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具有多角度调节结构的内饰翻转架,包括主体、支撑柱和转接杆,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挂钩,且主体的内侧焊接有固定杆。该汽车用具有多角度调节结构的内饰翻转架设置有橡胶凸起,橡胶凸起等距分布于压板的底面,且压板通过调节螺栓与内板之间相互配合构成活动结构,橡胶凸起有效避免了汽车内饰与压板间的直接接触,对其外壁起到了防护的作用,且半圆状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该压板对于内侧汽车内饰限位过程中的咬合力度,避免产生脱落、位置偏移等,有效保证了其翻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工作人员通过转动调节螺栓可实现对压板高度的调整过程,使得不同厚度的汽车内饰均能得到压制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具有多角度调节结构的内饰翻转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翻转
,具体为一种汽车用具有多角度调节结构的内饰翻转架。
技术介绍
汽车内饰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方向盘套、汽车坐垫,汽车脚垫、汽车香水、汽车挂件、内部摆件、收纳箱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这部分零部件不光只有装饰作用,他们所涉及到的功能性、安全性、以及工程属性是非常丰富的,在汽车内饰的清理及日常维护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到翻转架。市场上的内饰翻转架使用过程中难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装置整体的倾斜角度进行灵活调整,实用性过于局限,且现有的翻转架常常需要电机带动来完成翻转工作,一旦电机出现故障,整个装置将难以正常运行,给整个装置带来了影响,为此,我们提出这样一种汽车用具有多角度调节结构的内饰翻转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具有多角度调节结构的内饰翻转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内饰翻转架使用过程中难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装置整体的倾斜角度进行灵活调整,实用性过于局限,且现有的翻转架常常需要电机带动来完成翻转工作,一旦电机出现故障,整个装置将难以正常运行,给整个装置带来了影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具有多角度调节结构的内饰翻转架,包括主体、支撑柱和转接杆,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挂钩,且主体的内侧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壁固定有横板,且横板的内侧安置有内板,所述内板的内部安置有调节螺栓,且调节螺栓的底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面安装有橡胶凸起,且压板的下方安置有软质层,所述转接杆固定于主体的侧壁,且转接杆的内侧安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左端设置有手持杆,且活动杆的右端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内部安置有紧固螺栓,且转动杆的末端设置有电机,所述支撑柱设置于转接杆的外侧,且支撑柱的底端衔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侧安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底端设置有底柱,所述底柱的下方安置有基柱,且基柱的内侧安置有底槽,所述基柱的外壁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挂钩的外壁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转动轴和固定凸块,且第二转动轴的末端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部安置有铆钉。优选的,所述挂钩通过焊接与主体的底部连接,且挂钩之间为等距离分布,而且限位板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挂钩之间相互配合构成旋转结构。优选的,所述手持杆通过焊接与活动杆的左端连接,且活动杆与支撑柱之间为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栓设置有两组,且调节螺栓关于主体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而且调节螺栓与内板之间为活动连接,同时内板与横板之间相互套接。优选的,所述橡胶凸起为半圆状结构,且橡胶凸起等距分布于压板的底面,而且压板通过调节螺栓与内板之间相互配合构成活动结构。优选的,所述底槽的中轴线与主体的中轴线相重合,且底槽的长、宽均大于主体的长、宽。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与第一转动轴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支撑柱通过第一转动轴与连接块之间相互配合构成活动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与底柱之间为固定连接,而且底柱与基柱之间相互套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用具有多角度调节结构的内饰翻转架设置有橡胶凸起,橡胶凸起为半圆状结构,且橡胶凸起等距分布于压板的底面,而且压板通过调节螺栓与内板之间相互配合构成活动结构,橡胶凸起为软质材质,有效避免了汽车内饰与压板间的直接接触,对其外壁起到了防护的作用,保证了汽车内饰外壁的完整性,且半圆状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该压板对于内侧汽车内饰限位过程中的咬合力度,避免产生脱落、位置偏移等,有效保证了其翻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工作人员通过转动调节螺栓可实现对压板高度的调整过程,使得不同厚度的汽车内饰均能得到压制限位;该底槽的中轴线与主体的中轴线相重合,且底槽的长、宽均大于主体的长、宽,当汽车内饰在翻转过程中出现意外滑落时,底槽起到了承接的作用,有效避免了其直接掉落在地面粘附灰尘等造成污染与破坏,该设计结构合理、成本较低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支撑柱与第一转动轴