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吊式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36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吊式布置结构,设置在井道上端的横梁,设置在横梁上侧的主机,设置在横梁下侧的轿厢及对重,设置在轿厢顶部的轿顶轮;电梯口与对重分别设置在轿厢的前后两侧,主机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轿厢的后侧轿壁与对重之间;钢丝绳的一端连接至对重,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轿顶轮并固定在位于横梁上的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无机房电梯顶吊式结构,针对宽度窄且深度深的井道,因对重在后,左右侧距离可放大轿厢内部宽度空间,可充分发挥其轿厢空间最大化;开门可同井道中心处于同一直线,更加符合建筑美观性,布局合理化;主机放置在井道顶部后侧空间,不影响电梯运行空间,有效降低了运行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吊式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吊式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在白热化的电梯竞争市场中,无机房电梯的施工方案已成趋势,在现有建筑井道内,为满足客户需求对电梯使用空间的要求,各家电梯的设计方案也层出不穷。在无机房乘客电梯的设计领域,都是侧对重结构,主机放在轿厢的左侧或右侧,对轿厢内客户使用宽度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往往无机房电梯的轿厢都是深度比宽度大。对于狭长形井道,宽度不充裕的情况下,如果还采用限行的对重设置在左侧或右侧的方式,轿厢就显得格外狭长且不美观,供用户使用的轿厢内部空间也就更加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吊式布置结构,设置在井道上端的横梁,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侧的主机,设置在所述横梁下侧的轿厢及对重,设置在所述轿厢顶部的轿顶轮,以及设置在所述井道内壁并对称位于所述轿厢左右两侧的导轨一,所述轿厢的两侧与所述导轨一滑动连接;电梯口设置在所述轿厢的前侧,所述对重设置在所述轿厢的后侧,所述主机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轿厢的后侧轿壁与所述对重之间;还具有缠绕在所述主机上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对重,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轿顶轮并固定在位于所述横梁上的固定机构。其中,所述轿顶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轿顶轮对称设置在所述轿厢的轿架竖直梁前后两侧。其中,所述井道的后侧壁上垂直设置有位于所述对重左右两侧的支撑架,两侧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对重左右两侧的导轨二,所述对重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导轨二滑动连接。其中,所述井道的顶部还设置有排气口,以便于所述主机的散热。其中,所述井道的顶部还设置有照明灯,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所述主机的检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无机房电梯顶吊式结构,针对宽度窄且深度深的井道,因对重在后,左右侧距离可放大轿厢内部宽度空间,可充分发挥其轿厢空间最大化;开门可同井道中心处于同一直线,更加符合建筑美观性,布局合理化;主机放置在井道顶部后侧空间,不影响电梯运行空间,有效降低了运行噪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顶吊式布置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顶吊式布置结构侧视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10.井道;11.导轨一;12.排气口;13.照明灯;20.横梁;30.主机;40.钢丝绳;50.轿顶轮;60.轿厢;70.对重;71.支撑架;72.导轨二;80.电梯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考图1及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吊式布置结构,设置在井道10上端的横梁20,设置在横梁20上侧的主机30,设置在横梁20下侧的轿厢60及对重70,设置在轿厢60顶部的两个对称设置在轿厢60的轿架竖直梁前后两侧的轿顶轮50,以及设置在井道10内壁并对称位于轿厢60左右两侧的导轨一11,轿厢60的两侧与导轨一11滑动连接;电梯口80设置在轿厢60的前侧,对重70设置在轿厢60的后侧,主机3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轿厢60的后侧轿壁与对重70之间;还具有缠绕在主机30上的钢丝绳40,钢丝绳40的一端连接至对重70,钢丝绳40的另一端穿过轿顶轮50并固定在位于横梁20上的固定机构。其中,井道10的后侧壁上垂直设置有位于对重70左右两侧的支撑架71,两侧支撑架7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对应对重70左右两侧的导轨二72,对重7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导轨二72滑动连接。其中,井道10的顶部还设置有排气口12,以便于主机30的散热;井道10的顶部还设置有照明灯13,以便于工作人员对主机30的检修。本技术提供的无机房电梯顶吊式结构,针对宽度窄且深度深的井道10,因对重70在后,左右侧距离可放大轿厢60内部宽度空间,可充分发挥其轿厢60空间最大化;开门可同井道10中心处于同一直线,更加符合建筑美观性,布局合理化;主机30放置在井道10顶部后侧空间,不影响电梯运行空间,有效降低了运行噪音。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吊式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井道(10)上端的横梁(20),设置在所述横梁(20)上侧的主机(30),设置在所述横梁(20)下侧的轿厢(60)及对重(70),设置在所述轿厢(60)顶部的轿顶轮(50),以及设置在所述井道(10)内壁并对称位于所述轿厢(60)左右两侧的导轨一(11),所述轿厢(60)的两侧与所述导轨一(11)滑动连接;/n电梯口(80)设置在所述轿厢(60)的前侧,所述对重(70)设置在所述轿厢(60)的后侧,所述主机(3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轿厢(60)的后侧轿壁与所述对重(70)之间;/n还具有缠绕在所述主机(30)上的钢丝绳(40),所述钢丝绳(4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对重(70),所述钢丝绳(4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轿顶轮(50)并固定在位于所述横梁(20)上的固定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吊式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井道(10)上端的横梁(20),设置在所述横梁(20)上侧的主机(30),设置在所述横梁(20)下侧的轿厢(60)及对重(70),设置在所述轿厢(60)顶部的轿顶轮(50),以及设置在所述井道(10)内壁并对称位于所述轿厢(60)左右两侧的导轨一(11),所述轿厢(60)的两侧与所述导轨一(11)滑动连接;
电梯口(80)设置在所述轿厢(60)的前侧,所述对重(70)设置在所述轿厢(60)的后侧,所述主机(3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轿厢(60)的后侧轿壁与所述对重(70)之间;
还具有缠绕在所述主机(30)上的钢丝绳(40),所述钢丝绳(4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对重(70),所述钢丝绳(4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轿顶轮(50)并固定在位于所述横梁(20)上的固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佶吴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施耐德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