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缝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67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缝构造,包括墙体一和位于墙体一一侧的墙体二,所述墙体一与墙体二之间设置有抗震阻尼器本体,所述抗震阻尼器本体的两端均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活动连接有缓冲连杆,墙体一与墙体二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转动接头,且缓冲连杆的一端延伸至缓冲槽的外部并转动连接于转动接头上,缓冲连杆的另一端与缓冲槽远离缓冲槽槽口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地震的纵向震动和横向震动均能够进行抗震缓冲,且抗震效果好,当地震发生时,有利于减少震动对构造结构以及建筑墙体的破坏,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缝构造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缝构造。
技术介绍
结构缝系指为避免温度胀缩、地基沉降和地震碰撞等而在相邻两建筑物或建筑物两部分之间设置的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等的总称,抗震缝,为避免建筑物破坏按抗震要求设置的垂直的构造缝,该缝一般设置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位,沿着房屋基础顶面全面设置,使得建筑分成若干刚度均匀的单元独立变形,且抗震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强迫移位时,能够消解、缓和结构不同部分碰撞损坏的结构缝。目前阶段的结构缝构造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抗震效果差,当地震发生时,纵向震动和横向震动易造成构造结构的损坏和建筑墙体的破坏,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影响,从而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缝构造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缝构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缝构造,包括墙体一和位于墙体一一侧的墙体二,所述墙体一与墙体二之间设置有抗震阻尼器本体,所述抗震阻尼器本体的两端均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活动连接有缓冲连杆,墙体一与墙体二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转动接头,且缓冲连杆的一端延伸至缓冲槽的外部并转动连接于转动接头上,缓冲连杆的另一端与缓冲槽远离缓冲槽槽口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抗震阻尼器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座,且转动座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转动连杆,转动连杆远离转动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座,墙体一与墙体二上均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导轨,导轨靠近滑座的一侧设有移动槽,且滑座滑动安装于移动槽内,所述滑座与移动槽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二。优选的,所述移动槽远离移动槽槽口的一侧内壁上设有滑动槽,滑座上设置有滑动块,且滑动块滑动安装于滑动槽内。优选的,位于缓冲槽内的缓冲连杆上对称设置有限位滑块,缓冲槽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限位滑槽,且限位滑块与限位滑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缓冲连杆靠近转动接头的一端与转动接头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转动接头和导轨均通过工程螺栓安装固定在墙体一上。优选的,所述转动接头、导轨和墙体二的连接方式与转动接头、导轨和墙体一的连接方式相同,且墙体一与墙体二相互平行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当发生地震时的纵向震动较大时,墙体一与墙体二会产生不均匀的上下震动,此时抗震阻尼器本体的两端会通过缓冲连杆上的转动接头与墙体一、墙体二之间进行转动,同时抗震阻尼器本体的顶部和底部还通过转动座上的转动连杆促使滑座在导轨上滑动并对弹簧二进行挤压或者拉伸,这样通过弹簧二的形变,可以起到减震消能的作用,减小了对抗震阻尼器本体以及墙体的破坏;本技术中,当地震发生的横向震动较大时,墙体一与墙体二会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此时,会使得抗震阻尼器本体两端的缓冲连杆对弹簧一进行拉伸或者挤压,同时抗震阻尼器本体也会通过转动座上的转动连杆促使滑座对弹簧二进行挤压或者拉伸,这样通过弹簧一和弹簧二的形变,可以对地震的横向震动进行缓冲消耗,最终完成抗震缓冲的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够对地震的纵向震动和横向震动均能够进行抗震缓冲,且抗震效果好,当地震发生时,有利于减少震动对构造结构以及建筑墙体的破坏,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缝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一、2墙体二、3抗震阻尼器本体、31缓冲槽、32弹簧一、33限位滑块、34限位滑槽、4缓冲连杆、5转动接头、6转动座、7转动连杆、8滑座、9导轨、91移动槽、92弹簧二、93滑动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建筑结构缝构造,包括墙体一1和位于墙体一1一侧的墙体二2,所述墙体一1与墙体二2之间设置有抗震阻尼器本体3,所述抗震阻尼器本体3的两端均设有缓冲槽31,缓冲槽31内活动连接有缓冲连杆4,墙体一1与墙体二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转动接头5,且缓冲连杆4的一端延伸至缓冲槽31的外部并转动连接于转动接头5上,缓冲连杆4的另一端与缓冲槽31远离缓冲槽31槽口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一32;所述抗震阻尼器本体3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座6,且转动座6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转动连杆7,转动连杆7远离转动座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座8,墙体一1与墙体二2上均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导轨9,导轨9靠近滑座8的一侧设有移动槽91,且滑座8滑动安装于移动槽91内,所述滑座8与移动槽91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二92。