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区域智能照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065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照明设备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区域智能照明设备,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和固定在其顶面的控制箱,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照明机构,所述照明机构包括固定管和转动在其外壁的透明圆柱罩;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内齿圈进行转动,透明圆柱罩同步进行转动,透明圆柱罩在转动的同时与刷毛接触摩擦,贴片振动马达带动安装板和刷毛进行振动,可更好的对透明圆柱罩进行清理,清理效果较好,同时,在安装时,人员可根据设备安装的间隔距离对侧固板进行角度调整,使得侧固板上的侧灯板发出的光线照射至相邻设备下方,适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区域智能照明设备
本技术涉及照明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区域智能照明设备。
技术介绍
路灯,指给道路提供照明功能的灯具,泛指交通照明中路面照明范围内的灯具。路灯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需要照明的地方,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物联网技术与路等结合,可更好的公共区域进行照明。中国专利公开了基于物联网智能公共区域照明系统,(授权公告号CN207369378U),该专利技术能够使得相邻的两个照明设备上靠近该失效照明设备的副灯珠部亮起,以补偿该路段的照明,但是,其副灯珠部的结构较为固定,在安装时,无法根据安装使设备的间隔距离进行相应的调整,安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区域智能照明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区域智能照明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区域智能照明设备,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和固定在其顶面的控制箱,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照明机构,所述照明机构包括固定管和转动在其外壁的透明圆柱罩,所述透明圆柱罩的靠近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内端壁同轴固定连接有内齿圈,所述固定管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内齿圈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固定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主固板,所述主固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主灯板,所述主固板的两侧均铰接有侧固板,所述侧固板通过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主固板铰接,所述侧固板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侧灯板,所述主灯板的底面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光线传感器,所述透明圆柱罩的外侧上方安装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罩和固定在其内壁的反光板,所述防护罩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热垫,所述隔热垫远离所述防护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网,所述电加热网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三个贴片振动马达,所述安装板的底面粘接固定有若干个刷毛,所述安装板弹性连接在所述防护罩的两侧内端面之间,所述刷毛与所述透明圆柱罩接触,所述贴片振动马达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马达和固定在其输出端的齿轮,所述第一马达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固定在所述固定管的外壁,所述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支耳和固定在其一侧的第二马达,所述支耳固定在所述主固板的顶面,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二马达的一端与所述侧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马达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刷毛的材质为尼龙。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罩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热垫的材质为石棉,且所述隔热垫的厚度为五毫米。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齿圈的半径小于所述连接板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沙尘天气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内齿圈进行转动,透明圆柱罩同步进行转动,透明圆柱罩在转动的同时与刷毛接触摩擦,刷毛将透明圆柱罩上的灰尘去除,保证透明圆柱罩的透光性,同时,贴片振动马达带动安装板和刷毛进行振动,可更好的对透明圆柱罩进行清理,清理效果较好,在冬季时,隔热垫上的电加热网对透明圆柱罩进行加热,防止透明圆柱罩结冰,保证其透光性,同时,在安装时,人员可根据设备安装的间隔距离对侧固板进行角度调整,使得侧固板上的侧灯板发出的光线照射至相邻设备下方,适用性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区域智能照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区域智能照明设备中的透明圆柱罩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区域智能照明设备中的贴片振动马达安装位置示意图。图中:1、支撑机构;11、支撑杆;12、控制箱;13、人体红外传感器;2、照明机构;21、固定管;211、连接板;22、透明圆柱罩;23、内齿圈;24、主固板;25、主灯板;26、光线传感器;27、侧固板;28、侧灯板;3、第一驱动机构;31、第一马达;32、齿轮;4、防护机构;41、防护罩;42、反光板;43、隔热垫;44、电加热网;45、安装板;451、橡胶板;46、贴片振动马达;47、刷毛;5、第二驱动机构;51、支耳;52、第二马达;53、连接臂。