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3467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煤层气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气液分离装置,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的上端安装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下端焊接有插桩,所述支撑盘的内部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筒盖,所述筒盖的内部焊接有排气管,所述筒盖的内部焊接有油管,所述油管的上端套接有输油软管,所述输油软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卡箍。本方案通过设计套筒、筛管、筒盖、排气管和油管等部件,构成气液分离装置,可利用气相和液相的密度差异实现分离,且液体在被抽吸时,可被筛管过滤,避免大颗粒固相物质进入油泵,造成油泵损伤,且设计叶片、连杆和筛罩,可使得筛管转动,不易发生堵塞,使得过滤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气液分离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层气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近一二十年在国际上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井下气液不便分离,可能导致烧泵现象。而且在气液分离时,油管抽吸底部的油液,固相物质容易进入油管,也可能对油泵造成损伤。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气液分离装置,解决了井下气液不便分离的问题,且在分离过程中可可固相物质进行阻隔,避免固相物质进入油管,使得筛管不易发生堵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井下气液分离装置,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的上端安装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下端焊接有插桩,所述支撑盘的内部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筒盖,所述筒盖的内部焊接有排气管,所述筒盖的内部焊接有油管,所述油管的上端套接有输油软管,所述输油软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卡箍,所述套筒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筛管,所述筛管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筛罩,所述筛罩的内侧焊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表面焊接有叶片。本技术的原理在于:由于气体和液体密度差异大,气体会移动至井上部,通过排气管排出,油管对井内的液体进行抽吸,在抽吸时,筛管可对液体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固相物质进入油管,导致油泵发生损伤,且油管抽吸液体时,其底部可产生涡流,从而使得叶片转动,叶片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带动筛罩转动,筛罩带动筛管转动,筛管带动限位钉在套筒的环形槽内转动,筛管转动时,固相物质不易堵塞筛管,可使得过滤效率更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通过设计套筒、筛管、筒盖、排气管和油管等部件,构成气液分离装置,可利用气相和液相的密度差异实现分离,且液体在被抽吸时,可被筛管过滤,避免大颗粒固相物质进入油泵,造成油泵损伤,且设计叶片、连杆和筛罩,可使得筛管转动,不易发生堵塞,使得过滤效率更高。进一步,所述插桩的底部为尖锥状,所述插桩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插桩在支撑盘的下端呈对称分布。通过插桩的设计,可使得支撑盘在井体的上端更加稳定。进一步,所述油管的外侧焊接有内衬盘,所述内衬盘与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通过内衬盘的设计,可对油管进行支撑加强。进一步,所述内衬盘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通气孔在内衬盘上呈环形阵列排布。通过通气孔的设计,可使得井内的气体通过。进一步,所述套筒的底部外侧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接触连接有限位钉,所述限位钉与筛管通过螺纹连接。环形槽和限位钉的配合,可防止筛管与套筒分离,且筛管可在套筒的底部转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井下气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井下气液分离装置的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井下气液分离装置的图1的筛管放大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井下气液分离装置的图1的内衬盘放大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井体1、支撑盘2、插桩3、套筒4、筒盖5、排气管6、油管7、输油软管8、卡箍9、内衬盘10、通气孔11、环形槽12、筛管13、限位钉14、筛罩15、连杆16、叶片1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气液分离装置,包括井体1,井体1的上端安装支撑盘2,支撑盘2的下端焊接插桩3,插桩3的底部为尖锥状,插桩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插桩3在支撑盘2的下端呈对称分布,通过插桩3的设计,可使得支撑盘2在井体1的上端更加稳定。如图1、图4所示,支撑盘2的内部焊接套筒4,套筒4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筒盖5,筒盖5的内部焊接排气管6,筒盖5的内部焊接油管7,油管7的上端套接输油软管8,输油软管8的外侧固定安装卡箍9,输油软管8与油泵连接,属于现有技术,油管7的外侧焊接内衬盘10,内衬盘10与套筒4的内部滑动连接,通过内衬盘10的设计,可对油管7进行支撑加强,内衬盘10上开设通气孔11,通气孔11的数量为六个,六个通气孔11在内衬盘10上呈环形阵列排布,通过通气孔11的设计,可使得井内的气体通过。如图2、图3所示,套筒4的底部外侧开设环形槽12,环形槽12内接触连接限位钉14,限位钉14与筛管13通过螺纹连接,通过环形槽12和限位钉14的配合,可防止筛管13与套筒4分离,且筛管13可在套筒4的底部转动,套筒4的底部转动连接筛管13,筛管13为多孔镂空结构,可对大颗粒固相物质进行过滤,筛管13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筛罩15,筛罩15为多孔镂空结构,可对大颗粒固相物质进行过滤,筛罩15的内侧焊接连杆16,连杆16的表面焊接叶片17。本技术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由于气体和液体密度差异大,气体会移动至井上部,通过排气管6排出,油管7对井内的液体进行抽吸,在抽吸时,筛管13可对液体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固相物质进入油管7,导致油泵发生损伤,且油管7抽吸液体时,其底部可产生涡流,从而使得叶片17转动,叶片17带动连杆16转动,连杆16带动筛罩15转动,筛罩15带动筛管13转动,筛管13带动限位钉14在套筒4的环形槽12内转动,筛管13转动时,固相物质不易堵塞筛管13,可使得过滤效率更高。本方案通过设计套筒4、筛管13、筒盖5、排气管6和油管7等部件,构成气液分离装置,可利用气相和液相的密度差异实现分离,且液体在被抽吸时,可被筛管13过滤,避免大颗粒固相物质进入油泵,造成油泵损伤,且设计叶片17、连杆16和筛罩15,可使得筛管13转动,不易发生堵塞,使得过滤效率更高。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气液分离装置,包括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的上端安装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下端焊接有插桩,所述支撑盘的内部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筒盖,所述筒盖的内部焊接有排气管,所述筒盖的内部焊接有油管,所述油管的上端套接有输油软管,所述输油软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卡箍,所述套筒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筛管,所述筛管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筛罩,所述筛罩的内侧焊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表面焊接有叶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气液分离装置,包括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的上端安装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下端焊接有插桩,所述支撑盘的内部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筒盖,所述筒盖的内部焊接有排气管,所述筒盖的内部焊接有油管,所述油管的上端套接有输油软管,所述输油软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卡箍,所述套筒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筛管,所述筛管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筛罩,所述筛罩的内侧焊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表面焊接有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桩的底部为尖锥状,所述插桩的数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成龙哈尔恒·吐尔松尹晓敏史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科林思德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