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412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包括颈戴架、设于所述颈戴架内的吹风组件及制冷组件,所述颈戴架内设有与所述吹风组件及所述制冷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电路及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露出所述颈戴架的表面,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不同按压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通过对同一控制按键的不同按压操作与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执行不同动作的指令对应,用户通过操作一个控制按键即可分别控制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从而可以简化操作,避免出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冷降温
,特别是涉及一种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使用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调温产品,例如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解决了手持风扇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手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且用户既可以选择进行吹风降温,又可以选择制冷降温,或吹风加制冷降温,极大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然而,为了实现对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内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的独立控制,往往需要设置分别对应的控制按键,结构复杂,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多个控制按键进行调节,从而操作复杂,容易出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更加简单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包括颈戴架、设于所述颈戴架内的吹风组件及制冷组件,所述颈戴架内设有与所述吹风组件及所述制冷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电路及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露出于所述颈戴架的表面,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不同按压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所述控制按键连接的触控芯片、与所述触控芯片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的第一开关管和与所述触控芯片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的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吹风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与所述制冷组件连接。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触控芯片的检测端连接的触控检测电路,所述触控检测电路包括一端与所述触控芯片的检测端连接的热敏电阻、与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的升压芯片及与所述升压芯片和所述热敏电阻之间的第一结点连接的升压电路。其中,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支路并联连接的电阻支路及与所述电阻支路连接的第三电容,所述电阻支路包括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结点和地极之间的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并联,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之间连接形成的第二结点与所述升压芯片的反馈端连接。其中,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及散热风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第二开关管连接,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升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管为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触控芯片的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与地极连接。其中,所述吹风组件包括扇轮,所述第一开关管为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触控芯片的所述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扇轮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地极连接,所述漏极与所述扇轮的负极之间的第三结点连接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扇轮的正极连接。其中,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风扇、散热件及传冷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与所述散热件贴设,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传冷部贴设,所述传冷部露出于所述颈戴架的内侧面,所述颈戴架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散热件对应的通风孔,所述散热件上设有安装槽及位于所述安装槽底部的沉槽,所述散热风扇装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散热风扇的气流出口与所述沉槽对应。其中,所述颈戴架包括第一壳体及通过转动结构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两端的第二壳体,所述制冷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吹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转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及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枢转连接的转轴,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供导线穿设的过线槽。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短按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在开启、不同挡位和关闭的工作模式下进行切;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长按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制冷组件在开启和关闭的工作模式下进行切换。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包括颈戴架、设于所述颈戴架内的吹风组件及制冷组件,所述颈戴架内设有与所述吹风组件及所述制冷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电路及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的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颈戴架的表面,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不同按压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通过对同一控制按键的不同按压操作与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执行不同动作的指令对应,用户通过操作一个控制按键即可分别控制吹风组件和制冷组件,从而可以简化操作,避免出错。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的分解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的第一壳体的分解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的另一分解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的剖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芯片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检测电路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包括颈戴架、设于所述颈戴架10内的吹风组件及制冷组件,所述颈戴架10内设有与所述吹风组件及所述制冷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电路及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的控制按键12,所述控制按键12露出于所述颈戴架10的表面,以供用户按压操作,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12的不同按压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其中,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包括如下之一或者多个的组合:开启工作模式、关闭工作模式、不同挡位工作模式等,所述吹风组件包括的工作模式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的工作模式可以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颈戴架、设于所述颈戴架内的吹风组件及制冷组件,所述颈戴架内设有与所述吹风组件及所述制冷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电路及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露出所述颈戴架的表面,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不同按压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颈戴架、设于所述颈戴架内的吹风组件及制冷组件,所述颈戴架内设有与所述吹风组件及所述制冷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电路及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露出所述颈戴架的表面,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对同一个所述控制按键的不同按压操作,从而控制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进行工作模式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所述控制按键连接的触控芯片、与所述触控芯片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的第一开关管和与所述触控芯片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的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吹风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与所述制冷组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触控芯片的检测端连接的触控检测电路,所述触控检测电路包括一端与所述触控芯片的检测端连接的热敏电阻、与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的升压芯片及与所述升压芯片和所述热敏电阻之间的第一结点连接的升压电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支路并联连接的电阻支路及与所述电阻支路连接的第三电容,所述电阻支路包括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结点和地极之间的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并联,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之间连接形成的第二结点与所述升压芯片的反馈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及散热风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第二开关管连接,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升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脖戴式吹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管为场效应管,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平杨广赖友李彤刘凯宋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