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设备随车运输自动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338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36
重型设备随车运输自动升降装置,包括设备装载框架和设置在设备装载框架底部的剪叉式升降机,设备装载框架底部沿前后方向设有滑道,剪叉式升降机的顶部滑动装配在滑道内,设备装载框架底部在滑道外部设有支撑轮,剪叉式升降机折叠后的底部高于支撑轮最低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运输方便省时省力,能够快速对接,装卸方便快捷,安全性强,需要升降的重型设备受力均匀,升降设备占用空间小,切与重型设备融为一体,可随车运输,方便货物的装卸,大大节约了装卸重型设备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型设备随车运输自动升降装置
本技术属重型设备运输
,具体涉及一种重型设备随车运输自动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重型设备,例如SF6气体回收设备,在装卸车时非常麻烦,多个人也抬不动,需要寻找叉车,叉车体积大,不能随车装卸,而且绝大多数偏僻的地方又找不到叉车。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用于装载重型设备的随车装卸式升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随车装卸、占用空间小、方便操作、使用成本低的重型设备随车运输自动升降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重型设备随车运输自动升降装置,包括设备装载框架和设置在设备装载框架底部的剪叉式升降机,设备装载框架底部沿前后方向设有滑道,剪叉式升降机的顶部滑动装配在滑道内,设备装载框架底部在滑道外部设有支撑轮,剪叉式升降机折叠后的底部高于支撑轮最低处。滑道包括两条均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一槽钢,两条第一槽钢左右间隔设置,两条第一槽钢的敞口侧相对设置,第一槽钢前端封堵、后端敞口。剪叉式升降机包括下矩形框架、上矩形框架、第一左剪叉杆、第二左剪叉杆、第一右剪叉杆、第二右剪叉杆和液压缸,下矩形框架和上矩形框架均水平设置,下矩形框架的左侧边和右侧边采用两条开口相对的第二槽钢,上矩形框架的左侧边和右侧边采用两条开口相对的第三槽钢,第一左剪叉杆和第一右剪叉杆平行且前高后低倾斜设置,第二左剪叉杆和第二右剪叉杆平行且前低后高倾斜设置,第一左剪叉杆和第一右剪叉杆的上端分别铰接在上矩形框架的左前角和右前角,第一左剪叉杆和第一右剪叉杆的下端之间通过一根沿左右水平方向的第一连杆连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下滚轮,两个下滚轮分别滚动连接在两条第二槽钢内;第二左剪叉杆和第二右剪叉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在下矩形框架的左前角和右前角,第二左剪叉杆和第二右剪叉杆的上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上滚轮,两个上滚轮分别滚动连接在两条第三槽钢内;第一左剪叉杆、第二左剪叉杆的交叉处与第一右剪叉杆、第二右剪叉杆的交叉处通过一根平行于第一连杆的第二连杆串联,液压缸前端通过前铰链与第二连杆铰接,液压缸后端通过后铰链与上矩形框架的后侧边铰接;上矩形框架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滑动连接在左侧的第一槽钢内和右侧的第一槽钢内。上矩形框架的左侧边和右侧边的顶面沿前后方向均设有一道流利条,流利条与对应的第一槽钢的顶部内壁滚动配合。设备装载框架的上部设有挂钩。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重型设备安装在设备装载框架内,为液压缸提供动力的小型液压站也设置在设备装载框架内,设备装载框架底部设置的支撑轮,可以在地面上行走,此时剪叉式升降机处于完全折叠状态(上矩形框架和下矩形框架接触)需要将重型设备装到运输车上时,将设备装载框架移动到运输车后侧,打开运输车的车厢门,启动液压缸,液压缸伸长,驱动第二连杆向前下方移动,处于折叠状态的第一左剪叉杆和第一右剪叉杆、第二左剪叉杆和第二右剪叉杆伸展开,下滚轮沿第二槽钢向前移动,上滚轮沿第三槽钢向前移动,从而使下矩形框架向下移动,直到下矩形框架接触并支撑到地面后,液压缸继续伸长,上矩形框架则向上移动,直到支撑轮底部与车厢的厢底平齐时,操控小型液压站关闭液压缸,向前推动设备装载框架,设备矩形框架底部的两条第一槽钢沿两道流利条向前移动,直到所有的支撑轮全部移动到车厢内并与厢底接触后,再操控小型液压站将剪叉式升降机向上收起折叠,直到上矩形框架和下矩形框架接触后,再将剪叉式升降机向前沿第一槽钢推到设备装载框架的底部,剪叉式升降机也进入到车厢内。本技术中的剪叉式升降机折叠后的底部高于支撑轮最低处,可以保证在移动设备装载框架时,剪叉式升降机不会影响到设备装载框架的正常移动,同时也尽量缩小的体积。第二左剪叉杆和第二右剪叉杆的上端之间没有设置连杆连接,是为液压缸提供活动和收纳的空间。将重型设备和设备装载框架进行卸车时,与装车的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设备装载框架的上部设置的挂钩可以用于起重设备的吊钩吊装转运。