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烟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408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烟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壳体内下部设置有初级换热水套,换热器壳体内顶端设置有次级换热水套,初级换热水套与次级换热水套之间形成有烟道流动腔,初级换热水套与次级换热水套之间还连接有水套连通管,水套连通管竖直设置且位于烟道流动腔内,初级换热水套的下方设置有积灰腔;烟道流动腔内设置有多个导热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成本低廉,通过增加除盐水的流动路径,并逐级提温,不仅可以减少烟道热量的浪费,并对烟道热量加以利用,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充分利用锅炉烟道余热来为锅炉用给水进行预热,可以提高锅炉效率,将锅炉排出的烟气又继续回收利用为锅炉进行加热,节能环保,符合实际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烟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烟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锅炉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排烟温度高、燃烧不充分、锅炉热效率低等问题,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排到室外,一方面其带走了大量的热,另一方面其带走了大量的灰尘,灰尘导致室外环境严重污染,给周围的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排烟热损失中的能源总量庞大,将这一部分能源充分利用来预热锅炉用给水,提高给水温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燃料利用效率。现有技术中设计有锅炉预热回收装置,但是其热量回收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热量回收效率高的锅炉烟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锅炉烟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内下部设置有初级换热水套,所述初级换热水套的进水端伸出所述换热器壳体外且通过管路连接至锅炉用给水系统的除盐水箱,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顶端设置有次级换热水套,所述次级换热水套的出水端伸出所述换热器壳体外且通过管路连接至锅炉用给水系统的除氧器;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与所述次级换热水套之间形成有烟道流动腔,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与所述次级换热水套之间还连接有水套连通管,所述水套连通管竖直设置且位于所述烟道流动腔内,所述初级换热水套的下方设置有积灰腔;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烟道流动腔连通的烟道进口,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右端设置有与所述烟道流动腔连通的烟道出口,所述烟道流动腔内位于所述烟道进口与所述烟道出口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导热棒,所述导热棒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初级换热水套内,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上贯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热棒对应的落尘孔,所述落尘孔的顶端与所述烟道流动腔连通,所述落尘孔的底端与所述积灰腔连通,所述导热棒的底端伸入至所述落尘孔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初级换热水套包括两上下叠置的初级水套固定板,两所述初级水套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竖直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径形成所述落尘孔,两所述初级水套固定板、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换热器壳体共同围成用于盛装除盐水的初级换热水腔。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次级换热水套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换热器壳体上的次级水套固定板,所述次级水套固定板与所述换热器壳体之间围成用于盛装除盐水的次级换热水腔;所述导热棒的上部固定在所述次级水套固定板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套连通管的顶端固定在所述次级水套固定板上且与所述次级换热水腔连通,所述水套连通管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初级水套固定板上且与所述初级换热水腔连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套连通管设置在靠近所述烟道进口一侧。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锅炉烟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内下部设置有初级换热水套,所述初级换热水套的进水端伸出所述换热器壳体外且通过管路连接至锅炉用给水系统的除盐水箱,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顶端设置有次级换热水套,所述次级换热水套的出水端伸出所述换热器壳体外且通过管路连接至锅炉用给水系统的除氧器;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与所述次级换热水套之间形成有烟道流动腔,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与所述次级换热水套之间还连接有水套连通管,所述水套连通管竖直设置且位于所述烟道流动腔内,所述初级换热水套的下方设置有积灰腔;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烟道流动腔连通的烟道进口,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右端设置有与所述烟道流动腔连通的烟道出口,所述烟道流动腔内位于所述烟道进口与所述烟道出口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导热棒,所述导热棒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初级换热水套内,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上贯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热棒对应的落尘孔,所述落尘孔的顶端与所述烟道流动腔连通,所述落尘孔的底端与所述积灰腔连通,所述导热棒的底端伸入至所述落尘孔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成本低廉,通过增加除盐水的流动路径,并逐级提温,不仅可以减少烟道热量的浪费,并对烟道热量加以利用,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充分利用锅炉烟道余热来为锅炉用给水进行预热,可以提高锅炉效率,将锅炉排出的烟气又继续回收利用为锅炉进行加热,节能环保,符合实际使用需要。