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69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属于建筑楼板技术领域,包括上梁、下梁和楼板,所述楼板位于上梁与下梁之间,所述楼板表面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A和连接块B,所述上梁和下梁内部均开设有插接腔A和插接腔B,所述连接块A插接至插接腔A内部,所述连接块B插接至插接腔B内部,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楼板所受的部分振动会带动连接块A振动,连接块A振动过程中弹簧对振波起到缓冲消减作用,减少上梁和下梁的振动,同时连杆被带动在套筒内部振动,胶垫可以起到减震阻尼的作用,对连杆振动范围起到限制作用,进而与弹簧配合,提升楼板的隔振效果,减少振动传递,进而提高居住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楼板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其中,楼板一种分隔承重构件,楼板层中的承重部分,它将房屋垂直方向分隔为若干层,并把人和家具等竖向荷载及楼板自重通过墙体、梁或柱传给基础,按其所用的材料可分为木楼板、砖拱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和钢衬板承重的楼板等几种形式,楼板是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隔震效果也影响建筑的居住体验。专利号为CN208347088U的公布了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转动球体在提供支撑力的同时,转动球体与活动架能在固定板上移动,从而使活动架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进而能使活动架具有过滤水平方向的震动的效果,保护罩能起到隔温的作用,减少建筑物内外热量的传递,能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上述建筑楼板减震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上述楼板减震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其减震效果一般,对振波过滤性较差,影响实际的使用体验;2、传统的楼板在建设过程中是直接搭接在梁上,其与梁之间为平面接触式结果,连接处稳定性一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旨在可以进一步提高建筑楼板的隔振效果,提高使用体验,同时加强楼板与梁连接处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包括上梁、下梁和楼板,所述楼板位于上梁与下梁之间,所述楼板表面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A和连接块B,所述上梁和下梁内部均开设有插接腔A和插接腔B,所述连接块A插接至插接腔A内部,所述连接块B插接至插接腔B内部,所述插接腔A内侧壁安装有固定板A,所述连接块A外侧壁安装有固定板B,所述固定板A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且套筒为两个,所述固定板B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接至套筒内部的连杆,所述连杆与套筒内壁之间填充有胶垫,所述固定板A和固定板B之间安装有弹簧。可选的,所述插接腔B内部填充有减振垫,所述减振垫位于插接腔B内部与连接块B之间。可选的,所述减振垫为复合纤维层。可选的,所述胶垫为橡胶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楼板安装在上梁与下梁之间,上梁与下梁表面均开设有插接腔A,楼板表面固定有插接至插接腔A内部的连接块A,固定板A贴合插接腔A内壁,固定板B贴合连接块A外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楼板所受的部分振动会带动连接块A振动,连接块A振动过程中弹簧对振波起到缓冲消减作用,减少上梁和下梁的振动,同时连杆被带动在套筒内部振动,胶垫可以起到减震阻尼的作用,对连杆振动范围起到限制作用,进而与弹簧配合,提升楼板的隔振效果,减少振动传递,进而提高居住体验。2、上梁与下梁的表面均开设有插接腔B,楼板的表面固定有插接至插接腔B内部的连接块B,连接块A和连接块B与楼板之间为生产时一次性浇筑而成,插接腔A和插接腔B为上梁和下梁浇筑时预制模留设而成,搭接完成后连接块B插接至插接腔B的内部,通过连接块B和插接腔B的配合,使得楼板与上梁以及下梁之间的连接由传统的平面式搭接方式改进成为立体式插入的方式,提高了楼板与上梁和下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的插接腔A和连接块A连接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梁;2、下梁;3、楼板;301、连接块A;302、连接块B;4、插接腔A;401、插接腔B;402、减振垫;5、固定板A;6、固定板B;7、套筒;701、连杆;702、胶垫;8、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图1~图2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包括上梁1、下梁2和楼板3,所述楼板3位于上梁1与下梁2之间,所述楼板3表面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A301和连接块B302,所述上梁1和下梁2内部均开设有插接腔A4和插接腔B401,所述连接块A301插接至插接腔A4内部,所述连接块B302插接至插接腔B401内部,所述插接腔A4内侧壁安装有固定板A5,所述连接块A301外侧壁安装有固定板B6,所述固定板A5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7且套筒7为两个,所述固定板B6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接至套筒7内部的连杆701,所述连杆701与套筒7内壁之间填充有胶垫702,所述固定板A5和固定板B6之间安装有弹簧8。示例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楼板3所受的部分振动会带动连接块A301振动,连接块A301振动过程中弹簧8对振波起到缓冲消减作用,减少上梁1和下梁2的振动,同时连杆701被带动在套筒7内部振动,胶垫702可以起到减震阻尼的作用,对连杆701振动范围起到限制作用,进而与弹簧8配合,提升楼板3的隔振效果,减少振动传递,进而提高居住体验,通过连接块B302和插接腔B401的配合,使得楼板3与上梁1以及下梁2之间的连接由传统的平面式搭接方式改进成为立体式插入的方式,提高了楼板3与上梁1和下梁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参考图1所示,所述插接腔B401内部填充有减振垫402,所述减振垫402位于插接腔B401内部与连接块B302之间。示例的,在插接腔B401内部填充有减震垫402,材质为复合纤维,是由聚酯纤维、腈纶纤维等化学纤维经过无胶技术复合,正面再经防水涂层处理制成的,具有很好的隔音减振效果,填充在插接腔B401的内部,进一步提升楼板3的减振效果。使用时,楼板3安装在上梁1与下梁2之间,上梁1与下梁2表面均开设有插接腔A4,楼板3表面固定有插接至插接腔A4内部的连接块A301,固定板A5贴合插接腔A4内壁,固定板B6贴合连接块A301外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楼板3所受的部分振动会带动连接块A301振动,连接块A301振动过程中弹簧8对振波起到缓冲消减作用,减少上梁1和下梁2的振动,同时连杆701被带动在套筒7内部振动,胶垫702可以起到减震阻尼的作用,对连杆701振动范围起到限制作用,进而与弹簧8配合,提升楼板3的隔振效果,减少振动传递,进而提高居住体验,上梁1与下梁2的表面均开设有插接腔B401,楼板3的表面固定有插接至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包括上梁(1)、下梁(2)和楼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3)位于上梁(1)与下梁(2)之间,所述楼板(3)表面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A(301)和连接块B(302),所述上梁(1)和下梁(2)内部均开设有插接腔A(4)和插接腔B(401);所述连接块A(301)插接至插接腔A(4)内部,所述连接块B(302)插接至插接腔B(401)内部,所述插接腔A(4)内侧壁安装有固定板A(5),所述连接块A(301)外侧壁安装有固定板B(6);所述固定板A(5)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7)且套筒(7)为两个;所述固定板B(6)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接至套筒(7)内部的连杆(701),所述连杆(701)与套筒(7)内壁之间填充有胶垫(702),所述固定板A(5)和固定板B(6)之间安装有弹簧(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包括上梁(1)、下梁(2)和楼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3)位于上梁(1)与下梁(2)之间,所述楼板(3)表面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A(301)和连接块B(302),所述上梁(1)和下梁(2)内部均开设有插接腔A(4)和插接腔B(401);所述连接块A(301)插接至插接腔A(4)内部,所述连接块B(302)插接至插接腔B(401)内部,所述插接腔A(4)内侧壁安装有固定板A(5),所述连接块A(301)外侧壁安装有固定板B(6);所述固定板A(5)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7)且套筒(7)为两个;所述固定板B(6)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接至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宏鑫鼎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