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区域智能照明设备,包括支撑机构1,支撑机构1包括支撑杆11和固定在其顶面的控制箱12,支撑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人体红外传感器13,支撑杆11的顶端安装有照明机构2,照明机构2包括固定管21和转动在其外壁的透明圆柱罩22,透明圆柱罩22的靠近支撑杆11的一侧内端壁同轴固定连接有内齿圈23,固定管2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内齿圈23的第一驱动机构3,固定管2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1,连接板2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主固板24,主固板2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主灯板25,主固板24的两侧均铰接有侧固板27,侧固板27通过第二驱动机构5与主固板24铰接,侧固板27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侧灯板28,主灯板25的底面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光线传感器26,透明圆柱罩22的外侧上方安装有防护机构4,防护机构4包括防护罩41和固定在其内壁的反光板42,防护罩41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热垫43,隔热垫43远离防护罩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网44,电加热网4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防护机构4还包括有安装板45,安装板45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三个贴片振动马达46,安装板45的底面粘接固定有若干个刷毛47,安装板45弹性连接在防护罩41的两侧内端面之间,刷毛47与透明圆柱罩22接触,贴片振动马达46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设备的控制箱12均通过物联网进行连接,在使用时,人体红外传感器13检测是否由人员经过,控制箱12控制主固板24下方的主灯板25启闭,实现照明,主灯板25损坏时,光线传感器26检测不到光线,相邻设备侧固板27的侧灯板28开启,对损坏设备的正下方进行补光照明,在沙尘天气时,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内齿圈23进行转动,透明圆柱罩22同步进行转动,透明圆柱罩22在转动的同时与刷毛47接触摩擦,刷毛47将透明圆柱罩22上的灰尘去除,保证透明圆柱罩22的透光性,同时,贴片振动马达46(型号1034)带动安装板45和刷毛47进行振动,可更好的对透明圆柱罩22进行清理,清理效果较好,在冬季时,隔热垫43上的电加热网44对透明圆柱罩22进行加热,防止透明圆柱罩22结冰,保证其透光性,同时,在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区域智能照明设备,包括支撑机构(1),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支撑杆(11)和固定在其顶面的控制箱(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人体红外传感器(13),所述支撑杆(11)的顶端安装有照明机构(2),所述照明机构(2)包括固定管(21)和转动在其外壁的透明圆柱罩(22),所述透明圆柱罩(22)的靠近所述支撑杆(11)的一侧内端壁同轴固定连接有内齿圈(23),所述固定管(2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内齿圈(23)的第一驱动机构(3),所述固定管(2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1),所述连接板(2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主固板(24),所述主固板(2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主灯板(25),所述主固板(24)的两侧均铰接有侧固板(27),所述侧固板(27)通过第二驱动机构(5)与所述主固板(24)铰接,所述侧固板(27)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侧灯板(28),所述主灯板(25)的底面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光线传感器(26),所述透明圆柱罩(22)的外侧上方安装有防护机构(4),所述防护机构(4)包括防护罩(41)和固定在其内壁的反光板(42),所述防护罩(41)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热垫(43),所述隔热垫(43)远离所述防护罩(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网(44),所述电加热网(4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防护机构(4)还包括有安装板(45),所述安装板(45)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三个贴片振动马达(46),所述安装板(45)的底面粘接固定有若干个刷毛(47),所述安装板(45)弹性连接在所述防护罩(41)的两侧内端面之间,所述刷毛(47)与所述透明圆柱罩(22)接触,所述贴片振动马达(46)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区域智能照明设备,包括支撑机构(1),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支撑杆(11)和固定在其顶面的控制箱(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人体红外传感器(13),所述支撑杆(11)的顶端安装有照明机构(2),所述照明机构(2)包括固定管(21)和转动在其外壁的透明圆柱罩(22),所述透明圆柱罩(22)的靠近所述支撑杆(11)的一侧内端壁同轴固定连接有内齿圈(23),所述固定管(2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内齿圈(23)的第一驱动机构(3),所述固定管(2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1),所述连接板(2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主固板(24),所述主固板(2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主灯板(25),所述主固板(24)的两侧均铰接有侧固板(27),所述侧固板(27)通过第二驱动机构(5)与所述主固板(24)铰接,所述侧固板(27)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侧灯板(28),所述主灯板(25)的底面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光线传感器(26),所述透明圆柱罩(22)的外侧上方安装有防护机构(4),所述防护机构(4)包括防护罩(41)和固定在其内壁的反光板(42),所述防护罩(41)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热垫(43),所述隔热垫(43)远离所述防护罩(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网(44),所述电加热网(4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防护机构(4)还包括有安装板(45),所述安装板(45)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三个贴片振动马达(46),所述安装板(45)的底面粘接固定有若干个刷毛(47),所述安装板(45)弹性连接在所述防护罩(41)的两侧内端面之间,所述刷毛(47)与所述透明圆柱罩(22)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瀚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