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412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包括可穿戴于人体上的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的第一风机,所述支架内形成有对应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外界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第一导风片与第二导风片,所述第一导风片相对于第二导风片更靠近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一导风片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部,所述第二导风片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出风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第二导风片引导气流的流动,使得第一出风口各处的风量更为均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扇
,尤指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被广泛地应用于居家或者办公环境中,调节室内温度以增加人们的舒适性。然而,在户外等开放式环境中空调并不适用,因此逐渐发展出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如手持风扇、挂脖风扇等,随身提供凉风帮助人体降温。相对于手持风扇需要用手握持,挂脖风扇作为可穿戴设备架设于人体脖颈上,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更是受到大众的欢迎。然而,现有挂脖风扇的出风不匀,令用户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出风均匀的可穿戴风扇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包括可穿戴于人体上的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的第一风机,所述支架内形成有对应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外界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第一导风片与第二导风片,所述第一导风片相对于第二导风片更靠近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一导风片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部,所述第二导风片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出风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片包括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端部和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出风部形成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风机的间隔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风机的间隔距离,形成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所述第一出风口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风片朝向所述第一风机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片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片包括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末端和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末端,所述第二出风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末端与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二末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的间隔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末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的间隔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片的第二末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二导风片朝向所述第一风机的侧面为弧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内还设置有第三导风片,所述第三导风片位于所述第一导风片与所述第二导风片之间并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风片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导风片的长度;和/或,所述第三导风片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导风片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支架的内部空间分隔出所述第一风道以及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用于收纳电池和/或电路板,所述第一风道的截面沿远离所述第一风机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支架的上侧壁构成所述第一侧壁、所述隔板构成所述第二侧壁。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两个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两端,所述支架穿戴于人体的脖颈上时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与后颈相贴;每一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所述第一风机并形成有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侧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面通过导冷片连接,或者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风机与挡风件,所述挡风件将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出两个第二风道,所述第二壳体的上下两侧对应两个所述第二风道分别形成有第二出风口。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可穿戴风扇装置在其风道内设置第一导风片与第二导风片引导风机的气流,使部分气流可以由第一出风口对应第一导风片与第一风机之间的位置处流出,部分气流可以由第一出风口对应第二导风片之外的位置处流出,均衡第一出风口不同位置处的出风风量,从而形成均匀的出风效果,令用户倍感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穿戴风扇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可穿戴风扇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可穿戴风扇装置的部分爆炸图。图4为图3所示可穿戴风扇装置的进一步爆炸图。图5为图4所示可穿戴风扇装置的第一内壳的另一角度视图。图6为图4所示可穿戴风扇装置的第二内壳的另一角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可以穿戴于人体脖颈上以方便用户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对人体调温。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可穿戴风扇装置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支架内的风机。支架整体呈U形,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壳体10以及连接于两个第一壳体10之间的第二壳体20。每一第一壳体10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12和自由端14,其中第一连接端12与第二壳体20相连接、自由端14远离第二壳体20。第二壳体20的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二连接端22,每一第二连接端22与其中一第一壳体10的第一连接端12可转动地相连。第一连接端12与对应的一第二连接端22其中之一突出形成有连接部、其中之另一内凹形成有连接槽,连接部可转动地插接于连接槽内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可转动地相连,以调整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相对角度或者说相对位置,改变本技术可穿戴风扇装置的使用形态。本技术可穿戴风扇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其支架穿戴于人体脖颈上,支架的第二壳体20支撑人体后颈处、两个第一壳体10分别与侧颈的位置相对应。较佳地,第二壳体20由柔性材料制成且呈弧形,与人体后颈的弧度相适配,增加佩戴的舒适性。通过转动调整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相对位置,可以使得第一壳体10靠近或远离侧颈,改变可穿戴风扇装置,特别是第一壳体10与人体脖颈的距离。应当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也可以由单个第一壳体10与单个第二壳体20转动地相连构成,此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相连接的端部分别作为第一连接端12与第二连接端22,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相背离的端部分别构成自由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的第一连接端12形成连接部120、第二壳体20的第二连接端22形成连接槽220。应当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也可以形成于第二连接端22,相应地连接槽220可以形成于第一连接端12,两者同样可转动地插接相连使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可以相对转动。较佳地,连接部120与连接槽220之间设置有阻尼件30,阻尼件30可以是胶圈、胶片、阻尼轴杆、阻尼弹簧等,使得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在相对转动至所需要的位置后可以停留在所需要的位置,如此用户可以将本技术可穿戴风扇装置的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调整并维持在任意所需的形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图示实施例中,连接部120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通孔内枢接有轴杆122。轴杆122的长度大于连接部120的高度,轴杆122的两端穿过通孔而分别伸出至连接部120的上、下两侧端之外。对应地,第二连接端22在连接槽220的上、下两侧端分别凹陷形成一轴孔222,与轴杆122的两端相枢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包括可穿戴于人体上的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的第一风机,所述支架内形成有对应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外界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第一导风片与第二导风片,所述第一导风片相对于第二导风片更靠近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一导风片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部,所述第二导风片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出风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包括可穿戴于人体上的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的第一风机,所述支架内形成有对应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外界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第一导风片与第二导风片,所述第一导风片相对于第二导风片更靠近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一导风片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部,所述第二导风片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出风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片包括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端部和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出风部形成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风机的间隔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风机的间隔距离,形成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所述第一出风口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风片朝向所述第一风机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片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片包括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末端和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末端,所述第二出风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末端与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二末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的间隔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末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的间隔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片的第二末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友杨广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