
申请(专利权)人:众达博飞节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