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导热棒的布置效果图;图中:1-换热器壳体;21-初级水套固定板;22-连接管;3-次级水套固定板;4-烟道流动腔;5-水套连通管;6-积灰腔;7-烟道进口;8-烟道出口;9-导热棒;10-落尘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锅炉烟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换热器壳体1,所述换热器壳体1内下部设置有初级换热水套,所述初级换热水套的进水端伸出所述换热器壳体1外且通过管路连接至锅炉用给水系统的除盐水箱,所述换热器壳体1内顶端设置有次级换热水套,所述次级换热水套的出水端伸出所述换热器壳体1外且通过管路连接至锅炉用给水系统的除氧器;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与所述次级换热水套之间形成有烟道流动腔4,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与所述次级换热水套之间还连接有水套连通管5,所述水套连通管5竖直设置且位于所述烟道流动腔4内,所述初级换热水套的下方设置有积灰腔6;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烟道流动腔4连通的烟道进口7,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右端设置有与所述烟道流动腔4连通的烟道出口8,所述烟道流动腔4内位于所述烟道进口7与所述烟道出口8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导热棒9,所述导热棒9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初级换热水套内,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上贯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热棒9对应的落尘孔10,所述落尘孔10的顶端与所述烟道流动腔4连通,所述落尘孔10的底端与所述积灰腔6连通,所述导热棒9的底端伸入至所述落尘孔10内。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锅炉产生的大量烟气热量形成混合高温气体,混合高温气体通过管道由所述烟道进口7进入至所述烟道流动腔4内,会与所述烟道流动腔4内的导热棒9接触,会对所述导热棒9进行加热,由于所述导热棒9的顶端伸入至所述次级换热水套内,因此会对所述次级换热水套内的除盐水进行加热,由于所述导热棒9的底端伸入至所述初级换热水套,因此会对所述初级换热水套内的除盐水进行加热。由此可知,所述烟道流动腔4内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棒9分别传递至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与次级换热水套内;同时所述初级换热水套次级换热水套均位于换热器壳体1内,且位于所述烟道流动腔4的上部与下部,因此所述烟道流动腔4内的热量还会有一部分直接传递至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与次级换热水套内;所述除盐水箱内的除盐水经过所述初级换热水套的进水管进入至所述初级换热水套内,进行第一次提温,然后进入至所述水套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锅炉烟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内下部设置有初级换热水套,所述初级换热水套的进水端伸出所述换热器壳体外且通过管路连接至锅炉用给水系统的除盐水箱,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顶端设置有次级换热水套,所述次级换热水套的出水端伸出所述换热器壳体外且通过管路连接至锅炉用给水系统的除氧器;/n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与所述次级换热水套之间形成有烟道流动腔,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与所述次级换热水套之间还连接有水套连通管,所述水套连通管竖直设置且位于所述烟道流动腔内,所述初级换热水套的下方设置有积灰腔;/n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烟道流动腔连通的烟道进口,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右端设置有与所述烟道流动腔连通的烟道出口,所述烟道流动腔内位于所述烟道进口与所述烟道出口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导热棒,所述导热棒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初级换热水套内,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上贯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热棒对应的落尘孔,所述落尘孔的顶端与所述烟道流动腔连通,所述落尘孔的底端与所述积灰腔连通,所述导热棒的底端伸入至所述落尘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锅炉烟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内下部设置有初级换热水套,所述初级换热水套的进水端伸出所述换热器壳体外且通过管路连接至锅炉用给水系统的除盐水箱,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顶端设置有次级换热水套,所述次级换热水套的出水端伸出所述换热器壳体外且通过管路连接至锅炉用给水系统的除氧器;
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与所述次级换热水套之间形成有烟道流动腔,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与所述次级换热水套之间还连接有水套连通管,所述水套连通管竖直设置且位于所述烟道流动腔内,所述初级换热水套的下方设置有积灰腔;
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烟道流动腔连通的烟道进口,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右端设置有与所述烟道流动腔连通的烟道出口,所述烟道流动腔内位于所述烟道进口与所述烟道出口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导热棒,所述导热棒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初级换热水套内,所述初级换热水套上贯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热棒对应的落尘孔,所述落尘孔的顶端与所述烟道流动腔连通,所述落尘孔的底端与所述积灰腔连通,所述导热棒的底端伸入至所述落尘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海兵胡德军范菊红王云燕毕贞清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市北海热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