综上所述,本技术操作简单,运输方便省时省力,能够快速对接,装卸方便快捷,安全性强,需要升降的重型设备受力均匀,升降设备占用空间小,切与重型设备融为一体,可随车运输,方便货物的装卸,大大节约了装卸重型设备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剪叉式升降机在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剪叉式升降机在升起状态及上矩形框架缩在滑道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剪叉式升降机在升起状态及上矩形框架缩伸出滑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图5、图6、图7和图8是本技术在向运输车装车过程中的连续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重型设备随车运输自动升降装置,包括设备装载框架1和设置在设备装载框架1底部的剪叉式升降机,设备装载框架1底部沿前后方向设有滑道,剪叉式升降机的顶部滑动装配在滑道内,设备装载框架1底部在滑道外部设有支撑轮3,剪叉式升降机折叠后的底部高于支撑轮3最低处。滑道包括两条均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一槽钢4,两条第一槽钢4左右间隔设置,两条第一槽钢4的敞口侧相对设置,第一槽钢4前端封堵、后端敞口。剪叉式升降机包括下矩形框架5、上矩形框架6、第一左剪叉杆7、第二左剪叉杆8、第一右剪叉杆9、第二右剪叉杆10和液压缸11,下矩形框架5和上矩形框架6均水平设置,下矩形框架5的左侧边和右侧边采用两条开口相对的第二槽钢,上矩形框架6的左侧边和右侧边采用两条开口相对的第三槽钢,第一左剪叉杆7和第一右剪叉杆9平行且前高后低倾斜设置,第二左剪叉杆8和第二右剪叉杆10平行且前低后高倾斜设置,第一左剪叉杆7和第一右剪叉杆9的上端分别铰接在上矩形框架6的左前角和右前角,第一左剪叉杆7和第一右剪叉杆9的下端之间通过一根沿左右水平方向的第一连杆12连接,第一连杆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下滚轮13,两个下滚轮13分别滚动连接在两条第二槽钢内;第二左剪叉杆8和第二右剪叉杆10的下端分别铰接在下矩形框架5的左前角和右前角,第二左剪叉杆8和第二右剪叉杆10的上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上滚轮14,两个上滚轮14分别滚动连接在两条第三槽钢内;第一左剪叉杆7、第二左剪叉杆8的交叉处与第一右剪叉杆9、第二右剪叉杆10的交叉处通过一根平行于第一连杆12的第二连杆15串联,液压缸11前端通过前铰链与第二连杆15铰接,液压缸11后端通过后铰链与上矩形框架6的后侧边铰接;上矩形框架6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滑动连接在左侧的第一槽钢4内和右侧的第一槽钢4内。上矩形框架6的左侧边和右侧边的顶面沿前后方向均设有一道流利条15,流利条15与对应的第一槽钢4的顶部内壁滚动配合。设备装载框架1的上部设有挂钩16。重型设备17安装在设备装载框架1内,为液压缸11提供动力的小型液压站也设置在设备装载框架1内,设备装载框架1底部设置的支撑轮3,可以在地面上行走,此时剪叉式升降机处于完全折叠状态(上矩形框架6和下矩形框架5接触)需要将重型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重型设备随车运输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装载框架和设置在设备装载框架底部的剪叉式升降机,设备装载框架底部沿前后方向设有滑道,剪叉式升降机的顶部滑动装配在滑道内,设备装载框架底部在滑道外部设有支撑轮,剪叉式升降机折叠后的底部高于支撑轮最低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重型设备随车运输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装载框架和设置在设备装载框架底部的剪叉式升降机,设备装载框架底部沿前后方向设有滑道,剪叉式升降机的顶部滑动装配在滑道内,设备装载框架底部在滑道外部设有支撑轮,剪叉式升降机折叠后的底部高于支撑轮最低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设备随车运输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滑道包括两条均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一槽钢,两条第一槽钢左右间隔设置,两条第一槽钢的敞口侧相对设置,第一槽钢前端封堵、后端敞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型设备随车运输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剪叉式升降机包括下矩形框架、上矩形框架、第一左剪叉杆、第二左剪叉杆、第一右剪叉杆、第二右剪叉杆和液压缸,下矩形框架和上矩形框架均水平设置,下矩形框架的左侧边和右侧边采用两条开口相对的第二槽钢,上矩形框架的左侧边和右侧边采用两条开口相对的第三槽钢,第一左剪叉杆和第一右剪叉杆平行且前高后低倾斜设置,第二左剪叉杆和第二右剪叉杆平行且前低后高倾斜设置,第一左剪叉杆和第一右剪叉杆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国汪献忠徐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