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67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2
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所述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包括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梁,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内设有纵向型钢和横向型钢,横向型钢的一端与纵向型钢连接,横向型钢的另一端固连有连接件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一端设置有预埋件,预埋件为预埋钢管、预埋型钢或者预埋锚筋,预埋件靠的一端固连有连接件二,连接件一与连接件二通过螺栓连接,以实现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所述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提高了结构的强度和延性,施工速度快,环保经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使得这一结构被广泛的使用,在框架结构中,节点是连接柱和梁的关键部位,起着传递并重分布内力以及保证结构整体性的作用,安全可靠的节点能保证结构正常工作。而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剪能力弱,抗震性能差。为了提高节点的强度和延性,利用型钢混凝土柱代替钢筋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形成节点。型钢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型钢、纵筋和少量箍筋组合成的共同受力的整体,梁和柱是其基本构件。型钢混凝土兼有构件受力和保护层的功能,防止了型钢的侧向屈曲和局部失稳,有助于型钢的整体稳定性,提高了型钢的耐火性和耐久性,保证了柱的合理的延性。目前,国内外对型钢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研究主要集中于现浇节点,对预制型钢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梁节点的研究较为少见。现浇混凝土施工需要大量模板,现场作业量大,工期长,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现场施工时,还受到施工空间、季节气候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其提高了结构的强度和延性,施工速度快,环保经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包括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以及沿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周向设置的1-4个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内设有纵向型钢以及沿纵向型钢周向设置的1-4个横向型钢,所述横向型钢的一端与纵向型钢连接,所述横向型钢的另一端固连有连接件一;所述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内还设置有柱内纵筋;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靠近预制型钢混凝土柱的一端设置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为预埋钢管、预埋型钢或者预埋锚筋,所述预埋件靠近预制型钢混凝土柱的一端固连有连接件二;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内还设置有梁内纵筋;所述连接件一与连接件二通过螺栓连接,以实现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均为外置法兰板,所述连接件一与柱内纵筋固连,所述连接件二与梁内纵筋固连。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均为内置法兰板,所述连接件一与柱内纵筋固连,所述连接件二与梁内纵筋固连;并且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靠近连接件二的一端预留后浇区域,用于后浇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均为内置法兰板;所述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相互连接的端部均预留后浇区域,用于后浇混凝土,所述梁内纵筋的端部连接钢筋连接器,所述柱内纵筋从预制型钢混凝土柱的后浇区域伸出,并与钢筋连接器连接;所述钢筋连接器为直螺纹套筒时,所述直螺纹套筒位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后浇区域,所述梁内纵筋外伸到后浇区域与直螺纹套筒连接;所述钢筋连接器为灌浆套筒时,所述灌浆套筒位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端部,所述梁内纵筋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内部与灌浆套筒连接。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包括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以及沿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周向设置的1-4个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内设有纵向型钢以及沿纵向型钢周向设置的1-4个横向型钢,所述横向型钢的一端伸出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形成型钢榫头;所述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内设置有柱内纵筋,所述柱内纵筋的端部连接有钢筋连接器,所述钢筋连接器为灌浆套筒;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靠近预制型钢混凝土柱的一端设置有与型钢榫头对应的凹槽,所述型钢榫头插入凹槽并通过建筑结构胶粘接;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内设置有梁内纵筋,所述梁内纵筋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并与灌浆套筒连接。