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化施工的检查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63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化施工的检查井结构,检查井结构用于管道检修,管道在检查井结构处断开为两段,检查井结构包括:流槽,流槽的顶面高于管道的顶面,自流槽的顶面向下开设有下部检查井井室,下部检查井井室与两段管道均相连通;侧壁和盖板,侧壁与盖板之间形成上部检查井井室,下部检查井井室的顶面位于侧壁内,并与上部检查井井室相连通;盖板上开设有检修孔洞;井脖,井脖连接在检修孔洞上,井脖的顶面延伸至设计地面;以及,井盖,井盖设置在井脖的顶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适用于排桩形成的基坑内的检查井或者沉井、逆作法井内的检查井,工程适应性强,且能满足不同管道角度、不同管径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化施工的检查井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化施工的检查井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市政道路建设蓬勃发展,管网建设在片区开发及老旧小区改造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便于管道的检修,每隔一定距离需要设置检查井。目前检查井的常用做法是现浇钢筋混凝土井、砖砌井或者预制检查井的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井耗工、废时、造价高;砖砌检查井因为承载力原因不适用于大管径,不适用于有地下水的情况,且井室容易生发开裂、渗漏,导致污水污染周边地下水,目前多省份已明令禁止使用砖砌井;由于管道之间的角度的多样性,常规的预制检查井难以满足不同角度、不同管径的需求,常需要根据工程需求专门定制,增加了工程难度和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化施工的检查井结构,本新型检查井下部采用素混凝土流槽作为井室的下部,可适应不同管道角度、不同管径的需求;上部采用立放混凝土管作为井室的上部,可节省施工工期。本结构工艺简单、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工程适应性强。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化施工的检查井结构,所述检查井结构用于管道检修,所述管道在所述检查井结构处断开为两段,所述检查井结构包括:流槽,所述流槽的顶面高于所述管道的顶面,自所述流槽的顶面向下开设有下部检查井井室,所述下部检查井井室与两段所述管道均相连通;侧壁和设置在所述侧壁顶面上的盖板,所述侧壁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上部检查井井室;所述侧壁为圆筒形状,所述下部检查井井室的顶面位于所述侧壁内,并与所述上部检查井井室相连通;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检修孔洞;井脖,所述井脖连接在所述检修孔洞上,所述井脖的顶面延伸至设计地面;以及,井盖,所述井盖设置在所述井脖的顶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流槽的顶面超过所述管道的顶面不小于400mm。进一步地,所述流槽通过浇筑素混凝土形成。进一步地,所述下部检查井井室由内底面和内壁面组成,所述内底面与所述管道的内底部齐平,所述内壁面分别连接两段所述管道。进一步地,所述内底面与所述内壁面之间采用弧形过渡。进一步地,当在所述检查井结构处断开为两段的所述管道之间存在夹角时,连通两段所述管道的所述下部检查井井室的内壁面为弧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流槽的顶面设置有凹槽,所述侧壁的底部插入至所述凹槽内,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流槽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小于100mm。进一步地,所述侧壁由若干段依次叠放的混凝土管组成,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混凝土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并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工艺简单、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适用于排桩形成的基坑内的检查井或者沉井、逆作法井内的检查井,工程适应性强,且能满足不同管道角度、不同管径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流槽平面图;图2:本技术的一种快速化施工的检查井结构平面图;图3:图2中A-A剖面图。附图标注:1——流槽;11——凹槽;2——下部检查井井室;21——内底面;22——内壁面;3——侧壁;31——混凝土管;32——连接件;4——盖板;5——上部检查井井室;6——检修孔洞;7——井脖;8——井盖。P——管道;S——围护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附图1至图3所示,一种快速化施工的检查井结构,所述检查井结构用于管道P检修,可设置在管道P的任意处,所述管道P在所述检查井结构处断开为两段。所述检查井结构设置在围护结构S内,所述围护结构S可以是排桩形成的基坑或者沉井、或者逆作法井;所述检查井结构包括流槽1(作为检查井井室的下部)、侧壁3(作为检查井井室的上部)、盖板4、井脖7和井盖8。所述流槽1采用素混凝土浇筑在所述围护结构S的底部内形成。所述流槽1的顶面高于所述管道P的顶面,并超过所述管道P的顶面不小于400mm。