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型圈自动装入轴承外圈槽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391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O型圈自动装入轴承外圈槽的装置,包括组入装置,组入装置下方可移动的设有用于运输O型圈的移动平台和轴承装配平台,组入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分离板和驱动组件,分离板竖向可升降的设置在升降平台上,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升降平台上,驱动组件包括在水平方向可移动设置的移动撑件,移动撑件穿设在所述分离板上;升降平台下降以将移动撑件置入O型圈内,移动撑件张开以将O型圈撑开,分离板下降以将移动撑件上的O型圈推入轴承的外圈槽内,提高轴承的外圈槽与O型圈之间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O型圈自动装入轴承外圈槽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轴承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O型圈自动装入轴承外圈槽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一种轴承,该种轴承的外壁上开设有一个或两个密封槽,在密封槽内需要装配O型圈,以增加轴承外圈与轴承座之间的紧密性,从而防止轴承运转过程中发生外圈打滑的现象,便于轴承径向间隙配合时的安装,减少轴承运转过程中的振动。但O形圈与轴承的外圈槽的装配仍然通过人工手动的完成,工人在操作外径较大的轴承时,需要将O型圈的一侧撑开并套入轴承外圈槽内,手动撑开O型圈不便;工人在操作外径较小的轴承时,由于O型圈和轴承外径较小,不利于手指装配操作,导致组装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并且,人工操作容易损伤O型圈或引起O型圈的塑性变形,不利于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型圈自动装入轴承外圈槽的装置,增加O型圈与轴承外圈槽的装配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O型圈自动装入轴承外圈槽的装置,包括组入装置,所述组入装置下方可移动的设有用于运输O型圈的移动平台和轴承装配平台,所述组入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分离板和驱动组件,所述分离板竖向可升降的设置在升降平台上,所述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在水平方向可移动设置的若干移动撑件,所述移动撑件穿设在所述分离板上;所述升降平台下降以将移动撑件置入O型圈内,所述移动撑件张开以将O型圈撑开,所述分离板下降以将移动撑件上的O型圈推入轴承的外圈槽内。进一步,所述升降平台底部设有模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模座上的若干微型气缸,若干所述微型气缸均朝向模座中心设置,所述顶针设于所述微型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模座内设有供微型气缸的输出端伸出和收回的导向槽道,通过以上改进,模座为微型气缸提供安装位,导向槽道引导微型气缸的输出端伸出。进一步,所述微型气缸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所述微型气缸周向等分的设置在模座外侧。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架设于升降平台上方,且所述第一升降平台的输出端与升降平台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气缸通过一固定板安装在升降平台上,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设有与分离板连接的传动组件。进一步,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设有一传动板,所述传动板与分离板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升降平台中部贯通并与模座端面构成供传动板竖向移动的移动腔,所述连接轴穿设于升降平台和模座之间,通过以上改进,第二升降气缸通过传动板带分离板上升或下降,移动腔限位防错传动板的行程。进一步,所述模座底部还连接有一过渡板,所述过渡板上设有供移动撑件的沿分离板径向滑动的导向槽,所述连接轴穿设于所述过渡板上,通过以上改进,过渡板的设置,使得模座内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所述移动撑件的数量为六个,且至少一个移动撑件的外壁上设有供O型圈部分置入的嵌槽,所述嵌槽的上端在分离板的初始位置与分离板的下端面齐平。进一步,所述滑槽之间构成六个安装区域,所述连接轴穿设在两个相对的安装区域内,其余所述安装区域供过渡板与模座连接,通过以上改进,分离板的传动位置位于过渡板和模座的安装位置之间,增加分离板传动和过渡板安装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O型圈自动装入轴承外圈槽的装置,当移动平台运输O型圈至组入装置下方,则第一升降气缸驱动组入装置下降,此时微型气缸处于伸出状态,第一升降气缸完全伸出后,六个移动撑件均位于O型圈内圈,此时微型气缸收回并驱动移动撑件径向向外撑开O型圈,从而将移动平台上的O型圈套入分离板下方,实现O型圈的抓取上料;O型圈上料完成后,第二升降气缸驱动传动板下降,使得分离板相对移动撑件竖向下降,从而将移动撑件上的O型圈推入轴承的外圈槽中,其能半自动或是自动化的完成O型圈在轴承的外圈槽上的装配,有效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并且,微型气缸沿周向均匀布置,控制O型圈上每个被撑开部位的弹性势能相同