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支撑柱通过第一转动轴与连接块之间相互配合构成活动结构,该设计方便了工作人员对于主体倾斜角度的调节过程,使得其满足了不同角度调节需求,连接块与底柱之间为固定连接,而且底柱与基柱之间相互套接,通过调整底柱的外露长度,实现了对装置整体高度进行调整的效果,从而方便了对于较大尺寸汽车内饰的放置及翻转过程,且在定位螺栓的作用下,实现了对调整后高度的固定过程;该挂钩通过焊接与主体的底部连接,且挂钩之间为等距离分布,而且限位板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挂钩之间相互配合构成旋转结构,该设计的挂钩可以很好的对一些不便于进行固定安置的内饰件进行悬挂式固定,结构简单,有效提高了整个翻转架的使用通用程度,减少使用局限性,手持杆通过焊接与活动杆的左端连接,且活动杆与支撑柱之间为活动连接,当电机出现故障时,可直接通过松动紧固螺栓,将活动杆与转动杆相分离,随后工作人员可直接通过手部握持手持杆来完成对主体进行手动翻转,从而保证了装置的正常运行过程,调节螺栓设置有两组,且调节螺栓关于主体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而且调节螺栓与内板之间为活动连接,同时内板与横板之间相互套接,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等通过调整内板的外露长度,从而使得调节螺栓位置得到同步调整,使得其可对于主体内侧不同位置的汽车内饰均能进行限位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其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挂钩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挂钩;3、压板;4、橡胶凸起;5、固定杆;6、手持杆;7、支撑柱;8、活动杆;9、转接杆;10、调节螺栓;11、软质层;12、内板;13、横板;14、电机;15、连接块;16、第一转动轴;17、底柱;18、定位螺栓;19、基柱;20、底槽;21、固定凸块;22、铆钉;23、限位板;24、第二转动轴;25、转动杆;26、紧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具有多角度调节结构的内饰翻转架,包括主体1、支撑柱7和转接杆9,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挂钩2,且主体1的内侧焊接有固定杆5,固定杆5的外壁固定有横板13,且横板13的内侧安置有内板12,内板12的内部安置有调节螺栓10,且调节螺栓10的底端设置有压板3,压板3的底面安装有橡胶凸起4,且压板3的下方安置有软质层11,转接杆9固定于主体1的侧壁,且转接杆9的内侧安置有活动杆8,活动杆8的左端设置有手持杆6,且活动杆8的右端安装有转动杆25,转动杆25的内部安置有紧固螺栓26,且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具有多角度调节结构的内饰翻转架,包括主体(1)、支撑柱(7)和转接杆(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挂钩(2),且主体(1)的内侧焊接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外壁固定有横板(13),且横板(13)的内侧安置有内板(12),所述内板(12)的内部安置有调节螺栓(10),且调节螺栓(10)的底端设置有压板(3),所述压板(3)的底面安装有橡胶凸起(4),且压板(3)的下方安置有软质层(11),所述转接杆(9)固定于主体(1)的侧壁,且转接杆(9)的内侧安置有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的左端设置有手持杆(6),且活动杆(8)的右端安装有转动杆(25),所述转动杆(25)的内部安置有紧固螺栓(26),且转动杆(25)的末端设置有电机(14),所述支撑柱(7)设置于转接杆(9)的外侧,且支撑柱(7)的底端衔接有第一转动轴(16),所述第一转动轴(16)的外侧安置有连接块(15),且连接块(15)的底端设置有底柱(17),所述底柱(17)的下方安置有基柱(19),且基柱(19)的内侧安置有底槽(20),所述基柱(19)的外壁设置有定位螺栓(18),所述挂钩(2)的外壁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转动轴(24)和固定凸块(21),且第二转动轴(24)的末端安装有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23)的内部安置有铆钉(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具有多角度调节结构的内饰翻转架,包括主体(1)、支撑柱(7)和转接杆(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挂钩(2),且主体(1)的内侧焊接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外壁固定有横板(13),且横板(13)的内侧安置有内板(12),所述内板(12)的内部安置有调节螺栓(10),且调节螺栓(10)的底端设置有压板(3),所述压板(3)的底面安装有橡胶凸起(4),且压板(3)的下方安置有软质层(11),所述转接杆(9)固定于主体(1)的侧壁,且转接杆(9)的内侧安置有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的左端设置有手持杆(6),且活动杆(8)的右端安装有转动杆(25),所述转动杆(25)的内部安置有紧固螺栓(26),且转动杆(25)的末端设置有电机(14),所述支撑柱(7)设置于转接杆(9)的外侧,且支撑柱(7)的底端衔接有第一转动轴(16),所述第一转动轴(16)的外侧安置有连接块(15),且连接块(15)的底端设置有底柱(17),所述底柱(17)的下方安置有基柱(19),且基柱(19)的内侧安置有底槽(20),所述基柱(19)的外壁设置有定位螺栓(18),所述挂钩(2)的外壁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转动轴(24)和固定凸块(21),且第二转动轴(24)的末端安装有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23)的内部安置有铆钉(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具有多角度调节结构的内饰翻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2)通过焊接与主体(1)的底部连接,且挂钩(2)之间为等距离分布,而且限位板(23)通过第二转动轴(24)与挂钩(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涛,张著森,沈昌武,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佳朋钢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