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组件制作:S1.1、制作预制型钢混凝土柱,按设计要求,选取纵向型钢和横向型钢,在纵向型钢和横向型钢的翼缘上焊接栓钉,在横向型钢的端部焊接连接件一,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将纵向型钢和横向型钢连接,将柱内纵筋与连接件一焊接连接,制作柱的模板和钢筋骨架,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型钢混凝土柱;S1.2、制作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将预埋件的端部焊接连接件二,将焊接完连接件二的预埋件放置于梁端的设定位置,将梁内纵筋与连接件二焊接连接,制作模板和钢筋骨架,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完成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制作;S2、组件安装: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吊装至预制型钢混凝土柱的侧面,使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位置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均为外置法兰板。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均为内置法兰板,所述S1.2中还包括: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端部预留后浇区域;所述S2还包括:在后浇区域浇筑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均为内置法兰板,所述S1.1还包括:在预制型钢混凝土柱的端部预留后浇区域,柱内纵筋在后浇区域伸出;所述S1.2中还包括: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端部预留后浇区域,梁内纵筋的端部连接钢筋连接器,其中,所述钢筋连接器为直螺纹套筒时,直螺纹套筒设置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后浇区域,梁内纵筋在后浇区域伸出与直螺纹套筒连接,所述钢筋连接器为灌浆套筒时,灌浆套筒设置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端部,梁内纵筋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内部与灌浆套筒连接;所述S2还包括:利用钢筋连接器完成梁内纵筋和柱内纵筋的连接,最后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预制型钢混凝土柱的后浇区域均浇筑混凝土。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组件制作:步骤1.1、制作预制型钢混凝土柱,按设计要求,选取纵向型钢和横向型钢,在纵向型钢和横向型钢的翼缘上焊接栓钉,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将纵向型钢和横向型钢连接;使横向型钢端部伸出设定长度,形成型钢榫头;在柱内纵筋的端部连接钢筋连接器,所述钢筋连接器采用灌浆套筒,制作柱的模板和钢筋骨架,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型钢混凝土柱;步骤1.2、制作预制钢筋混凝土梁,预留与型钢榫头对应的凹槽,使梁内纵筋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端部,制作模板和钢筋骨架,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完成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制作;步骤2、组件安装:在型钢榫头与凹槽的拼接截面均涂抹建筑结构胶,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吊装至预制型钢混凝土柱的侧面,使型钢榫头插入凹槽内,同时,将梁内纵筋的伸出端插入灌浆套筒中,通过灌浆套筒的注射嘴,向灌浆套筒内注射粘结料,注射完成后卸除注射嘴,并封堵注射口,完成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利用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代替钢筋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形成节点,提高了节点的强度和延性,预制型钢混凝土柱能够充分利用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点,变形能力强,抗震性能好,在截面尺寸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合理配置较多钢材,外包混凝土兼有构件受力和保护层的功能,防止了型钢的侧向屈曲和局部失稳,有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以及沿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周向设置的1-4个预制钢筋混凝土梁;/n所述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内设有纵向型钢以及沿纵向型钢周向设置的1-4个横向型钢,所述横向型钢的一端与纵向型钢连接,所述横向型钢的另一端固连有连接件一;所述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内还设置有柱内纵筋;/n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靠近预制型钢混凝土柱的一端设置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为预埋钢管、预埋型钢或者预埋锚筋,所述预埋件靠近预制型钢混凝土柱的一端固连有连接件二;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内还设置有梁内纵筋;/n所述连接件一与连接件二通过螺栓连接,以实现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以及沿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周向设置的1-4个预制钢筋混凝土梁;
所述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内设有纵向型钢以及沿纵向型钢周向设置的1-4个横向型钢,所述横向型钢的一端与纵向型钢连接,所述横向型钢的另一端固连有连接件一;所述预制型钢混凝土柱内还设置有柱内纵筋;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靠近预制型钢混凝土柱的一端设置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为预埋钢管、预埋型钢或者预埋锚筋,所述预埋件靠近预制型钢混凝土柱的一端固连有连接件二;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内还设置有梁内纵筋;
所述连接件一与连接件二通过螺栓连接,以实现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均为外置法兰板,所述连接件一与柱内纵筋固连,所述连接件二与梁内纵筋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均为内置法兰板,所述连接件一与柱内纵筋固连,所述连接件二与梁内纵筋固连;并且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靠近连接件二的一端预留后浇区域,用于后浇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新王连广敬耀辉赵俭斌李令令张浩陈百玲蔡雨桐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