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10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磁炉,包括散热机构、工作电路板,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风机、散热壳,所述散热壳内设有散热风道,所述风机安装在散热风道内,所述散热壳在风机下方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散热风道相连通,所述散热风道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工作电路板安装在出风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散热机构、工作电路板集成在一起,使散热机构优先对工作电路板进行降温,解决电磁炉、电陶炉结构温度过高,不易散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磁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加热炉,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磁炉。
技术介绍
电加热炉作为一种便携的加热电器,在居民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现有电加热炉的上表面主要采用玻璃面板结构。玻璃面板虽具有硬度高的优点,但由于柔性差,边缘在碰撞时易破损而导致面板碎裂,造成面板寿命下降。同时现有电加热炉的底座结构多为塑料材质,且由多个组件组成,存在安装繁琐,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以提高散热效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机构、工作电路板,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风机、散热壳,所述散热壳内设有散热风道,所述风机安装在散热风道内,所述散热壳在风机下方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散热风道相连通,所述散热风道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工作电路板安装在出风口处。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包括散热底壳、风扇挡板,所述散热风道由散热底壳、风扇挡板围成,所述进风口设于散热底壳上。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处设有通风格栅。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应用上述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的电磁炉,包括面板、连接边框、底座、加热机构、控制机构,所述面板通过连接边框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加热机构、控制机构安装在底座内,所述加热机构与控制机构电性相连,所述连接边框的上表面与面板相连,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组件、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所述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安装在加热组件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电磁炉加热机构、电陶炉加热机构,所述电磁炉加热机构、电陶炉加热机构并排安装在底座内,所述电磁炉加热机构包括电磁炉加热组件、电磁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所述电陶炉加热机构包括电陶炉加热组件、电陶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所述电磁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电陶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均采用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电陶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安装在电陶炉加热组件的斜下方,所述电陶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的散热风道设有两个出风口,所述两个出风口分别朝向工作电路板、电陶炉加热组件。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散热格栅、第二散热格栅,所述电磁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的出风口朝向第一散热格栅,所述电陶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的出风口朝向第二散热格栅。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边框的上表面在面板的边缘处设有包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散热机构、工作电路板集成在一起,使散热机构优先对工作电路板进行降温,解决电磁炉、电陶炉结构温度过高,不易散热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具第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电磁炉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电磁炉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电磁炉加热机构、电陶炉加热机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面板、连接边框、底座配合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散热机构1、工作电路板2,所述散热机构1包括风机11、散热壳12,所述散热壳12内设有散热风道121,所述风机11安装在散热风道121内,所述散热壳12在风机11下方设有进风口122,所述进风口122与散热风道121相连通,所述散热风道121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123,所述工作电路板2安装在出风口123处。其中,工作电路板2为驱动加热组件工作的变压滤波电路板。可选的,如图1、图2所示,所述散热壳12包括散热底壳124、风扇挡板125,所述散热风道121由散热底壳124、风扇挡板125围成,所述进风口122设于散热底壳124上。其中,风扇挡板125安装在风机11上方。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散热机构、工作电路板集成在一起,使散热机构优先对工作电路板进行降温,解决电磁炉、电陶炉结构温度过高,导致工作电路板散热效果差的问题。可选的,所述进风口122处设有通风格栅。可选的,如图3所示,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还可设有第二风机13,第二风机13安装在散热底壳124上,且散热壳12在第二风机13上方具有开口结构。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风机及开口结构,使第二风机可向上吹风,加热组件可安装在第二风机上方,由第二风机对加热组件进行散热,配合风机分别对加热组件和工作电路板进行独立散热,提高散热效果。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应用上述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的电磁炉,如图4-6所示,包括面板3、连接边框4、底座5、加热机构6、控制机构7,所述面板3通过连接边框4安装在底座5上,所述加热机构6、控制机构7安装在底座5内,所述加热机构6与控制机构7电性相连,所述连接边框4的上表面与面板3相连,所述加热机构6包括加热组件、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所述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安装在加热组件下方。可选的,如图4-6所示,所述加热机构6包括电磁炉加热机构61、电陶炉加热机构62,所述电磁炉加热机构61、电陶炉加热机构62并排安装在底座5内,所述电磁炉加热机构61包括电磁炉加热组件611、电磁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612,所述电陶炉加热机构62包括电陶炉加热组件621、电陶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622,所述电磁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612、电陶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622均采用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其中,如图4-6所示,电磁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612采用如图3所示的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电陶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622采用如图1-2所示的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分别采用电磁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电陶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对电磁炉、电陶炉的加热结构进行独立散热,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特别的,所述电陶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622安装在电陶炉加热组件621的斜下方,所述电陶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622的散热风道设有两个出风口,所述两个出风口分别朝向工作电路板2、电陶炉加热组件621。其中,电陶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622在朝向电陶炉加热组件621处设有出风口,使风机产生的部分气流对电陶炉加热组件621底部进行散热。特别的,所述底座5上设有第一散热格栅51、第二散热格栅52,所述电磁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612的出风口朝向第一散热格栅51,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机构、工作电路板,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风机、散热壳,所述散热壳内设有散热风道,所述风机安装在散热风道内,所述散热壳在风机下方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散热风道相连通,所述散热风道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工作电路板安装在出风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机构、工作电路板,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风机、散热壳,所述散热壳内设有散热风道,所述风机安装在散热风道内,所述散热壳在风机下方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散热风道相连通,所述散热风道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工作电路板安装在出风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包括散热底壳、风扇挡板,所述散热风道由散热底壳、风扇挡板围成,所述进风口设于散热底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处设有通风格栅。


4.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炉包括面板、连接边框、底座、加热机构、控制机构,所述面板通过连接边框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加热机构、控制机构安装在底座内,所述加热机构与控制机构电性相连,所述连接边框的上表面与面板相连,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组件、电加热炉集成电路散热结构,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芳徐鹏翀钟石刚吕文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翰林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