,从而保持O型圈组入轴承后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入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入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入装置、顶升装置和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移动平台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升降平台;2、分离板;3、驱动组件;3.1、移动撑件;3.1.1、嵌槽;3.2、微型气缸;4、O型圈;5、模座;5.1、导向槽道;6、第一升降气缸;7、第二升降气缸;8、传动板;9、连接轴;10、移动腔;11、过渡板;11.1、移动槽;12、固定板;13、移动气缸;14、放置板;14.1、环槽;15、料筒;16、顶板;17、顶针;18、移动平台;19、轴承装配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如图1-7所示,一种O型圈自动装入轴承外圈槽的装置,包括组入装置,组入装置下方可移动的设有用于运输O型圈4的移动平台18和轴承装配平台19,组入装置包括升降平台1、分离板2和驱动组件3,分离板2竖向可升降的设置在升降平台1上,驱动组件3固定于所述升降平台1上,驱动组件3包括在水平方向可移动设置的移动撑件3.1,移动撑件3.1穿设在所述分离板2上;升降平台1下降以将移动撑件3.1置入O型圈4内,移动撑件3.1张开以将O型圈4撑开,分离板2下降以将移动撑件3.1上的O型圈4推入轴承的外圈槽内。具体的,升降平台1底部设有模座5,驱动组件3包括设置在模座5上的若干微型气缸3.2,若干微型气缸3.2均朝向模座5中心设置,顶针17设于所述微型气缸3.2的输出端上,模座5内设有供微型气缸3.2的输出端伸出和收回的导向槽道5.1,模座5为微型气缸3.2提供安装位,导向槽道5.1引导微型气缸3.2的输出端伸出。具体的,微型气缸3.2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微型气缸3.2周向等分的设置在模座5外侧。具体的,还包括第一升降气缸6和第二升降气缸7,第一升降气缸6架设于升降平台1上方,且第一升降平台1的输出端与升降平台1连接;第二升降气缸7通过一固定板12安装在升降平台1上,第二升降气缸7的输出端上设有与分离板2连接的传动组件。具体的,第二升降气缸7的输出端上设有一传动板8,传动板8与分离板2通过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O型圈自动装入轴承外圈槽的装置,包括组入装置,所述组入装置下方可移动的设有用于运输O型圈(4)的移动平台(18)和轴承装配平台(19),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入装置包括升降平台(1)、分离板(2)和驱动组件(3),所述分离板(2)竖向可升降的设置在升降平台(1)上,所述驱动组件(3)固定于所述升降平台(1)上,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在水平方向可移动设置的若干移动撑件(3.1),所述移动撑件(3.1)穿设在所述分离板(2)上;所述升降平台(1)下降以将移动撑件(3.1)置入O型圈(4)内,所述移动撑件(3.1)张开以将O型圈(4)撑开,所述分离板(2)下降以将移动撑件(3.1)上的O型圈(4)推入轴承的外圈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型圈自动装入轴承外圈槽的装置,包括组入装置,所述组入装置下方可移动的设有用于运输O型圈(4)的移动平台(18)和轴承装配平台(19),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入装置包括升降平台(1)、分离板(2)和驱动组件(3),所述分离板(2)竖向可升降的设置在升降平台(1)上,所述驱动组件(3)固定于所述升降平台(1)上,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在水平方向可移动设置的若干移动撑件(3.1),所述移动撑件(3.1)穿设在所述分离板(2)上;所述升降平台(1)下降以将移动撑件(3.1)置入O型圈(4)内,所述移动撑件(3.1)张开以将O型圈(4)撑开,所述分离板(2)下降以将移动撑件(3.1)上的O型圈(4)推入轴承的外圈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型圈自动装入轴承外圈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1)底部设有模座(5),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设置在模座(5)上的若干微型气缸(3.2),若干所述微型气缸(3.2)均朝向模座(5)中心设置,所述移动撑件(3.1)设于所述微型气缸(3.2)的输出端上,所述模座(5)内设有供微型气缸(3.2)的输出端伸出和收回的导向槽道(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O型圈自动装入轴承外圈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气缸(3.2)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所述微型气缸(3.2)周向等分的设置在模座(5)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O型圈自动装入轴承外圈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升降气缸(6)和第二升降气缸(7),所述第一升降气缸(6)架设于升降平台(1)上方,且所述第一升降平台(1)的输出端与升降平台(1)连接;
所述第二升降气缸(7)通过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钢
申请(专利权)人:环驰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