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除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343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除磷装置,包括混凝区、絮凝区、高效沉淀区、陶瓷过滤区;其中,待处理污水从混凝区的入口进入,混凝区的出口与絮凝区的入口连接,絮凝区的出口与高效沉淀区的入口连接,高效沉淀区的出口与陶瓷过滤区的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传统高效沉淀基础上结合了陶瓷过滤技术,出水悬浮物低,出水水质更稳定;通过设置内回流系统,最大化利用剩余污泥中的药剂,减少污泥排放量、节约药剂成本;通过设置刮泥系统,避免出现因局部污泥淤积造成污泥上浮的现象,影响出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除磷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除磷、除悬浮物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除磷装置。
技术介绍
总磷是污水处理的重点项目之一,因传统的生物除磷方法去除效率低,化学除磷成为已成为当前最有效的方法,目前现有的化学除磷装置存在药剂投加量高、污泥产量大、污泥部份上浮,出水不稳定的问题,难以满足现在日益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因此急需研发出一种污水除磷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除磷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除磷装置,包括:用于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及总磷污染物与药剂发生脱稳、凝聚反应形成大颗粒絮凝物的混凝区;用于将污水中凝聚反应的悬浮物聚集形成大絮凝颗粒的絮凝区;用于将污水进行拦截、过滤后实现泥水分离的高效沉淀区;用于将污水过滤后达标排放的陶瓷过滤区;其中,待处理污水从混凝区的入口进入,混凝区的出口与絮凝区的入口连接,絮凝区的出口与高效沉淀区的入口连接,高效沉淀区的出口与陶瓷过滤区的入口连接。具体地,混凝区包括:进水主管;进水主管置于混凝区的上端,待处理污水从进水主管的入口连接,进水主管的出口置于混凝区内;第一搅拌机;搅拌机安装在混凝区内;PAC加药效装置;PAC加药管;PAC加药效装置通过PAC加药管用于向混凝区内投入混凝剂。具体地,絮凝区包括:过水管;过水管安装在絮凝区的底部,并用于连接混凝区和絮凝区;>导流筒;导流筒竖直安装在絮凝区内,导流筒的底部密封设置,导流筒的顶部敞开设置;第二搅拌机;搅拌机安装在导流筒内;第一出水堰;第一出水堰安装在絮凝区的上部一侧;PAM加药装置;PAM加药管;PAM加药装置通过PAM加药管用于向絮凝区内投入助凝剂。具体地,高效沉淀区包括:进水布水管;进水布水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出水堰连接,进水布水管的第二端伸入设置在高效沉淀区下部;10um陶瓷过滤板;10um陶瓷过滤板设置在高效沉淀区的上部;高效斜板填料;高效斜板填料置在高效沉淀区的中部;第二出水堰;第二出水堰安装在高效沉淀区的上部一侧;刮泥机;刮泥机的刮泥板设置在进水布水管的第二端下方;集泥斗;集泥斗设置在高效沉淀区的底部。具体地,除磷装置还包括污泥泵、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为三通管;污泥泵的入口与集泥斗的底部连接,污泥泵的出口与污泥回流管的第一端连接,污泥回流管的第一端管道上安装有流量计;污泥回流管的第二端管道上设置电动阀门,污泥回流管的第二端与过水管连接,污泥回流管的第三端管道上设置电动阀门,污泥回流管的第三端用于污泥部份外排。具体地,除磷装置还包括中间水池,中间水池的上端与第二出水堰连接,中间水池的下端与陶瓷过滤区的下端连接。具体地,陶瓷过滤区包括两块5um微孔陶瓷过滤板、第三出水堰,两块5um微孔陶瓷过滤板安装在陶瓷过滤区的中部,陶瓷过滤区的下端通过过水孔与中间水池的下端连接;第三出水堰安装在陶瓷过滤区的上部一侧。优选地,陶瓷过滤区的底部坡度为10°,在陶瓷过滤区的底部最低处设置有排泥阀。