本技术能够对地震的纵向震动和横向震动均能够进行抗震缓冲,且抗震效果好,当地震发生时,有利于减少震动对构造结构以及建筑墙体的破坏,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具体地,所述移动槽91远离移动槽91槽口的一侧内壁上设有滑动槽,滑座8上设置有滑动块93,且滑动块93滑动安装于滑动槽内。具体地,位于缓冲槽31内的缓冲连杆4上对称设置有限位滑块33,缓冲槽31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限位滑槽34,且限位滑块33与限位滑槽34滑动连接。具体地,所述缓冲连杆4靠近转动接头5的一端与转动接头5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具体地,所述转动接头5和导轨9均通过工程螺栓安装固定在墙体一1上。具体地,所述转动接头5、导轨9和墙体二2的连接方式与转动接头5、导轨9和墙体一1的连接方式相同,且墙体一1与墙体二2相互平行设置。本技术中,通过在墙体一1与墙体二2之间设置抗震阻尼器本体3、缓冲连杆4、转动接头5、转动座6、转动连杆7、滑座8、导轨9,当发生地震时的纵向震动较大时,墙体一1与墙体二2会产生不均匀的上下震动,此时抗震阻尼器本体3的两端会通过缓冲连杆4上的转动接头5与墙体一1、墙体二2之间进行转动,同时抗震阻尼器本体3的顶部和底部还通过转动座6上的转动连杆7促使滑座8在导轨9上滑动并对弹簧二92进行挤压或者拉伸,这样通过弹簧二92的形变,可以起到减震消能的作用,减小了对抗震阻尼器本体3以及墙体的破坏;当地震发生的横向震动较大时,墙体一1与墙体二2会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此时,会使得抗震阻尼器本体3两端的缓冲连杆4对弹簧一32进行拉伸或者挤压,同时抗震阻尼器本体3也会通过转动座6上的转动连杆7促使滑座8对弹簧二92进行挤压或者拉伸,这样通过弹簧一32和弹簧二92的形变,可以对地震的横向震动进行缓冲消耗,最终完成抗震缓冲的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够对地震的纵向震动和横向震动均能够进行抗震缓冲,且抗震效果好,当地震发生时,有利于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结构缝构造,包括墙体一(1)和位于墙体一(1)一侧的墙体二(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一(1)与墙体二(2)之间设置有抗震阻尼器本体(3),所述抗震阻尼器本体(3)的两端均设有缓冲槽(31),缓冲槽(31)内活动连接有缓冲连杆(4),墙体一(1)与墙体二(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转动接头(5),且缓冲连杆(4)的一端延伸至缓冲槽(31)的外部并转动连接于转动接头(5)上,缓冲连杆(4)的另一端与缓冲槽(31)远离缓冲槽(31)槽口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一(32);/n所述抗震阻尼器本体(3)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座(6),且转动座(6)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转动连杆(7),转动连杆(7)远离转动座(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座(8),墙体一(1)与墙体二(2)上均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导轨(9),导轨(9)靠近滑座(8)的一侧设有移动槽(91),且滑座(8)滑动安装于移动槽(91)内,所述滑座(8)与移动槽(91)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二(9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缝构造,包括墙体一(1)和位于墙体一(1)一侧的墙体二(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一(1)与墙体二(2)之间设置有抗震阻尼器本体(3),所述抗震阻尼器本体(3)的两端均设有缓冲槽(31),缓冲槽(31)内活动连接有缓冲连杆(4),墙体一(1)与墙体二(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转动接头(5),且缓冲连杆(4)的一端延伸至缓冲槽(31)的外部并转动连接于转动接头(5)上,缓冲连杆(4)的另一端与缓冲槽(31)远离缓冲槽(31)槽口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一(32);
所述抗震阻尼器本体(3)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座(6),且转动座(6)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转动连杆(7),转动连杆(7)远离转动座(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座(8),墙体一(1)与墙体二(2)上均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导轨(9),导轨(9)靠近滑座(8)的一侧设有移动槽(91),且滑座(8)滑动安装于移动槽(91)内,所述滑座(8)与移动槽(91)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二(9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瀚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