自所述流槽1的顶面向下开设有下部检查井井室2,所述下部检查井井室2与两段所述管道P均相连通,其中,所述下部检查井井室2由内底面21和内壁面22组成,所述内底面21与所述管道P的内底部齐平,所述内壁面22分别连接两段所述管道P,所述下部检查井井室2的内底面21与内壁面22之间采用弧形过渡,如图3所示,并且,当在所述检查井结构处断开为两段的所述管道P之间存在夹角时,连接两段所述管道P的所述下部检查井井室2的内壁面22为弧形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通过混凝土浇筑流槽1并在流槽1内形成下部检查井井室2的结构形式使得所述检查井结构能满足不同管道P角度、不同管径的需求。所述流槽1的顶面预留有用于连接所述侧壁3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深度不小于100mm,所述凹槽11的宽度由所述侧壁3的厚度确定。所述侧壁3的顶面上设置所述盖板4,并与所述盖板4之间形成上部检查井井室5。所述侧壁3直接采用若干段依次叠放的混凝土管31组成,能免去现有检查井井室需通过支模浇筑形成的过程;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混凝土管31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并通过连接件32相互连接。所述侧壁3的底部插入至所述凹槽11内,通过所述凹槽11与所述流槽1固定连接,在所述侧壁3的底部插入至所述凹槽11后,所述侧壁3的底部四周采用素混凝土密封。所述下部检查井井室2的顶面位于所述侧壁3内,并与所述上部检查井井室5相连通,形成检查井井室。所述盖板4为预制混凝土盖板,所述盖板4上开设有检修孔洞6。所述井脖7为预制井脖,所述井脖7连接在所述检修孔洞6上,所述井脖7的顶面延伸至地面。所述井盖8为铸铁井盖,所述井盖8设置在所述井脖7的顶面上。本技术一种快速化施工的检查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如下:1)打设围护结构S(可以是排桩形成的基坑或者沉井、或者逆作法井)并进行检查井的基坑开挖,为检查井的施作提供空间条件;2)完成管道P的铺设(可以是顶管或者明开);3)浇筑流槽1,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流槽1的顶高应超过管道P顶不小于400mm;流槽1内部形成的下部检查井井室2的内底面21与内壁面22之间采用弧形过渡,并且,当两段管道P之间存在夹角时,连接两段管道P的下部检查井井室2的内壁面22为弧形结构,此外,内壁面22光滑,以减小水头损失;4)在流槽1的顶部留设有深度不小于100mm的凹槽11,作为侧壁3和流槽1的接驳点,凹槽11的宽度由侧壁3厚度确定。5)待流槽1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上方侧壁3的安装,首先,混凝土管31之间用橡胶圈密封,并通过连接件32连接,确保连接强度及密闭效果;再将侧壁3直接吊入预留的凹槽11内,然后侧壁3的底部四周用素混凝土密封;6)侧壁3安装至设计高度后,再在侧壁3顶部安装盖板4,盖板4上预留有检修孔洞6;7)在盖板4上安装井脖7,井脖7至设计地面并安装井盖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化施工的检查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结构用于管道(P)检修,所述管道(P)在所述检查井结构处断开为两段,所述检查井结构包括:/n流槽(1),所述流槽(1)的顶面高于所述管道(P)的顶面,自所述流槽(1)的顶面向下开设有下部检查井井室(2),所述下部检查井井室(2)与两段所述管道(P)均相连通;/n侧壁(3)和设置在所述侧壁(3)顶面上的盖板(4),所述侧壁(3)与所述盖板(4)之间形成上部检查井井室(5);所述侧壁(3)为圆筒形状,所述下部检查井井室(2)的顶面位于所述侧壁(3)内,并与所述上部检查井井室(5)相连通;所述盖板(4)上开设有检修孔洞(6);/n井脖(7),所述井脖(7)连接在所述检修孔洞(6)上,所述井脖(7)的顶面延伸至设计地面;以及,/n井盖(8),所述井盖(8)设置在所述井脖(7)的顶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化施工的检查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结构用于管道(P)检修,所述管道(P)在所述检查井结构处断开为两段,所述检查井结构包括:
流槽(1),所述流槽(1)的顶面高于所述管道(P)的顶面,自所述流槽(1)的顶面向下开设有下部检查井井室(2),所述下部检查井井室(2)与两段所述管道(P)均相连通;
侧壁(3)和设置在所述侧壁(3)顶面上的盖板(4),所述侧壁(3)与所述盖板(4)之间形成上部检查井井室(5);所述侧壁(3)为圆筒形状,所述下部检查井井室(2)的顶面位于所述侧壁(3)内,并与所述上部检查井井室(5)相连通;所述盖板(4)上开设有检修孔洞(6);
井脖(7),所述井脖(7)连接在所述检修孔洞(6)上,所述井脖(7)的顶面延伸至设计地面;以及,
井盖(8),所述井盖(8)设置在所述井脖(7)的顶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化施工的检查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槽(1)的顶面超过所述管道(P)的顶面不小于4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化施工的检查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槽(1)通过浇筑素混凝土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化施工的检查井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磊张宁余明宋红玉刘文颖赵晓飞杨昕张东岩鲁伟崔建鑫王海洋吕杨郑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