具体地,在混凝区的底部设置有放空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传统高效沉淀基础上结合了陶瓷过滤技术,出水悬浮物低,出水水质更稳定;2、通过设置内回流系统,最大化利用剩余污泥中的药剂,减少污泥排放量、节约药剂成本;3、通过设置刮泥系统,避免出现因局部污泥淤积造成污泥上浮的现象,影响出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水主管、2-混凝区、3-第一搅拌机、31-第二搅拌机、4-PAC加药效装置、5-PAC加药管、6-絮凝区、7-过水管、8-导流筒、9-10um陶瓷过滤板、10-第一出水堰、101-第二出水堰、102-第三出水堰、11-PAM加药装置、12-PAM加药管、13-高效沉淀区、14-进水布水管、15-刮泥机、16-高效斜板填料、17-集泥斗、18-污泥泵、19-中间水池、20-过水孔、21-陶瓷过滤区、22-可拆卸5um微孔陶瓷过滤板、23-排泥阀、24-设备支架、25-放空阀、26-污泥回流管、27-流量计、28-电动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除磷装置,包括:用于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及总磷污染物与药剂发生脱稳、凝聚反应形成大颗粒絮凝物的混凝区2;用于将污水中凝聚反应的悬浮物聚集形成大絮凝颗粒的絮凝区6;用于将污水进行拦截、过滤后实现泥水分离的高效沉淀区13;用于将污水过滤后达标排放的陶瓷过滤区21;其中,待处理污水从混凝区2的入口进入,混凝区2的出口与絮凝区6的入口连接,絮凝区6的出口与高效沉淀区13的入口连接,高效沉淀区13的出口与陶瓷过滤区21的入口连接。如图1所示,混凝区2包括:进水主管1;进水主管1置于混凝区2的上端,待处理污水从进水主管1的入口连接,进水主管1的出口置于混凝区2内;第一搅拌机3;搅拌机安装在混凝区2内;PAC加药效装置4;PAC加药管5;PAC加药效装置4通过PAC加药管5用于向混凝区2内投入混凝剂。在本实施例中,污水经进水主管1进入混凝区2,PAC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将PAC药剂输送至混凝区2,在第一搅拌机3的搅拌作用下污水与药剂充分混合,污水中的悬浮物及总磷污染物与药剂发生脱稳、凝聚反应形成小颗粒絮凝物。混凝区2处理后的污水经底部过水管7自流进入絮凝区6。如图1所示,絮凝区6包括:过水管7;过水管7安装在絮凝区6的底部,并用于连接混凝区2和絮凝区6;导流筒8;导流筒8竖直安装在絮凝区6内,导流筒8的底部密封设置,导流筒8的顶部敞开设置;第二搅拌机32;搅拌机安装在导流筒8内;第一出水堰10;第一出水堰10安装在絮凝区6的上部一侧;PAM加药装置11;PAM加药管12;PAM加药装置11通过PAM加药管12用于向絮凝区6内投入助凝剂。在本实施例中,经混凝区2处理后的污水首先进入导流筒8内,在导流筒8内,在第二搅拌机32的搅拌作用下,污水与加药箱通过加药管输送的PAM药剂以及污泥回流管26回流污泥中的剩余药剂充分反应,使前段产生的小颗粒絮凝物一定水力条件下相互碰撞,聚集形成大絮凝颗粒。絮凝区6处理后的污水经顶部第一堰槽自流进入高效沉淀区13。如图1所示,高效沉淀区13包括:进水布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及总磷污染物与药剂发生脱稳、凝聚反应形成大颗粒絮凝物的混凝区;/n用于将污水中凝聚反应的悬浮物聚集形成大絮凝颗粒的絮凝区;/n用于将污水进行拦截、过滤后实现泥水分离的高效沉淀区;/n用于将污水过滤后达标排放的陶瓷过滤区;/n其中,待处理污水从混凝区的入口进入,混凝区的出口与絮凝区的入口连接,絮凝区的出口与高效沉淀区的入口连接,高效沉淀区的出口与陶瓷过滤区的入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及总磷污染物与药剂发生脱稳、凝聚反应形成大颗粒絮凝物的混凝区;
用于将污水中凝聚反应的悬浮物聚集形成大絮凝颗粒的絮凝区;
用于将污水进行拦截、过滤后实现泥水分离的高效沉淀区;
用于将污水过滤后达标排放的陶瓷过滤区;
其中,待处理污水从混凝区的入口进入,混凝区的出口与絮凝区的入口连接,絮凝区的出口与高效沉淀区的入口连接,高效沉淀区的出口与陶瓷过滤区的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凝区包括:
进水主管;进水主管置于混凝区的上端,待处理污水从进水主管的入口连接,进水主管的出口置于混凝区内;
第一搅拌机;搅拌机安装在混凝区内;
PAC加药效装置;
PAC加药管;PAC加药效装置通过PAC加药管用于向混凝区内投入混凝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絮凝区包括:
过水管;过水管安装在絮凝区的底部,并用于连接混凝区和絮凝区;
导流筒;导流筒竖直安装在絮凝区内,导流筒的底部密封设置,导流筒的顶部敞开设置;
第二搅拌机;搅拌机安装在导流筒内;
第一出水堰;第一出水堰安装在絮凝区的上部一侧;
PAM加药装置;
PAM加药管;PAM加药装置通过PAM加药管用于向絮凝区内投入助凝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效沉淀区包括:
进水布水管;进水布水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出水堰连接,进水布水管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新利赵俊先吴春燕江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瑞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